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浅析我国的海洋战略
2013-11-26刘中锋
刘中锋
摘 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海洋战略与国家兴衰民族复兴的关系,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好海洋工作,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权;海洋经济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17-02
海洋覆盖着地球70%左右的面积,蕴藏着地球至少65%以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最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来源。可以说,“得海洋者兴,失海洋者衰”。中国虽是一个海陆交汇的大国,拥有18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海权相对较弱。针对目前的周边局势,?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海洋意识的回归和觉醒。
一、什么是海洋战略
一般来讲,所谓海洋战略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领土和主权、海洋军事、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内涵相互联系,并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有机的联系起来,海洋战备的基本要素由海洋地理条件、国民经济对海洋的需求、国家安全对控制海洋的需求、国家政治层面对海洋的需求、国家战略决策对海洋的重视等构成。
二、实施海洋战略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海洋战略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从战略视角来看,中国海洋战略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困境。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带来过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关于南海诸岛之争,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等对中国构成的严重威胁。这充分说明提高海洋观念,增强海上力量,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越来越紧迫和重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制定新一轮的海洋战略,尤其是在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开发海洋资源既是抢占海洋经济的制高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实施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三、回顾近代海洋战略与大国兴衰的历史
纵观大国崛起的历程,或者正在走向辉煌的许多国家的发展壮大都与海洋息息相关。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也曾是关注海权较早的国家,春秋时期吴国与齐国之间爆发的海战,就比西方希波战争早得多;西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南宋时期泉州、广州等港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宋朝还设立了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当然也是南宋巨额赋税的主要来源;明初的郑和下西洋,播撒中国皇帝的浩荡皇恩。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称得上壮观,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早了近82年。《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航海图集,郑和船队所采用的“罗盘定向”和“牵星过洋”等航海技术,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天文导航之先河,使大明国威远播海外。然而,明末清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沉重地打击了海外贸易,造成今天我们海权的被动,而同时期西方国家却借海洋开始迅速崛起。
西欧小国葡萄牙,凭借迪亚士、达伽马的远航,经过20多年的奋斗,打开了一条新的贸易之路,海外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了葡萄牙,积累了耀眼的财富,成为一个面积虽小但掌握先进技术的财力雄厚的大国,实现了“海洋强国梦”。同样西班牙也是如此,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并发现了新大陆,从此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1519年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成为新的世界海洋霸权。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后,海上出现了多极局面。荷、英、法、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海上争夺后,荷兰于17世纪中期脱颖而出,获得“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强大的海上力量使荷兰海上商贸空前繁荣,成为新的海上殖民霸权。然而在1652-1674年间爆发的3次英荷海上战争中受到重创,从此失去了海上强国的地位,英国舰队凭借在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一举打败法西联合舰队,从此奠定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到19世纪末期,它的殖民地比本土面积大130多倍,建立了“日不落帝国”,长期称霸世界。一战后,美国凭借一战中大发战争财,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而一越成为世界海上霸主。纵观大国崛起的历史,其实就是海洋强国战略谋略先行一步的历史。所以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四、探究中国近代海权衰弱的原因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成为东西方列强侵略宰割的目标,其中大多都是从海上入侵,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外因
伴随着近代西方殖民者数百年不断地彼此厮杀和疯狂掠夺,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两个明显的结果,一是西方的海权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二是他们的战船和火炮技术不断改进,因此海上的军事实力日渐增强。如果说,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远古时期,汪洋大海还是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但到16世纪以后,东西海路大开,原来的海洋天堑也就逐步变为了入侵者的通道。
(二)内因
反观中国,特别是明末清初,海权意识、海洋经济观念十分薄弱。明清两朝所推行的中外朝贡贸易,其政治色彩远大于经济利益,就以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以求得德被四海、万方来朝,所以郑和出使所携带的是大量的金银、钱币、瓷器、丝绸等礼品,沿途分送各国,换回的则是奇珍异宝,珍禽异兽及各种香料等,以供皇室享受。致使明朝远航和朝贡贸易的费用开支巨大、劳民伤财,成为当时的一大“弊政”。而比郑和晚半个多世纪的达?伽马远航东印度时,虽只有小船4艘,人员184人,但其返航时所带回的货物总值,却是航行费用的60余倍。这种殖民经济和殖民掠夺的远洋航行,与厚往薄来的中外朝贡贸易,一个突出经济利益,一个突出政治影响,二者相距甚远。
作为传统农业国家,十九世纪的中国尚不具备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没有发展近代海军和海防的能力,即使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西方购买一批军舰,组建了北洋舰队,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这样的舰队真可谓是有海而无防。再加上军制军纪、后勤保障,均弊端百出。因此,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并非偶然。
五、提升海洋战略的认识
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岂置之不知不问。”“唯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海洋是地球的“血脉,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太平洋的通道,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否则中华民族就没有未来。所以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增强维护海洋权益的国防力量也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海洋局势,我们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树立新的海洋发展观,确立明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指导海洋事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比如中国积极申请加入北极理事会;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重建雪龙号考察船等都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做法。
(二)加强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的宣传和教育
大力开展海洋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关心、了解和认识海洋,树立牢固的海洋观念。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加强“海洋国土”意识宣传,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树立海洋强国的使命感;大力宣传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民海洋科学文化素质,着重加强对领导干部海洋意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活动,积极推动公众对海洋经济发展与管理的自觉参与,树立海洋观念。
(三)增加投入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加大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社会资本进入海洋科技领域;重视海洋科技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相关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适当增加海洋产业方面的专业;大力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组织建设,形成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合力;加速海洋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尽快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转化。
(四)积极介入国际海洋法规的制定和研究
熟悉国际海洋法规,研究有关法规,尽力拓展我们在公海工作的空间。在“蓝色国土”上的资源开发,尤其是开展国际合作时,也需要研究相应的法规。
现行的国际海洋法规是历史形成的,多数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他们的要求和权益。而我国从事海洋活动比较晚,在今后法规的修改中,要更多地参与和反映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积极参加联合国涉海部门的活动,积极参加国际海洋法规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大我国的发言权。
我国航海先人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孙中山也在考察西方各国后得出结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海洋,构建海洋大战略,大力培育海权,彻底打破我国的海洋困境,努力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由内陆经济快速发展向陆海经济全面发展跨越的关键,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松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2013年05月
[2]陈明义.《像发展航天事业那样推进海洋探测与开发—对我国实施海洋战略的几点思考》2009-06
[3]闫桥.《关于我国海洋战略的几点思考》2012年08月
[4]温金荣.《军事技术革新与海洋强国的兴衰》东北新闻网,2008-12.
[5]何瑜.《为什么西方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EB/OL].人民网,2004年3月.
[6]高兰.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J].外交学院报2012,(6).
[7]林宏宇.《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学术前沿,2012,12.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