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粤东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2013-11-2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粤东珠三角因子

孙 警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2.揭阳紫峰经济发展研究所,广东 揭阳 522000)

粤东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北依南岭、南濒南海,具有位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临近港澳台的独特区位优势,该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4个地级市,辖9个区、10个县(市)、182个乡镇、74个街道,总面积15516 km2,总人口1689万人,海洋和港口资源丰富、民资民力丰厚、侨资侨力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又称为“广东东翼地区”、“潮汕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些年粤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06-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6年的 9.8:53.3:36.9调整到 2010年的9.0:54.9:36.1,工业化发展取得较快的发展并逐步提高重化工产业比重,扭转长期倚重轻工产业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厦深铁路广东段、揭阳潮汕机场、以汕头港为主要港口的粤东各沿海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变粤东地区长期滞后的状况.

但粤东地区经济底子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如2010年粤东地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比重为6.7%,与珠三角地区占全省比重的79.4%相比差距巨大,人均生产总值1.937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4.699万元的41.2%,为珠三角地区6.863万元的28.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省的 3.56%,为珠三角地区的 5.12%;三次产业结构比则是9.0:54.9:36.1,与全省的5:50:45和珠三角地区 2.3:47.8:49.9相比差距明显[1].这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对当前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发展将有助于区域内城市的错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粤东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有助于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差距,推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目的,本文根据《2011年广东省统计年鉴》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将粤东地区与珠三角、粤西和山区等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因素,同时也需要综合分析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结构、政府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环境、社会投资环境改善、科技文化水平提升等因素.本文遵循数据的代表性、通用性、层次性原则和可取性的原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2-3],结合粤东地区实际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见表1).

1.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法,把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根据各指标相关性大小将其分组,找出主成分因子,依据主成分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其原理和步骤分为:①对指标体系相应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构建指标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②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等;③确定主成分因子的个数并对主成分因子的含义做出解释;④计算各主成分因子[4]得分,得到综合评价值并排名比较.

以2010年广东省四大区域的25项评价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第一,由于各项指标统计单位有所不同,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新的指标数据库,然后构建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3,说明对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是合理的.此外几乎对所有的指标信息的提取都大于0.9,说明信息利用的比较充分.

第二,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其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确定因子个数时,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为初始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l的主成分;或者所选取的因子个数应满足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其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如表2.

表2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且能够解释全部变量信息85%以上,可以达到要求,所以拟选取3个主成分因子.

表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对因子负荷进行方差极大的旋转后,得到方差极大旋转因子负荷矩阵,但因子荷载矩阵中各主成分因子的典型代表不是很突出,为了便于分析实际问题、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采用平均正交旋转法对负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见表3.

从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因子F1对X1-X25有较高的负荷系数,可看作经济发展阶段与整体实力因子;主成分因子F2对X3,X4有较高的负荷系数,可看作农业发展因子;主成分因子F3对X16有较高的负荷系数,可看作政府管理意志因子.

第四,计算出各区域经济发展主成分因子得分,以其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将各因子得分进行综合,得出综合得分(F)并排名(见表4).

表2 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其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表3 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1.3 结果分析

表4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成分因子及综合得分表

从综合得分(F)方面看,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3位,与珠三角地区差距非常明显,比粤西地区略高,比山区地区略低,总体而言粤东与粤西、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但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极不均衡局面.

从经济发展阶段与整体实力因子(F1)方面看,粤东地区排名第3位,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同样差距非常大,比粤西地区稍高,比山区地区稍低,总体来说粤东、粤西和山区地区的整体实力与珠三角地区比较差距明显.如果说珠三角地区处在开始向工业化高级阶段和经济稳定增长阶段的话,那么粤东地区和粤西、山区则是处在为工业化实现和经济发展加速度阶段[5].

从农业发展因子(F2)方面看,粤东地区排名第4位,与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和山区地区比较差距较大.

从政府管理意向因子(F3)来看,F3得分越低说明政府管理意志越强,粤东地区排名第3位,与珠三角地区得分相近,低于粤西地区,与山区地区相比则差距较大.

2 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建议

1)粤东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而珠三角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升级的趋势为粤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6],粤东4市需要摒弃传统的行政地域意识,加强“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协调各市城镇体系规划、交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展,在各市原有优势产业承接珠三角的转移产业,如汕头的澄海,潮州的潮安,揭阳的揭东、普宁,汕尾的海陆丰等地区,适宜承接玩具、制衣、制鞋、食品、制造等轻加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群,从而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加快工业化升级进程.

2)粤东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可以在茶叶、药材、水果、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确定农业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采取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强有力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兼具科技研究、科普教育、推广示范服务、物流等多项功能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诸多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粤东地区政府管理意志较强,在推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粤东4市地方政府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把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度建设、规划导向、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如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条件、邮电通讯、水电气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粤东地区投资环境,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选择性地吸引国内外资金,促进区域产业战略性布局和发展;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优化企业组织、产业组织制度,厘清企业、产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规范市场经济机制运行.

4)粤东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智力与技术支撑,需要加大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投入,强化当地科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该地区科研、教学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并改善其工作环境.同时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加快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引入;加快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模具生产等优势产业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多渠道开发引进大批城市规划建设、交通与市政设施建设等需要的城市经营管理人才;多方合作培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

[1] 广东统计局.2011广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琚兆成.揭阳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5):71-73.

[3] 刘玉,刘毅.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态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7):113-118.

[4] 倪青山,刘小丹.SPSS应用实验教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27-233.

[5] H·钱纳里等著,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71.

[6] 南方日报.“腾笼换鸟”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EB/OL]. http://www.pprd.org.cn/guangdong/guandian/201001/t20100117_75430.htm,2010-01-17.

猜你喜欢

粤东珠三角因子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