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快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人才培养的作用与对策

2013-11-27马融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广西人才

马融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浅谈加快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人才培养的作用与对策

马融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人才是广西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关键。目前,广西旅游人才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已成为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短板”,广西旅游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在分析广西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广西旅游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对创新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加快高素质旅游从业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广西旅游人才;需求与现状;培养对策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3年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旅游业要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是核心。旅游业主要是通过为人的服务形成的产业,而服务又必须是由人来提供的,习总书记强调的旅游要有周到服务和精细化管理,这是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周到服务’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针对服务业的科学管理,因此,培养旅游人才很关键。目前,如何培养人才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培养一批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的中高端人才,也要大量培养既热情好客又精通业务的一线员工,使旅游发展的硬件和软件同步改善。”在这里,他强调了“人”的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广西发展旅游业的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分明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指出:要创新机制,科学规划,扩大开放,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广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建成旅游强区,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向着这个目标迈进,广西有着诸多优势: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出入境便捷的旅游地缘优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资源和条件,现实的和潜在的客源市场优势,等等。今年以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桂政发〔2013〕35号)等重要文件,确立了我区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加大了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力度。随着交通服务设施、城市建设、景区景点的发展完善,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明显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多重叠加的综合优势日益凸显。

但管理科学中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只木桶容量的大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要想增大一只木桶的容量,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加长那些长木板,而是要在最短的木板上下大功夫。

广西发展旅游业的“长板”诸多,但“短板”也不少。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讲话中指出的:“尽管我区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发展阶段,旅游资源整合度差、旅游精品少、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方面与旅游发达省份相距甚远。”这些“短板”影响了我区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全国同行业的排位徘徊不前。据统计,2012年,我区国内游客人数排全国第18位,旅游总收入只相当于广东的1/5、江苏的1/4、浙江的1/3、四川的1/2,排全国第20位、西部第6位。我区与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各有优势,旅游总收入也不相上下,但云南入境游客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分别是我区的1.3倍和1.5倍,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比我区高3.8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布局、资源整合、景区开发、设施配套、文旅结合等也走在我们前面。以上情况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缺乏优势所致,因为人力资源优势是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最重要最根本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根据广西旅游业的目标,到2020年,广西旅游从业人员不仅数量上翻一番,在文化程度、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上也要有大的突破。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不低于90%,所有人员都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大部分人员要懂一门外语……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区旅游从业人员离上述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所有“短板”中最短的一块。

一、广西旅游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广西旅游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人才总量偏低

广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目标为:2015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 000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450万人次。新增4A级以上景区30个、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旅游企业,“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社会累计旅游总投资3 000亿元以上。按以上发展目标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需求总量达60万人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旅游人才总量超过20万人。

但目前广西旅游人才总量仅为7.6万人,约占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量的14.47%,比全国旅游人才总量占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2%的比率低17.53%,即比全国平均总量少9万人,人才缺口很大。在此基础上,2015年广西要达到20万人以上的旅游人才总量,须保持年均21.35%的增速。

2.旅游人才发展凸显不均衡状况

目前,广西旅游人才发展不够均衡,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区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桂林、南宁两市,分别占33.8%和32.2%,其他12个市旅游人才数量仅占全区总量的34%。尤其是一些稍偏远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非常紧缺。

二是行业分布不均衡。全区旅游人才大部分积聚于酒店、旅行社,分别占30.4%和13.1%。而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景区(点)和乡村旅游区(点)的人才明显偏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尤其是乡村旅游区(点),懂管理、会经营、熟业务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十分稀缺。

三是学历结构不均衡。广西50多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超过20%。7.6万旅游人才中,本科学历约6%,硕士以上学历不足1%。

3.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人才,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品牌效应不明显,部分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也因起点低、特色不鲜明、主题不突出、内涵不丰富,布局不合理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独特魅力,对游客没有吸引力,产生不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地方极宝贵的旅游资源造成了开发性破坏。

由于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一些地区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思路不开阔,旅游业一直滞后;一些旅游企业经营形式单一,管理混乱,经营效益差,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等。

由于一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现象;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自然资源,在一些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因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达标被投诉的现象时有发生……

4.部分旅游院校教育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1)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我区旅游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不少弊端;一些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无特色,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旅游院校与旅游业界、旅游企业缺乏联系和沟通交流,致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知识陈旧;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部分旅游院校仍沿用传统模式教学,培养的学生缺乏操作技能和行业管理实践经验;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

(2)尚未形成办学特色鲜明的实力品牌院校。近年来,广西一些院校虽然在旅游专业招生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培养人才方向不明确,教学计划、培养方向、目标、专业设置基本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实力专业品牌,也缺乏办学特色鲜明、在国际国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院校。

5.旅游培训不受重视,培训范围及培训质量亟待提高

(1)旅游企业疏于人才培养。据调查显示,世界100家大公司有70%认为,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是缺少经过良好培训的员工。

广西许多旅游企业虽然对专业人才十分渴求,但是因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以及本身的业务量较大,往往只重视人才使用而疏于人才的培训提高,从而导致企业发展底气不足。同时由于企业无长远的用人计划,极大地挫伤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导致人才危机。

