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3-11-26张海平李坚
张海平 李坚
摘 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作者发现工科大学生的党员数量和入党积极性远远低于其他学科的现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不仅受到“大学生身份”共性因素的影响,也有“工科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影响,包括学习压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入党氛围、外部条件等,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53-02
在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时间期限为1979年-2012年,关键词为“入党积极性”的期刊、博硕士论文及报章杂志,共显示出10篇文章,其中描述“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文章仅有两篇,名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几点思考”、“影响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就目前为止,研究“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相关文章,暂没有成果发表。本文从工科大学生特殊性出发,探讨工科学生入党积极性低的原因,揭示出工科学生特殊性与入党积极性的关联,提出提高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对策,为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一、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形势
《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一大批社会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的组织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机关报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强调各单位要“重视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加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青年骨干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高校大学生普遍知识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较好,综合能力较强,成为吸收入党的重要对象。因此,高校党建也就成为了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工科的学生占了很大的份额,涉及7个学院,31个专业,今年预招收工科新生3000人,约占招收总人数的29.05%(理科12.94%;文科13.26%;农科16.42%)。按照华南农业大学第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学校工科学生人数占全校的40%,因此,工科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全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工科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并不乐观,与其他文科学院相比,党员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约低10%。工科学生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党员比例明显偏低且人数差距较大,影响了学校工科大学生党员质量和数量。
二、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影响因素
学界认为,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治热情不高,大学生缺少参与政治生活的动力和兴趣,更加注重获取个人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政治信仰的多元化倾向,社会不公现象和腐败问题,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影响了大学生对共产党员党性判断;三是功利主义思想普遍,注重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忽视政治生活和精神追求,政治取向也走向功利化和实用化。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影响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因素既包括上述提及的普遍性,也有其作为“工科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可细分为内部因素(学习压力、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外表因素(入党氛围、外部条件)两大类共五个方面,仔细分析如下:
(一)学习压力
工科专业性强,课程数量多,课程任务紧,考核要求高,同学们往往需要几天时间连续完成某个试验或者某个设计。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也需要很多个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好长时间的积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工科专业技能在考核和评比中可操作性强,能够清晰区别工科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容易辨别优等生,给工科学生心理上也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不论在心理上和还是在生理上都给工科学生们心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工科大学生很难再分配出时间,去追求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也就不可能花大量时间深入了解党组织。紧张学习压力,再加上学院缺乏足够指引,就形成了一些工科学生片面认为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政治信仰的诉求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二)知识结构
工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都为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初中阶段,工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都偏向于数理化等理科知识,而不是文史哲等文科知识,这就显得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在大学阶段因专业学习得不到发展,而且在高中、初中阶段的通识教育,也没有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大学阶段,由于一如既往的学习惯性,再加上工科的学科特点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无暇顾及参与有关思想政治学习(如:邓小平理论研究协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等)的第二课堂,甚至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也没有得到工科学生的重视。与此同时,人文社科课程的大学老师对工科学生的要求和考核都比较简单,在心理上就放松了对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期望和要求,而且工科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也很少涉及马列理论及相关人文知识。
(三)思维方式
工科课程多为数理知识,工科学生在接受大量数理逻辑和运算训练后,慢慢的养成了较强的逻辑思维习惯,也成了他们生产生活的一种思维习惯。工科学生认为,凡事总有一个逻辑关系,凡事必须通过理性思考,只有能论证经得起考验的问题,才能被接受和认可。正因为这种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也造就了严谨的、机械的处事方式,对问题的看法“是这样,就是这样”,不可能有似是而非的解释,也不可能有有待商榷的答案,看问题难免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比较偏激。工科学生偏重逻辑的、机械的技术思维,而缺少足够的哲学思维,限制了他们对党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对社会管理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和政府官员的个人问题,都理解成共产党的执政问题,对共产党的片面理解,难免造成误解并产生了对党的不信任感和不满情绪。
(四)入党氛围
由于工科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是多年未解的难题,入党积极性不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多年来学生党组织建设并不顺畅,很多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工科学院新生党员较少,低年级党员难发展,高年级党员比例才稍有上升,已然缺乏浓厚的入党氛围以及同学们迫切要求入党的风气。工科学院在党建工作起点上和入党氛围上就已经落后。学生党组织也难以发动工科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党组织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接触党组织的平台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例如: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集训班和党课培训等。再加上,工科老师和班主任,并不号召学生积极入党,甚至是消极对待,不愿学生入党,认为入党以后,会议多、工作多、活动多,事事身先士卒,吃苦在先,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工科大学生主动和被动接受到党建信息都非常少,没办法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政治诉求,也就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五)外部条件
