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粹理性批判》§13思想解读

2013-11-26郑浩波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范畴时空

郑浩波

摘 要: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当中难点也是最重要的部分§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则是这一部分的开头小节,对此小节进行解读,对于文章的重要部分逐字逐句进行解释,便于解读§13小节的主旨。

关键词:先验演绎;范畴;时空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56-02

康德是以举法学的例子开头,康德认为,在法学中在一桩法律诉讼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于权利问题,一种是关于事实的问题,前一种是阐明证明权利的合法性问题,这个证明过程就叫作演绎。首先是康德解释事实问题,康德讲,事实问题就是在经验性问题,在经验当中可以找到相关根据,当你产生疑问的时候你只需要去调查一下确认这个经验事实就可以了,这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但是权利问题不是这样的,你把权力问题归结于“幸运”、“运气”这是说服不了人的,权力问题不像事实问题可以在经验当中找到根据。比如说,你突然获得一笔财产,不能光说你运气好就可以让人普遍同意的,对于这笔财产的合法性权利,你必须靠演绎来证明。作为§13小节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的第一段,这一段只要是通过法学中权利问题和事实问题这两个例子来引出“演绎”这个概念。

在第一段引出演绎之后,第二段开始,康德就提出,人类知识各式各样的概念当中有些是做纯粹先天的运用,对于这样一种运用的权限的合法性,参照法学的例子,从经验当中得不到证明,是需要演绎的。这些概念其实也就是知性的诸范畴,范畴本身不是经验性的,那么他们将如何与对象发生关系?康德在这里回答了,概念能够先天地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所作的解释称之为这些概念的先验演绎,至此康德就提出了先验演绎,先验演绎参照法学例子,其实就是你对于是否有权利运用知性范畴的根据进行解释。相对于先验演绎,康德在这里又提出了经验性的演绎,经验性的演绎就如同法学例子当中的事实问题,康德在这里说得也很清楚,就是一个概念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反思而获得的方式,因此不涉及合法性,而只是涉及事实问题。第二段主要是把第一段在法学例子中引出的演绎,承接转入认识论领域当中,引出了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那么下面第三段将在这个基础上,引出经验性的演绎。

第三段开头第一句话点出了我们具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先天的和对象发生关系,一种是时间和空间,而另外一种则是知性范畴。时空和范畴这两种概念找寻它们的经验性演绎是白费力气,因为,“它们本质的特征恰好在于,它们和自己的对象发生关系时并未从经验中为这些对象的表象借取什么东西。”这句话就是说时间和范畴是先天的和它们的对象发生关系不从经验中借取什么,时空和范畴本身是先天的,而且直接打交道的对象也都不是从经验当中汲取的。比如,时空就和数学几何打交道,范畴就与先验对象打交道,但是这里的先验对象是要靠经验材料去充实的,它的运用范围是在经验范围之内的。所以,既然要对时空范畴进行演绎,那一定不是经验性的演绎是先验演绎。第三段整体上在讲对于时空和范畴两种概念的演绎,只能是先验演绎不能是经验性的演绎。

第四段开头的“但”是承接第四段当中所说的时空和范畴是先天的和对象打交道,不从经验当中借助什么,对这句话进行转折。康德讲,这些概念,像一切知识一样,我们在经验中虽然找不到它们可能性的原则,但是我们能找到它们产生出来的机缘,只要感官印象提供一个机缘,那么我们的所有认识能力就开始运转了,这样经验就形成了,而这种经验是由两种不同的要素合成的。一种是感官材料,另一种是整理这些感官材料的形式,而这一种细分是由纯粹直观即时空和纯粹思维即范畴这两个层次组成的。时空和范畴这两个层次是在前一种感官材料的机缘下才被开启的。这就是说,需要感官材料的刺激,人的认识能力才会被启用,一旦开启只有概念也就随之产生了。洛克第一个认为我们的知识是靠感官材料的刺激机缘开启的,所以康德在这里高度赞扬洛克所做的工作。但是,康德认为,对于纯粹先天概念的演绎,却不能依靠经验当中的机缘来提供,纯粹先天概念是依靠经验中机缘来产生出来的,但是产生出来以后却是要先天的和其对象发生关系,完全独立于经验。所以这些纯粹先天概念必须出示先验的出生证,而不是出示经验性的出生证。那么,洛克关于对这些先天概念进行经验演绎的说法遭到了康德反驳,康德认为洛克的推导仅仅只是关于事实问题的推导。因此,康德的观点就来了,对于这种纯粹只能是一种先验的演绎,不能是经验性演绎。

