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中城市蔓延水平评估

2013-11-27王家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建成区大中城市贡献率

王家庭 赵 丽

(南开大学 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一、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呈现快速扩展态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城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大学城以及后来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行为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空间的低密度无序扩张现象越来越明显,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开始在我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许多城市开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城市蔓延现象。早期西方国家城市蔓延的经验告诉我们,它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如交通拥堵、耕地被侵占、绿带被蚕食、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中心城区发展衰退、人均服务设施成本增加等。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改善城镇化的质量,而城市蔓延作为一种低效城镇化的特征,需引起高度重视。“十二五”报告明确指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因此,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城市蔓延,并评估中国的城市蔓延到了何种程度,明确未来治理城市蔓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对于顺利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蔓延水平评估问题,主要有单指标和多指标两种方法。国外学者常用的单指标有城区人口密度、居住密度、就业密度和城市化用地增量等。Fulton等用人口密度来衡量城市蔓延程度,密度越低对应较高的城市蔓延程度[1](P210)。Lopez和 Hynes提出反映居住密度的蔓延指数,其计算方法为SIi=((Si-Di)+1)*50(Si为i城市高密度地块人口的比重,Di为i城市低密度地块人口的比重)。蔓延指数值在0到100之间,越接近0,蔓延程度越低[2]。Kahn用城市中心商务区(CBD)十英里之外范围分布的就业岗位份额作为表征城市蔓延的指数[3]。

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学者,常用多指标测度城市蔓延。Galster等以居住密度、城市建设用地的连续性、城市建设用地的集中度等8个指标来度量城市蔓延水平,认为这些指标的得分越低,城市蔓延程度越高[4]。Hasse提出用人口密度、建设用地不连续及蛙跳式发展程度、土地利用分割程度等在内的12个指标来衡量城市成长的特性,并对不同城市的蔓延程度进行了比较[5]。

国内关于城市蔓延水平估计的文献较少,大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测度方法。王家庭等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城市蔓延进行测度,以建成区面积的增长率与市区人口增长率的比值(SI)来判断城市的蔓延指数[6][7]。张帆基于面板数据对城市蔓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中表征蔓延水平的指标也是借鉴Sierra Club的计算方法,用城市化用地增量与城市人口增量的比值来表示[8][9]。蒋芳,王兆峰等以北京市1996~2004年期间的城市扩展作为研究案例,提出可以从城市扩展形态、扩展效率和外部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判识城市蔓延现象,并提出基于地理空间指标体系的测度方法,涉及人口、经济、土地利用、农业、环境和城市生活等方面的13项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测度和量化研究区城市蔓延的特征[10]。

多指标方法需要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技术支持,并且很难处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单指标方法可以较为直观而清晰地呈现一定时期的城市蔓延状况。基于此,本文将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国外学者常用的单指标方法,实证评估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蔓延水平,按蔓延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极度蔓延、高度蔓延、中度蔓延及低度蔓延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城市蔓延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明确未来治理城市蔓延的重点方向,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城市蔓延水平的评估方法

引发城市蔓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均建成区面积的增加[4]。在指标选取方面,以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量反映城市化用地增量来考察城市蔓延情况,并分别计算人口增长及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对城市蔓延贡献的份额,公式如下:

其中,SIi,t+m表示i城市自t年起 m 年期间的蔓延指数(sprawl index),BAi,t+m表示i城市t+m年时的建成区面积(built-up area),UPi,t+m表示i城市t+m年时的城区人口数量(urban population),PBAi,t+m表示i城市t+m年时的人均建成区面积(per capita built-up area),CUPi,t+m表示人口增长对城市蔓延的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urban population),CPBAi,t+m表示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对城市蔓延的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per capita built-up area)。其中蔓延指数SIi,t+m值越大,则认为该城市蔓延程度越高;人口增长贡献率与人均建成区面积贡献率之和为1。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蔓延情况①②,对被研究对象1986~2010年期间的蔓延指数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人口增长及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对城市蔓延贡献的份额。原始数据皆取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四、我国70个大中城市蔓延水平的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式(1)~(3)计算得到各指标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所示为分地区的蔓延情况。根据“四大板块”的区划格局,本文将70个城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个地区进行分析,表中数据皆为该地区各城市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从区域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平均建成区面积增长量高于全国平均值,说明东部地区蔓延更为严重。同时,东部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及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也都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贡献份额来看,东部地区的蔓延更多是由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贡献的,从全国平均值来看人口增长贡献率会稍高于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贡献率。

表1 1986~2010年我国分地区城市蔓延情况

除东部地区外的其他三个地区,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它们的建成区面积增长量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且从贡献份额来看,均是人口增长贡献率高于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贡献率,这与全国整体情况是保持一致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西部地区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低于全国均值,人口增长率却高于全国均值,同时西部地区人口增长贡献率远大于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贡献率,这说明西部地区的蔓延更多是由于人口的大幅增长进而城市化用地需求增大而引起的。

表2列示的是70个大中城市各自的蔓延状况,按蔓延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其结果显示:第一,70个主要大中城市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55.8%,而城市总人口仅增加了114.3%,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超过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多。第二,在建成区面积增幅较大的大中城市中,建成区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如北京从1985年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12.1%,人口仅增加了98.9%;重庆从1985年到2010年人口增长了444.7%,而建成区面积竟增长了935.7%;深圳在这25年期间建成区面积增加了1 629.2% 之多,人口增加了909.6%。

