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013-11-26周小军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道德心理政治

周小军

摘 要:90后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校园中学生的主体力量。高校只有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的放矢和有效实施,通过大量访谈90后大学生,分类探索了他们的思想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如下: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75-02

毫无疑问,90后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校园的主体学生力量。那么,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进一步突显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信息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各种成长环境的变化,相对于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大部分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是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新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育活动和工作才能得到改进和完善,有的放矢,真正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大量访谈90后大学生,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后,从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心理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入手,分类探索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可操作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对策。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总的来看,90后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较好,相对于80后学生差异不是很明显。90后大学生传承了80后大学生的诸多优良品质,他们思想开放活跃、积极向上、进取、务实、个性自由独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但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加上家庭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90后大学生的思想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新特征。

(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我中心凸显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是个体对于自我身心状况的认识、他人和社会的认识,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情绪反应、调控和态度。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阶段。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即自我意识发展情况是相对健康的。而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人和事时更加重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看待问题更具有批判和辩证精神,更具独立的人格品质。他们在自我意识增强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追求自我个性发展,崇尚自我选择和自我价值。但是过多的自我关注、自我价值实现欲望往往导致了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下降,交往欲和交往能力的减退,同时在面对集体或他人与自我发生矛盾时,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集体荣誉感减退,社会价值淡化,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凸显,个体意识强,甚至出现极端个人主义。

(二)功利价值取向相对明显

相对于80后等以往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受其自我中心的影响,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更加功利取向的特点。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自我人生价值、个人利益追求更受90后大学生追捧。在学习、生活以及待人处事上,个人利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动因素。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把自我利益的获取作为自己选择作为与不作为的主要标准,以回报作为付出的重要考量。有的学生把上大学作为考研、出国,找工作的通道,过分注重这些短期的个人奋斗目标,而不去思考人生的终极价值和追求,不追求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有的学生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看得很淡漠,对待周围同学的挫折和困难处境熟视无睹,认为事不关己,却又夸大或自我放大自己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整日为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错误归因或患得患失,单一追求自我价值的满足;有的学生把担任学生干部、入党等成为自己找工作的筹码,缺乏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集体精神。

(一)道德观念多样化

90后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与80后大学生整体差异不大,道德观念主流仍然是健康积极的,许多优良道德传统和真善美标准仍然被传承下来。但是,由于受到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日趋明显的影响,过去的传统道德标准与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90后大学生善恶标准、道德观念出现了更加复杂和多样甚至是消极的特征。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大部分90后大学生在发扬优良传统道德和礼仪规范的同时,出现了更加注重自我发展、思想开放和勇于进取等道德上的进步。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道德评判和道德行为的误区,比如不懂得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利己主义道德评判标准错误,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而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某些损人利己的道德失范行为出现。

(四)政治意识淡化

从整体来看,90后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基本路线方针,政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网络和信息的发展,个别学生出现了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路线理解的误区。在具体表现上,有的学生不关心政治或不懂政治,在政治思想上有消极倾向、模糊认识和思想偏差;有的学生政治思想意识淡薄,政治迷茫和困惑;有的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政治常识,政治学习热情不高,政治理想不明确或认为政治无用。而这些问题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表现尤为突出,相对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在政治常识、政治觉悟等方面明显表现较弱,而这与他们价值功利化取向有关系。

五心理素质薄弱

90后大学生整体心理发展状况良好,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呵护,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有父母的庇护,而来到大学校园后,相对于高中和家乡突然的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改变,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扑面而来,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全部发生改变,加上就业竞争的激烈,心理问题更加凸显。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和环境,出现社会适应性障碍;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认识自我、不能准确把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出现不能自我接纳的自卑或盲目自我欣赏的自大等自我意识发展不良现象;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小,交往被动,不善于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弱,不能良好的处理和适应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交往动力不足的交往倦怠,不愿与人交往,脱离社会或逃避现实;部分学生承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在面临困难、挫折和压力时,不能适时有效地做到自我调节和舒缓,不能合理的归因,没有途径倾述或寻求支持帮助,导致个体出现消极心理品质、自我调控能力减退和自我心理平衡障碍等,甚至一蹶不振,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教育对策

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征,尤其是一些负面思想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

(一)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教育

大学生人格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即可培养性,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实践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为基本内涵的相辅相成的科学体系。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丰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品质和优秀文化在教育和实践活动中灌输给大学生,引导他们对自己有合理恰当的定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既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又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树立长远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想违背的社会理想和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个人短期目标,同时为达到目标而积极进取。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稳定的气质、修养和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品质,提升综合素质。

(二)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事件的时有发生,高校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专门从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有的高校将心理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作为当今校园主体力量的90后大学生从小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竞争压力的影响,相对于以往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自我心理疏导不良、自我悦纳相对较弱等心理素质薄弱的情况。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学校应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课程以及实践课堂等途径,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活动。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尤其要加强心理关注和心理辅导。在具体实施中,包括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情绪疏导和调适的基本方法,使自己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能做到有效地及时地自我疏导,保证正常学习和生活;针对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生活学习中遭遇应激事件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关注和疏导,避免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事件;对大一新生加强心理适应和人际关系处理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合理地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有效管理时间,加强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脱离了父母呵护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动力和支持;对大四学生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视现实和就业环境,不自暴自弃,不盲目归因,加强自我完善和就业压力缓释,提高自信,减少心理困惑和障碍。

总之,90后大学生并非社会上所传言的“毁掉的一代”或“叛逆的一代”。毋庸置疑,受所处时代大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难免受到了一定冲击,他们的思想状况相对于以往大学生肯定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不能全盘否定。高校在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时,要接纳和批判并存,对于他们思想闪光点要加以发扬,而对于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真正发挥教学育人作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红星.市场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1):142-143.

[2]马俊杰,郑品石等.10年来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纵向调查与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版,2009,(8):70-73.

[3]黄百成,王能东.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剖析[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1,(6):25-27.

猜你喜欢

道德心理政治
办公室政治
心理小测试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心理感受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心理小测试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