(2)尚未建立全区旅游培训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广西虽成立了自治区一级的旅游培训机构――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中心,但因体制等原因,目前该机构力量十分薄弱,没有起到全区旅游教育培训应有的龙头作用。全区14个市仅北海市有一家旅游培训中心,其余市县旅游局均无专门旅游培训机构和培训工作人员。由于旅游培训机构的缺乏和培训人力的严重不足,无法形成从自治区到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培训体系,旅游培训未能形成制度化和常规化,常常是由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开部门的业务会时“以会代训”,这大大影响了全区旅游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6.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旅游人才开发的力度

我区各级用于旅游人才发展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旅游企业经济效益还不高,用于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的经费很少;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旅游人才发展机制体制尚待完善,这些方面制约了旅游人才开发的力度。

(二)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区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重任,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有一大批有经济头脑、有业务专长、有专业技能、有文化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能人。如何适应旅游业跨越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成为了广西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加快广西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旅游企业,应树立“人才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的观点,围绕“旅游强区建设”总体要求,确立人才发展的优先地位,制定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推动旅游人才队伍实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全面优化、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建立起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二)加强旅游人才教育基地建设,加快构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步伐

一是支持高等院校旅游学科建设。优先将旅游专业列为特色专业予以扶持,建立培养具有硕士、本科、专科、中专和职高在内的高、中、初级教育旅游人才体系,确保每年至少为广西输送中、高级旅游专门人才3 000人,旅游专业人员13 000人,以适应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工作,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人才摇篮。

二是加快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以现在的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专科学校为基础,加快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使之成为东南亚地区旅游人才培训的中心,全国重点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三是建立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从自治区到各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的培训体系,各级各部门分工合作,建立健全岗位培训保证机制,使旅游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我区可借鉴云南等省的做法,在全省旅游行业中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持证上岗,并通过综合手段和相应措施保证其制度的施行。建立覆盖全区的旅游人才网,提供网上培训、就业服务,使其成为永不落幕的培训班、招聘会。

(三)建设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优化全区旅游人才培养布局

积极建设广西旅游人才小高地,以桂林和南宁为中心,培育拓展重点旅游地区的旅游人才市场,提升全区旅游人才队伍综合竞争力。目前主要开发建设好5支旅游人才队伍。

1.开发具有较强组织协调、创新与执行能力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

抓好行政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能力、创新和执行能力的旅游行政管理者。

2.培养和引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培养和引进适应广西旅游强区发展、熟悉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发展眼光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培养出一批适应旅游企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3.培养专家型旅游专业技术人才

注重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展新知识、新理念培训,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人才专家库,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工作,帮助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4.选拔和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

开展系列专业技能培训和服务技能大赛,选拔和培养技能拔尖人才,建造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团队,打造服务一流的广西旅游服务技能人才队伍。

5.加强知识型、技能型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养

依托现有的培训机构和旅游院校,面向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管理干部分类开展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知识层面、服务能力和乡村旅游管理干部管理水平,打造一支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

同时,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全区旅游人才培养布局,统筹开发广西旅游人才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各类旅游人才的培养,发挥大桂林国际旅游发展区人才聚集优势,积极支持北部湾国际旅游人才开发,进一步拓宽红水河流域旅游人才开发区人才开发渠道,加强资源条件好、旅游市场潜力大的边远地区的人才培养,形成旅游人才分布新格局。

(四)加大旅游院校教育改革力度,培养旅游业发展适用人才

1.优化旅游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旅游院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优化旅游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式应注重实践性,培养特色专业人才和应用型的旅游人才。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旅游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挂职或实践培训,支持和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旅游专业硕士和博士。多渠道地从社会中引进或聘用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高级技能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确保院校“双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3.加强旅游教育培训的合作与交流

旅游院校应主动适应地方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科研院所、旅游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联合体的教育机制,构建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此同时,区内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应加强与区外、国外旅游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旅游教育培训国际化水平。

(五)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优先保证旅游人才发展投入,完善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鼓励旅游企业、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旅游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军人才,在住房、工资、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相应待遇。协调、推动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改善旅游人才待遇,落实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政策,使旅游人才在广西留得住人、安得下心、干得舒心。

[1]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Z].2013-06-27.

[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桂政发〔2013〕35号)[Z].2013-06-29.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10-27.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Z].2011-09-28.

[5] 邵琪伟.在广西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N].桂林日报,2013-7-4 (5).

[6] 彭清华.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新机遇,推动旅游强区建设跃上新台阶[N].桂林日报,2013-7-4(5).

[7] 陈武.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N].桂林日报,2013-7-4(5)

Discussion on Role of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lents for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Tourism

Ma Rong
(Guangxi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Center,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ourism Bureau,Nanning 530021,China)

Talent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tourism industry.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tourism talents,which have become the"short board"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cceleration.Guangxi tourism personnel training is fecing new challenges.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tourism industry demand for qualified personnel and Guangxi tourism talent status,the paper did some useful explorations on the ideas to cultivate tourism innovative talents,the counter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tourism employees,and so on.

Guangxi tourism talents;demand and 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F592

A

1674-3784(2013)04-0099-04

[责任编辑:吕观盛]

2013-07-08

马融(1954-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政策法规,乡村旅游,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旅游业广西人才
广西贵港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广西戏曲》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毛遂自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