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作品
2013-11-26
2013(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由国家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支持主办,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江苏省文化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以“在苏州”为主题,下设“家在苏州”、“游在苏州”、“乐在苏州”三个分赛主题。本次大赛以专业性为要求,以实现设计作品的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为目标,以苏州传统及现代文化为要素,以培育创新创意创业人才为己任,支持原创设计产业发展。为发挥创意设计在推进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大赛组委会特别选择文化旅游、文化保护及推广、创意地产等行业作为本次大赛的切入点,并邀请苏州的三家龙头企业,先期提出产品设计的主题和要求,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作品购买企业代表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统一集中评审,并对获奖且适合产品化的作品,加快深化设计、制模出样。苏州创博会期间,进行现场展示,并对部分作品进行产业孵化。大赛吸引了近350所高校参与,参赛学生近5000名,参赛作品近万件,14件作品获得单项奖(银奖3名、铜奖11名),并已由三家企业分别购买,初步完成了原创设计作品从征集、购买、到融资、生产、销售的产业孵化平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有500余件作品参赛,获得铜奖2项,优秀奖近20项,作为获得优秀奖最多的院校,学院被授予“文化产业促进奖”,李程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水八仙杯子识别器
作者:谷程月
指导老师:李程
采用太湖“水八仙”元素,利用其不同造型设计了一系列杯子识别器,色彩鲜艳明丽,造型简洁大方,大小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方便携带。
笔墨太湖
作者:倪雪建
指导老师:吴冬玲、耿蕊
作品选取太湖边一景作为设计元素,将太湖的美景运用设计语言惟妙惟肖地展现在眼前。设计的小桥流水将笔盒与镇纸巧妙融合,表达出太湖浓浓的文化气息;简化太湖的大水车作为香插,放眼望去犹如淡淡的薄雾,给人以仙境般的感觉;砚台提取船儿游在太湖的景象,当磨墨时,宛如船儿在湖中环游,欣赏周边美景。
杯鱼
作者:丁海凡、焦辉、苏毅恒
指导老师:刘雷、李炜
作品是为太湖旅游纪念品所做的情侣马克杯的设计,杯身为白色陶瓷贴手绘鱼尾。杯把来自太湖特产银鱼的元素 传说孟姜女的眼泪化为“太湖银鱼”。眼睛采用透明玻璃材质,泪光点点意味着等待和思念。杯子一套两个,便携简洁,寓意丰富,适合旅游人群购买。
“食月”酱油碟餐具设计
作者:张彩东
指导教师:顾晓兰
以月蚀过程引申出的餐具设计:酱油碟、醋碟,旨为增添生活趣味。
荷塘拾趣
作者:刘东君
指导老师:韦文波
根据荷叶和莲蓬设计的一款果盘,果盘分三层,通过上部果盘的水流入底部的斜面储水槽,然后通过小孔流入莲蓬内供给植物生长。
飞鸟归林
作者:焦辉、席志芳、梁倩、赵琴凉
指导教师:韩吟秋
波轻漾映飞禽,鸣声渐隐归林木。此款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太湖湿地鸟儿归林的情境,自然,清净,让我们有闲暇的时间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
“太湖水八仙”系列餐具
作者:刘颖、李苏南
指导老师:李程
设计灵感来源于太湖水八仙,提取造型,加以运用,使水八仙在餐具中获得另一种诠释。采用绿色、白色与原木色的色彩搭配,更给人一种贴近自然的感觉。材料为密胺树脂和木材。
花枝
作者:杭璐
指导老师:刘雷
设计吸纳了苏州园林植物的美感,设计出了一个具有艺术感的花瓶。材质为彩色玻璃。造型现代,几何元素简洁大方,整体感觉清雅。其小巧玲珑的外表节省空间,且功能实用。
吊坠——舞动的苏韵
作者:单培文 指导老师:吴欧红
以太湖石为设计原型,吊坠表面参照太湖石突起部分,将其抽象化,融入现代元素,利用玻璃其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特点,从而呈现出美仑美奂的美感。
“忆·境”——太湖水乡茶具设计
作者:王首栋、褚丹
指导老师:李程
本套茶具以陆巷古镇为设计来源,在具备其功能性的前提下,又在外观上做了创新。茶壶:取型于古镇的有篷小船;茶杯:将其拼在一起即可形成船的形状;茶盘:把桥的造型灵活运用到茶盘上,既满足了茶盘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当做把手,方便茶盘的移动。
太湖元素趣味跳棋设计
作者:程亚兵、孙敏
指导老师:李程
太湖元素趣味跳棋是以太湖地图和原始棋盘相结合制作出的具有太湖特色的休闲娱乐产品。本设计以软皮制材料作为棋盘,收纳时可以卷起。以太湖特有的水果:枇杷、蜜桔、马眼枣、杨梅、石榴、青梅的水果造型稍加改造作为棋子,并且用具有苏州特色的布袋进行收纳。
摇头玩偶
作者:张咪、贺国良
指导老师:牟甜甜、韦文波、李炜、刘雷
作品造型与结构并重,它摄取昆曲的色彩、配饰、花型等典型元素,把传统的玩偶从结构上分离为二,中部用弹簧撑起,底部是平的,可以起到稳定的效果。根据它用途的不同可以在底部设上粘胶等(如摆在车内就可以起到绝对的稳定性),如当做礼品赠送可以通过包装将其表现得更加精致。考虑到实用人群的因素,可以在材质上做改动,这样价格的浮动就会令更多的群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