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优质网络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11-27陈锐浩柯和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栏目教学内容院校

陈锐浩,柯和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2个组成部分: 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1].随着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无论从数量质量,或者从学科门类、地区分布等层面看,网络课程建设都体现出了较高水平.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网络课程价值异化、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建设轻运用的认识误区,使网络课程失去了本应有的教育价值与意义[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优质网络课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分布非常不均衡,重点高等学校与地方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极不平衡,网络课程校均数量比为40:1[3].从近3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简称大奖赛)高教组网络课程类的一等奖获奖情况,也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水平跟本科院校的差别.2010年,获得大奖赛高教组一等奖的网络课程总共有11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获奖数量比为 9:2;2011年,获得大奖赛高教组一等奖的网络课程总共有10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比为9:1;2012年,高教组网络课程类改名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总共有8门课程获得一等奖,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获奖数量比为7:1.

为什么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水平还远落后于本科院校,作者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网络课程开发实践提出解决的方法,并介绍了作者近3年在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的3个课程案例.

1 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主要有:

1)缺乏现代教学与学习理论的指导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设立相关部门,教育技术相关的指导工作都是由信息中心承担.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误区,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忽视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过程和个性学习过程,轻视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和课程内容和含义的展现形式设计.

2)缺乏适合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的,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4].国外也有人称之为网络学习工具、虚拟学习环境等.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等人认为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课程开发工具和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5,6].目前虽然市场上有不少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大部分平台都注重网上教学支撑系统的功能,课程开发工具相对薄弱,而且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课程职业化、项目化等特点.涂刚通过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存在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缺乏自主学习资源、没有强大的导航系统等缺点[7].由于商业网络教学平台购买维护的费用过高、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大部分普通高校选择放弃使用外购平台,而自主开发满足自己需求的平台[8].高职院校开发实力比较弱,无法独立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即使购买商业平台,由于缺乏二次开发能力,也很难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网络教学平台.

3)缺乏制作人员和相应的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不上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课程制作人员.很多本科院校在开展网络教学的时候可以让研究生参与进来,承担助教的角色,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制作方面,也可以让本科生参与进来,甚至承担具体的课程内容制作任务.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差一些,加上学制只有3年,学生在校时间短,无法参与网络课程的建设.所以,很多时候,课程内容只得由主讲教师自己制作.限于水平,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加上缺乏激励机制,教师也缺乏制作优质课程的动力.在一些设立教育技术中心的高职院校中,教育技术中心存在技术人员数量少,人员业务水平有限等问题,也无法给网络课程制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这些情况使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制作水平远落后于本科院校.

4)缺乏创新,思维固化.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因循守旧,缺乏创新.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基本是跟随着本科院校在进行的,一直处于模仿阶段,缺乏自己的特点.近几年,在高职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如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运用的一些想法[9],但是现实中付诸实施的很少.

2 面向职业院校的优秀网络课程的开发

高职课程特点鲜明,如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情境化、案例化教学、项目化组织等.高职学院的教学多是动手操作的内容,很多教学内容不可能在理论课堂中展现,需要通过网络课程,采用多媒体给以展现.高职网络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内容设计.网络课程的任务就是把高职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组织和呈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形成可用于教学的应用系统.

2.1 选择一个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创作平台

近10多年来网络教学平台飞速发展,各种平台大量涌现,但是另一方面,很多用户找不到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了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和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志军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现状、分析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从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出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SAM)[10].模型包括9 个一级维度、38 个二级维度,通过共性指标构建、个性指标构建和最终指标形成3个阶段,确定了272 项具体指标.为进一步简化操作,帮助用户区别不同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类平台,王志军根据用户群体和使用情境将平台分为中小学辅助、高校辅助、远程学习、教师培训、企业学习平台5类.其中比较适合高校的有高校辅助、远程学习2种类型.高职不同课程的网络教学需求存在差别,教学组织方式相差比较大,远程学习平台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特别在教学内容管理方面功能比较强,基本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对于具备开发实力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参考以上指标,自主开发基于独立网站的网络课程平台,这种模式开发的网络课程可定制性比较强,能够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内容定制和进行个性化教学,在优质网络课程开发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笔者根据多年的网络课程开发经验,从用户体验和教学可用性出发开发了网络课程创作平台(简称WCCS),基于该平台开发的网络课程获得多项全国一等奖,平台本身也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教学平台类一等奖励.

WCCS平台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包含 CMS系统,网络课程系统,考试管理系统,资源库系统,论坛等,支持多种教学组织方式,支持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记录,其结构如图1所示.

2.2 建立科学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由课程主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的模式,这样才能让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维护具有可持续性.高职院校中,教师熟悉教学设计,熟悉课程内容,但是缺乏一定的制作技术,无法制作出吸引学习者的教学内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但是不熟悉具体课程的课程设计,所以两者要有机结合.在早期精品课程建设阶段,一些院校直接花钱找外面专业公司协助制作课程,不管课程评上与否,后期的课程维护就成为问题,这也是很多精品课程评上之后多年没有更新的原因.高职院校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引进,注重教育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育技术人员与课程老师合作进行课程开发.教育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工作,而且岗位比较稳定,能够提供稳定的教育技术支持,建立由课程主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的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程.

