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发展压力
2013-11-27乔欣
乔欣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却聚集着汉、土家、侗、苗、羌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不仅民族风情浓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梵净山就坐落在县境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这里成为“生态屏障”,江口县被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列入“限制功能发展”区域县,同时,这里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县长的困惑
江口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席龙海介绍,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依靠一次性投资拉动,财源建设后劲乏力。
作为江口县常务副县长,席龙海有着明显体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县级人民政府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处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社会矛盾的核心,县城经济的发展直接关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所以他呼吁中央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县城经济的支持和改革。
在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席龙海提出,首先,降低上划税收比重。适当降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上划的比例,给地方财政留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力。其次,提高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江口县获得的上级转移支付中,一般转移支付比重仅占30%左右,削弱了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建议进一步提高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确保基层运转,提高县级公共财政履职能力。第三,调整税收返还办法。一是“增消”两税,当前,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都是在上年返还基数基础上再按上划税收增长率乘以系数计算,而不是按照上划税收绝对额的比例返还,造成增量部分的返还比例逐年下降,影响到组织税收的积极性。二是调整“所得税”返还政策,增加县级财力。自2003年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以来,江口县“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从当时确定的返还基数65万元到2012年两税入库1,434万元,收入翻了22倍,但是中央财政返还基数一直为65万元,因此,建议对税收收入增量部分全额留归地方,或采取按税收绝对额返还的方式,鼓励地方经济发展。
降低财政压力
在切实降低县级财政压力方面。一是减少西部地区财政贫困县的项目匹配资金比例,对涉及教育、支农、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房建设等民生保障性项目,考虑到县级财政困难,不再安排匹配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投入。二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份额。近年来,上级转移支付有所增加,但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地方可调控的部分(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的比重过低,江口县2010至2012年3年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占转移支付的比重为27%,24.5%,20%。为缓解县级财政保障机制,建议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份额。三是由于退伍军人转业、民办教师转正、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问题每年财政供养人员均有3-5个百分点的增长,中央财政在制定县乡财力保障标准时,应将供养人员增量纳入保障标准计算。四是规范津补贴是从上到下实行的一种薪资工程,由于上级财政只出政策,县级根据自身财力问题安排,导致干部职工报酬不平等,从而造成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应将规范津补贴纳入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范畴,加大对县级薪资转移支付力度。
另外,席龙海建议增加“生态功能建设县”转移支付。江口县地下可供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硫铁、钼、矾、重晶石、玉带石等30多种,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开发,造成当地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增收乏力。对于江口这种为保护生态牺牲GDP的财政贫困县,应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建设县加大转移支付份额,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生态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和维持县乡政权基本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