APP下载

独具匠心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打造小语名师的必由之路

2013-11-27陈世荣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学期名师预设

陈世荣

一、名师是怎样造就的

简单地说,名师或是“自然而成”的,或是“打造而成”的。前者是作为教师没有成为名师的主观欲求,只是恪尽职守地努力着,经年累月,成绩斐然,“无心插柳柳成荫”,名气出来了,就成名师了。后者与前者最大的区别是,作为教师有主观成为名师的欲求,或者经过外部环境作用,唤醒了教师这样的欲求。“自然而成”的名师,存在着“名”的有限性,或许他的名气层次性不高,影响力极其有限;存在着“实”的欠缺性,由于教师其“名”是他“顺其自然”而来,其理论内涵与学识主动建构不够,使其“名”背后的“实”难免肤浅与不完善;存在着成名速度的缓慢性,自然而成显然不如有意打造那样有利于教师尽快成名。名师打造分为自我打造和外部打造。而这两者常常是结合的,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名师打造的理想状态。教师为使自己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积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探索,加强反思总结,建构自己的“实”而成名,这就是自我打造。外部打造主要是教师自我之外的环境、氛围、机制、体制、机遇等因素对教师成名的积极作用。当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打造而成”的名师,外在标志是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名师的品牌是他的代名词,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就自然会想到他的品牌,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等,反之,想到某一种教学品牌就会想到某位名师的名字。“打造而成”的名师,内在含蕴是他所学、所做、所思、所创而建构的一套体系,是一种学术功力,有学者把这样建构的状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综合型,即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管理水平、思想修养等素质都比较好;二是“T”字型,即在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有个人专长;三是教研结合型,即教研一体,成果丰硕;四是三栖式,即精于教学的能手,善于创作的好手,长于科研的高手。

“打造而成”的名师,是“名”“实”统一的,是外在品牌与内在含蕴的和谐建构,这样的名师是具有学者化特征的。有专家揭示出名师学者化特征有:不凡的学术勇气,强烈的课题意识,执著的探究精神,全面的信息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打造名师的有效路径何在

打造名师的通用路径就只有一条,就是学者们研究的教师成长的一般途径:学习——实践——研究。这包含着教师主体自我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的学习着、实践着和研究着,但终归是要靠教师自我充分的主体觉解和有效的自觉行动,才能将教师自我打造成名师。所以,学习——实践——研究,实在是太普通的教师成长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教师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路径,都在用这样的模式来促进自我的专业化成长,但造就出的名师却寥寥。

于是,我们不禁要对学习——实践——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行追问,即,教师在主体完全觉解(有充足的成为名师的愿望)的前提下,如何学、如何行、如何研,围绕什么来学、行和研,才能尽快促进自我的成长,将自己打造成名师?

笔者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认为,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个性化设计教学”,是实现名师打造的有效路径。

三、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怎么回事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照抄教案,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今天就去补救,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应该有什么收获,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心里没有底;而在这六年中,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非“真实个性化设计”现象

国家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这只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不是“真实个性化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并以一贯之地实施自己的构想,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这也还是“他设计”,而非“真实个性化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非“大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一种“小设计”,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低年级写话练习,该进行多少次练习,每次练习什么内容,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他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没有完整的“大设计”,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个性化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强烈的专业化成长需求驱动下,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化、个性化地设计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与实施方法等,并将“设计”自觉化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大量的教学成果,从而充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这里面的关键要义是:

1.“个性化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个性化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是“个性化设计”的目标定位,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遵循并不囿于,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个性化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但“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形成科学的观念,甚至观念系统;同时,“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结语,一些概念,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个性化设计”是“大设计”,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做“行动的研究”,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注重写作和发表(行动研究说的“公开”),要求累积成果,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个性化设计”追求达到学生最大化的发展,而不是自然状态的发展,是在教师预设中的发展,是在教师视野中的发展,是朝着教师希望的愿景发展。而与此同时,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并提速专业化成长。

四、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

按照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设计”的观点,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脑的教师,一个立志成为名师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胸中有着宏伟蓝图、能够泼墨自如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能够高屋建瓴地指挥的战略家,应该是一个胸怀战役全局、能够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他的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个性化设计”教学,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以“个性化设计”教学为载体,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教学预设融入到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把学生未来几年(或整个小学六年)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

重庆的刘希娅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教学品牌):“学生自主成长”。

(一)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游戏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促进理解和感悟,力避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以情换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刘希娅老师所做的总体预设,全面、系统,仅从“六年规划”的篇幅上就长达数十页。这样的“蓝图”勾勒,导引着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

刘希娅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愿景——六年影响一生”描述: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面色红润,目光清澈,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心地善良,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行款整齐,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与人交往言语得体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遇到不会的,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听,去想,去问,去讨论,去上网查;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常有奇思妙想,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愿景描述,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预设”有序实施,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这样,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战术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因为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在下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个性化设计” 教学,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再学习,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积累后,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教育)愿景、操作模式与方法,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勾画出自己的“行动图谱”后,再依“谱”行动,同时伴随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行动研究,条理化地真正建构化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体系。

当然,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打造名师的一条有效路径,孤立地进行这一工作,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有效地打造名师,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特别是区域性的名师打造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催化名师的诞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学期名师预设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浅议"名师"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名师读意林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