图1 WCCS平台结构

2.3 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和制作

北京师范大学黄怀荣在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一文中指出:如果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会主动浏览所有资源,从而获得优于f2f教学效果[11].现阶段高职网络教学开展效果不理想,缺乏优质的网络课程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导致这个原因是因为教师平时缺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视.很多老师平时没有积累,到了做课程的时候,才发现手上资源缺乏,所以要从平时做起来,重视原创资源的建设.如:一些实践操作比较多的课程,平时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如设备图片,实训操作.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操作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记录下来.重视相关资源的收集,如行业标准文档,各种优秀视频收集.对于网站上呈现的资源,要遵循呈现结构合理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种终端用户的使用效果.

2.4 采用合理的UI设计和页面构图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标准要以“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满足”为核心,“对学习者人文关怀情况”,“能否引起学习兴趣和有效学习”,“课程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合学习者特点”等作为评价指标[12].根据这个评价指标,高职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1)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内容是指页面上呈现出来的各种元素,形式指的是网页的排版布局、色彩、图形的运用等外在的视觉效果.无论采取何种表现形式都不能单纯追求美观而忽视内容的建设,没有充实内容的课程网站,即使设计再精美,也不会对用户有长久的吸引力.

2)主题鲜明:网络课程界面内容不可能象综合网站一样内容大而全,包罗万象.必须根据课程主题,突出课程特色,如在主页的关键地方或内页的banner,把课程的特点或创新点以图片或flash给予呈现,一个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课程能获得更多学习者的认可,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3)风格统一:整个课程网站的设计要采取统一的风格,这样使网站看起来更专业,不要一个页面采用一种风格,另外一个页面又换一种风格,给人一种很散乱的印象.无论是文字、色彩的运用,还是版式的设计都要给人一种协调的印象.

4)导航清晰:网站要给浏览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航系统,以便于浏览者能够清楚目前所处的位置,同时能够方便地转到其他页面.导航系统要出现在每一个页面上,标志要明显,便于学习者使用,对于不同栏目结构可以设计不同的导航系统.

5)良好的兼容性:对于网页来说,它不同于其它印刷品,制作完成后就一成不变了,它随着用户浏览器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因此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到网页的兼容性,采用比较严格的html标准,使页面适用于大多数主流的浏览器或目标用户所用的浏览器,不至于出现差别很大的浏览效果.

2.5 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栏目

对于一门网络课程,其栏目设置是否清晰、合理、科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一个栏目设置合理的课程网站,用户会很容易地找到需要的东西.根据笔者经验,一级栏目最好不超过10个,如果一级栏目过多,可以考虑把一些作为二级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 CMS模块中自定义的栏目,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添加,第二类是系统提供的功能模块,主要是一些通用性的模块,第三类是 CMS模块无法实现,系统模块也不提供,根据课程网络教学需要专门开发的模块,技术含量高,使用性强,不是所有网络课程都具有这些栏目.具体栏目结构如图2所示.

网络课程栏目的订制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满足网络教学需求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图2 栏目结构

2.6 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

优秀的网络课程,还要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技术促进网络教学.如在一些教学疑点和难点上,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解析、仿真.工科类课程,可以采用交互式的虚拟现实技术,模拟 3D组装过程、实现具体的模拟操作等.这两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一些技术比较先进的高校还开发了基于角色扮演的互动课件.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学习的广泛开展,网络课程也要考虑到不同终端的兼容问题,可以采用Html5,Css3.0等技术制作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引入教育微博,以微内容的形式传递学习资源和交流意见,达到支持“微型学习”的效果[13].

2.7 在使用过程中完善

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是持续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真正的用于教学,才能检验出网络课程的优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教学内容是需要及时做调整的,特别是高职课程,很多课程还处于探索期,整合期或是改革期,尚未定型,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只有不断更新的网络课程才有生命力,才能辅助教学,而且通过课程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记录,如论坛资料,答疑资料,作业资料,这些都对后续的网络课程应用有参考作用.

3 优秀网络课程开发实践

优秀的网络课程不仅教学内容组织有特色,而且开展的教学活动也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下面介绍笔者近几年获得大奖赛一等奖的3个作品的特点和开发方法.

3.1 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

该网络课程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教组网络课程类一等奖,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

针对课程的特点,网络课程网站设计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方法与手段”、“工学结合”、“资源库”、“网络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论坛”等栏目,网站基于WCCS网络课程创作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其中资源库和网络课程栏目是课程网站的特色栏目.网络课程栏目包含8个单元,每个单元学习内容采用如下方式逐层导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教学内容→问题解决.每个单元的内容符合认真规律,由浅入深,内容组织图文并茂,支持多种媒体的在线播放.资源库和网络课程栏目无缝整合,资源库中的每个资源可以和多个教学单元建立关联.