为了进一步对70个大中城市按蔓延程度进行划分,本文以建成区面积增长量为基础对70个城市进行分组,将蔓延程度近似的城市归为一类,以做进一步的分析。将70个城市按蔓延程度由高到低分为极度蔓延、高度蔓延、中度蔓延及低度蔓延4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除重庆市外,极度蔓延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这与前文分析得出的“东部地区蔓延更为严重”这一结论相符;高度蔓延及低度蔓延城市较为均匀地分布在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四大板块;中度蔓延城市更多地位于东部地区。此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经济特区,以及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省会城市的城市蔓延水平普遍较高,说明蔓延程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城市空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空间承载需求大幅增加,因而建成区面积大幅上涨,蔓延便会显现出较高水平。根据人口及人均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对城市蔓延贡献的份额,将这70个大中城市分为五大类,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到,由类别1至类别5,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的贡献率依次减弱,而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加强。由于城市蔓延是由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和人口增长两方面贡献的,故应从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控制两方面共同入手来缓解城市蔓延问题。对于类别1、2所在组的城市而言,为缓解城市蔓延问题,应更加关注土地集约利用相关问题,降低人均建成区面积的使用,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对于类别4、5所在组的城市而言,其城市蔓延更多是由于人口大幅增长所贡献的,故应努力控制城市规模,切勿无序地无限扩张城市边界。

表2 1986~2010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蔓延情况

表3 我国70个大中城市按蔓延程度分组结果

表4 我国70个大中城市按蔓延贡献份额分类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借鉴国外学者的单指标方法,对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城市蔓延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大部分城市呈现出低密度扩张的趋势。70个主要大中城市的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55.8%,而城市总人口仅增加了114.3%,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超过了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2倍多。此外,在建成区面积增幅较大的城市中,建成区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2)城市蔓延因区域差异而呈现较大不同。东部地区蔓延最为严重,高出全国平均蔓延水平36.8%,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蔓延水平则相对较低。(3)城市蔓延会随经济发展而呈现较高水平。由于城市空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空间承载需求大幅增加,因而在直辖市、经济特区及省会城市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市蔓延会呈现较高水平。(4)人口增长及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是助推城市蔓延的两大因素。东部地区的蔓延更多是由人均建成区面积增长贡献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蔓延更多是由于人口增长进而城市化用地需求增大而引起的,尤以西部地区最为明显,人口增长对城市蔓延的贡献率高达64.7%。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的城市蔓延,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转变规划理念,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效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水平和管理过程是土地利用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蔓延水平。传统的规划模式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来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再依此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其缺陷在于规划编制多用指标加以控制,较少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测算,缺乏对规划指标的论证与信息反馈,使得规划缺乏弹性,实施无力,造成效率低下。因此,迫切需要转变规划理念,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实地调研,建立具有较强灵活性、高效率的规划模式,从而减少规划决策时间及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使规划真正做到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推进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土地是一个多元复合性概念,构建一套综合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用地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最大化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合理发挥政府在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弥补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不规范与规划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

第三,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避免城市无限膨胀扩张。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承受人口无限制膨胀扩张,要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其关键在于缩小差距。由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中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收入偏低,而小城市的生活成本会远远低于大城市,因此,如果小城镇有足够的就业需求,便会吸引更多的人选择中小城市,从而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因此,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减少城市间、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通过调整经济政策,平等分配公共资源与公共福利,保障经济要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减轻大城市的环境、资源、就业压力,实现全社会统筹发展。

最后,践行“低碳经济”发展原则,将“低碳城市”纳入国家城市规划。在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控制城市蔓延,需将低碳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城市交通规划应改变城市单一中心的布局结构,形成多中心的空间布局,缩短居民出行距离,减少跨区域性交通出行,规划形成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另外,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低碳城市建设成效的考核工具,保证低碳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在发布各项城市数据指数时,均以该70大中城市为测算对象。这70个大中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扬州、徐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樊、岳阳、常德、惠州、湛江、韶关、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

②由于大理市的统计数据不可得,本文所出现的70个主要大中城市实指除大理市以外的69个城市。

③按蔓延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1]Fulton,W.,Pendall,R.,Nguyen,M.,Harrison A.Who Sprawls Most?How Growth Patterns Differ Across the U.S[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2001.

[2]Lopez,R.,Hynes H.P.Sprawl in the 1990s:Measurement,Distribution and Trends[J].Urban Affairs Review,2003,38(3):325—355.

[3]Kahn,M,Does Sprawl Reduce the Black/White Housing Consumption Gap[J],Housing Policy Debate,2001,12(1):77—86.

[4]Hasse John.E.Geospatial Indices of Urban Sprawl in New Jersey[D].New Jersey: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2002.

[5]Hasse John.E,Lathrop Richard G,Land Resource Impact Indicators of Urban Sprawl[J].Applied Geography,2003,(23):159—175.

[6]王家庭,张俊韬.我国城市蔓延测度: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56—63.

[7]钱东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研究——加入人口因素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1,(5):13—18.

[8]张帆.中国城市蔓延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5):69—72.

[9]范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研究——加入人口因素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西部论坛,2012,(5):48—54.

[10]王兆峰,罗瑶.西部地区商品市场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5—31.

猜你喜欢

建成区大中城市贡献率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现状结构分析与评价
36个大中城市的硬实力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36个大中城市2016数据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