工科学院党建工作不顺畅,除了工科学生党员少、工科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以外,那就是工科学院并不十分重视学生党员建设,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挂科情况和就业情况。学生入党后,由于要参与各种培训和活动,造成时间紧张和分心,不仅不利于学习,对将来就业也没有多大帮助,公司对工科生的政治信仰并不关注。不难发现,工科学院不仅学生党组织建设不健全,就连团委学生以及社团的构建也显得力不从心,能自主开展和可选择开展的工作都非常有限,其活动效果更是难以预料。班主任和指导老师也并不热心于此,师兄师姐和同学们也不鼓励,他们都共同指向了一点,那就是把专业学好,把工作找好,认为这些是“形式主义”、“虚无主义”,并且工科生尤其痛恨这些。
三、工科大学生入党积极性对策研究
(一)以教改为突破,缓解学习压力
教改是我们一直热议和关注的命题,我们这里谈的主要指学校的教学改革。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科大学生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知识面较窄、缺乏创新和研究精神、实践能力差、人文素养较低、综合分析能力薄弱已经阻碍了工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单向度”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化建设的要求。这都迫使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成为高质量的“多向度”复合型人才。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文科渗透,除了认真考核《自然辩证法》必修课以外,还可以开设《科学哲学史》选修课,锻炼工科学生的哲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布局教学课程,重视简单实用的理论和方法,善于总结提炼共性和特性,并辅以实验教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在教学手段上,多采取互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少使用填鸭式、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方式,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索启发为手段,以自觉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文素养
高校教学普遍重视专业教育,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和浓厚文化熏陶,再加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错误导向,导致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在工科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凸出。人文素养不是单纯的人文科学知识(例如:文、史、哲、艺术)的积累,而在于他成为了一种由知识、能力、观念和情感等综合因素内化而成,表现为个人综合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祖国和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死记硬背,而在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认识和领悟,这就需要借助活动载体。工科学院要寻找专业学科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点,达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相互促进。一是结合公共基础课,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参观革命胜地、座谈会、报告会、征文演讲比赛,增强工科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二是注重学院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为契机,开展宿舍文化评比、读书交流会、影视评论会等活动,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为主流的人文环境。
(三)以宣传为驱动,营造入党氛围
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社团要充分发挥好自身平台作用,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轨迹,使工科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的作用,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地位,从而提高工科学生对党的认同与热爱,加强入党启蒙教育。一是集中开展新生入学前的入党启蒙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认识了解党,对党的认识只经过历史课本了解,是朦胧的、陌生的和感性的。结合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时政要点,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和破局方法,认识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正面和全面看待问题,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妥善解决各种问题,树立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工科大学生入党的信赖感。二是树立党员先进典型,用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鲜活例子和实际行动影响工科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迎新活动中组成党员志愿者服务新生,在新生入学前党员干部帮助新生打扫卫生,让工科学生感受到自身在人文精神的差距,激发他们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强烈需求,积极营造向党组织靠拢的浓厚氛围,增强工科大学生入党的向往感。
(四)以思想为引领,培养政治信仰
不管是教改,还是活动,抑或是宣传,最终都是为了在大学生心中种下共产主义思想种子提供土壤,不管是缓解学习压力,还是提升人文素养,抑或是营造入党氛围,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开花结果。因此,这是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组成部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讲求实效实质,已达到能够真正增强政治敏感度和提升政治信仰。一是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上,正确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明确政治与业务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正确处理好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二是方式方法和实效实质上,学习起点要低,简单易懂,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学习内容要主题鲜明,实事求是,以事论理,以理服人。学习宽度和广度要适中,讲重点要点,讲难点疑点,不要让工科生感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种学习任务甚至是政治任务。
(五)以组织为抓手,加强党建工作
做好党建工作,不仅能保证上述工作思想和工作举措得以顺利实施,也能促使工科学院党建工作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科大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目前工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存在较大比例差距时,更应该转变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工科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动员工科院系教职工党员参加学生党建工作,加强与文科学院的联系,及时交流信息,总结吸收经验。二是规范和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规范发展标准,坚持发展原则,避免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心理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考察发展工作,要早计划,早发现、早启蒙、早培养和早发展,不能“等”、不能“看”,要“推”、要“促”。三是加强对现有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努力做到政治上积极关心、业务上用心培养、生活上热心帮助,保持良好的党组织形象和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边社辉.影响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2期.
[3]胡小军.新时期激发培育大学生入党意愿的途径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4]周凌凤.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定位及策略[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5]韩玉英,杨冬.高校工科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科教文汇.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