网络课程采用课程教师团队,教育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的模式,教师团队负责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原创资源的建设,以及网站资源的添加,教育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网站界面设计,并且通过平台实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最后形成的课程界面布局合理,导航方便,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8个单元的组织方式体现了高职项目化教学的特色,采用层层导入方式,充分体现高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的特点;网站原创资源多,实现资源和教学单元的无缝连接,便于学习者进行拓展学习.

3.2 电工专业技能

该课程是一门职业技能实训课程,课程具有如下特点:职业化、现代化、系统化、层次化等特点,高职特色鲜明.网络课程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网络课程类一等奖和2011年广东省教育软件评审网络课程类一等奖.

结合课程四化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基于WCCS平台建立网络课程网站,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采用传统的章节教学和项目教学两种方式,“网络课程”栏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以章节方式组织内容,覆盖整个课程体系,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拓展资源,习题,测试.“项目教学”栏目整理本课程40多个实操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项目单”、“项目卡”、“试验报告”、“教学视频”、“实训动画”、“注意事项”、“参考资料”、“答疑”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引导学习者掌握具体的技能.其中“教学视频”是教育技术人员协助拍摄的实操视频,“实训动画”采用flash技术开发,由技术人员协助,把电路图的原理通过多媒体互动方式呈现,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疑点难点.

2)资源丰富,原创性强,便于学生开展拓展学习.

3)开发多种接近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块,如切合实际需求的项目教学,虚拟电工器材实训、模拟考场、远程的实际设备编程操作、在线随机测试等,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工程项目—工作任务”的三层次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体系.

4)重视职业资格认证,建成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题库,收录了4000多道题目,实现随机出题测试.

该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除了与教育技术人员紧密配合,更重要的是发动了整个专业的4位教师进行资源建设.对于这种专业基础课,最好的建设方式就是多位教师共建共享.

3.3 经管数学

该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课程历经多年改革,形成“模块案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真正将数学与专业融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量化研究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并且通过数学软件提高学生处理复杂计算的能力.这种模式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本网络课程的建设完全服务于课程教学实际需求,采用WCCS课程创作平台,以“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满足”为核心理念进行定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支持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栏目包括“课程介绍”、“师资队伍”、“公告通知”、“网络课程”、“MATLAB 专题”、“课程资源库”、“考核系统”、“讨论交流”、“移动学习”等栏目.网络课程特点如下:

1)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整合多种媒体.教学内容分为章和节两层体系,内容学习全部做成图片,文字,动画组成的在线教材.所有的案例都采用flash方式展示,通过控制按钮协助学习者更易于掌握解题的步骤.

2)建成完善的专业题库,开发多种辅助学生自学的模块,包括“习题自测系统”和“考试系统”两个软件,“在线测试”和“随机测试”两个在线测试模块.

3)支持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老师也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的详细情况;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设置学习约束,约束由测试来组成,只有完成相应的测试,并且达到规定的成绩,才算满足约束,可以继续学习.

4)支持移动学习,网站专门开发了面向移动终端的版本,目前支持Android系统,主要拦目包括,新闻中心,课程介绍,教学内容,在线测试等.使用手机终端可以从题库中自动调出题目进行测试,系统自动打分.

5)教学效果明显,在开发本网络课程之前,学生作业经常出现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使用了网络课程之后,教师建设了完善的题库,利用平台提供的随机组卷功能布置作业,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完成具体测试.由于题库题目多,测试时题目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所以每个学生的试卷内容都不一样,让学生无法抄袭,而且系统允许学生在到期之前多次提交试卷,并只保留最高分,这也给喜欢学习的学生一个得高分的机会,最后所有测试根据分配的权重形成成绩报表.

本网络课程的开发得到教育技术人员大力的支持,教师可以专注于教学内容准备和题库的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量大,特别是题库的建设,但是课程建成之后,用于实际教学,课程负责老师明显感觉到工作量减少一大半.本课程 2012年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教组精品资源共享课一等奖,同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一等奖.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开发比较复杂,涉及课程设计、内容设计、界面设计、内容具体制作、系统开发多方面.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需要专业教师,教育技术人员一起配合,分工制作.网络课程的制作费时费力,但是制作完成之后,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程影响力.高职课程实践操作方面内容比较多,更是适合制作成网络课程,高职院校要从长远的发展需要出发,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多方面加大对网络课程建设的投入,以保证网络课程建设健康、扎实的开展,以此深层次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6-21.

[2] 梁鹏,徐琼.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热的冷思考[J].职大学报,2012(4):105-107.

[3] 蒲善荣.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5):99-103.

[4] 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余胜泉,何克抗.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J].中国电化教育,2001(8):60-63.

[6] 张浩,杨凌霞,韦学恩.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2):91-96.

[7] 涂刚,蒋道霞,刘华清.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60-61.

[8] 王立平,刘艳玲.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62-63.

[9] 李文莉.对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36-37.

[10] 王志军,余胜泉.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36-42.

[11]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11-19.

[12] 王念春,刘惟民,任丽平.基于视觉文化的网络课程建设机制构建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73-77.

[13] 胡钦太,程伊黎,胡晓玲.Web2.0环境下微博的教育传播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1-14.

猜你喜欢

栏目教学内容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栏目的要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