第五段的“但现在”是对于整个第四段的一个承接,表示第五段将着重阐述康德确定的先验演绎的路线。前面讲了,对于纯粹先天知识的演绎只能是遵循先验途径的方式,这里康德为了严谨起见提出先验演绎途径是否是绝对必要的?康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先验演绎,康德在这里说,时空的先验演绎就是之前我们在先验感性论当中的时空的先验阐明,在那里我们就解释了时空的先天客观有效性。但是时空好像不需要通过先验演绎就被人们所承认的,因为它们在直观中就有天然合法运用的根据。这里康德是拿空间和几何学作为例子来说明的,应该是因为空间相对于时间更容易捕捉一些。几何知识因为基于先天的直观而具有直观的自明性。但是纯粹知性概念却不是,它们有种不可回避的需要,什么需要?就是“为了自己而且为空间寻求先验的演绎的需要”?接下来还是对这个需要进行解释:“因为既然它们谈论对象不是凭借直观和感性的谓词,而是凭借纯粹思维的先天谓词,它们就无须感性的一切条件而普遍地与对象发生关系”。这句话主要是还要为空间寻求先验的需要,这是为什么?再在把这句话看完就有答案了,纯粹知性概念不是基于经验之上,也不能像时空那样具有在先天的直观当中自明性,所以它们运用的客观有效性和权限就会被怀疑,这就要求它们有先验的演绎,而且,它们倾向于把空间概念超出感性直观的条件去加以运用,比如,在上帝这样的超验事物上面使用时间,使得时间概念产生模糊,所以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对于时间的先验演绎也是需要的。这样看来,康德认为范畴的先验演绎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在对自己进行先验演绎的同时也保证了时空的先验演绎。康德认为在把范畴运用的对象上面这样关键的一步之前,就必须要进行先验的演绎,否则的话我们就会盲目使用范畴无法获得范畴的客观有效性。所以先验演绎是绝对必要的。同时,这个演绎过程是具有很大的困难的,要是我们惧怕这个困难那么就放弃对纯粹理性考察的权利,反之就迎难而上。第五段就是通过与时空的对比阐述对知性诸范畴进行先验演绎的必要性。

第六段开始提到“我们在上面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已经可以不费劲地说明了”这里说到的“上面”应该是说先验感性论,时空不依赖于经验先天必然的和对象发生关系,因为它们是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一个对象才能成为经验的客体显现给我们,时空是为几何学和数学提供可能的条件,几何学和数学是具有客观有效性已经被证明,那么为几何学和数学提供可能条件的时空的先验演绎也就摆在面前,所以在先验感性论中将时空的先验演绎称之为时空的先验阐明。但是相对于时空,范畴的先验演绎就复杂了,下面第七段就开始探讨范畴。

第七段,“反之”这是接着上一段对比时空的先验演绎,知性范畴不像时空一样,是对象在直观中被给予我们的条件,所以说,对象只通过时空这样的条件在直观中被给予我们就可以了,知性范畴中是否具有这样的条件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了。这样一来的话,就凸现出我们在时空的先验演绎中没有碰到的困难,知性范畴这样一种看似不像是对象被给予我们的条件怎么就能够具有客观有效性呢?它们怎么充当一切对象知识可能性的条件呢?因为与时空不同,知性范畴是不具有直观当中的自明性的。康德在这里以原因概念为例子,某物A是某物B的原因,B是在A后发生的,但是我们的现象中A和B之间并没有关于因果关系这个东西的对象,按照休谟的理论来讲,A和B之间完全可以是人们的习惯性联想,我们只是感觉到B在A之后发生或者A和B恒常一起出现,但是并不能感觉到A是B的原因而B是A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来讲,时空是先天直观形式,没有这样的形式对象是无法显现出来的。但是,知性范畴作为对象被我们认识的条件,那就不是那么容易被我们看出来了。因为很可能就像休谟所说的,对象完全不用符合范畴的统一性的条件,而只是混乱的显现给我们那样,这一段康德通过举例对于休谟等经验论观点的陈述。

第八段也是最后一段以“如果我们打算以下述方式来摆脱这种研讨的麻烦”开头。这里的“下述方式”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康德批判休谟观点的意见。从经验不断呈现出合乎范畴规则性(和上面一样康德是以因果关系为例子的)的例子,所以我们就把它们抽象出来然后加以运用,并且就说它们具有了客观有效性。康德认为我们是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说明原因概念的客观有效性,或者说证明确实原因概念不是空洞的和是确有其对象的,康德一向认为从经验当中归纳抽象是不具有客观有效性的。那么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证明呢?康德说要把它先天地建立在知性中这样才可以,要不然的话就干脆把它当作幻象放弃掉。下一句的“因为”就是解释要具有把因果概念先天地建立在知性中才可以。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而且是绝对普遍的规律。现象可以给我们提供A和B恒常出现的列子,从而给我们A和B之间习惯性联想的规则,但是这条规则永远都不是必然的,我们必须给因果关系上面附加上一条尊严,使得结果不是附加在原因之上,而是原因通过这条普遍必然的先天原则必然推导出结果。康德下面又说,规则的尊严是什么呢?显然不是经验性的规则属性,经验性的归纳只能得到相对的普遍性也就是“广泛的适用性”。那么绝对的普遍性就呼之欲出了,我们知道,康德的先天的意思就是普遍必然的,让因果关系先天的起作用这就是就是给予它的尊严。

最后,我们从头看看§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首先在法学当中的权利问题和事实问题引出演绎,然后将其引入认识论领域,接下来区分了经验性演绎和先验演绎,论述时空先验演绎和知性范畴先验演绎的必要性,时空有的先验演绎是自明的,而康德认为知性范畴是先天起作用的而不是经验性的产物,故而对于知性范畴先天运用的经验事物上的权利的演绎必须是先天。

参考文献:

[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评[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范畴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时空
认知视角下的原型与范畴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时空守护者之遇上攻击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统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