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想象:观念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2013-11-26韩吟秋
韩吟秋
2013年3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11位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实验设计课题。课题的主持人是来自奥地利的自由艺术家索尼娅·包梅尔女士。在此之前,对于“观念设计”这种设计方法,笔者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为期两周的课程结束后,整理了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想象与实践的主题贯穿始终,并最终引导了设计的顺利完成。
一、关于主题:SUBJECT
如何获得主题?课程的关键词是“想象”,从字面意义上分析,这个主题词给出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同时又毫无限制,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大。想象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对于现有产品及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够帮助发现问题,从而获得对于新产品的定义,并且在跨学科的层面上建立不同领域间的联系。
图1、魅力物品
图2、想象,分析,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进入课程之前,学员被要求准备一件物品。物品的种类没有限定,但一定是课程参与者所感兴趣的。“想象”的来源在于“关注”,在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想象才可能进行下去。
在课程初期,课程指导者首先出示了她本人的物品——一件玻璃球工艺品;对物品进行了阐述——物品的来源,其本身具有的文化含义及其中寄托的情感回忆。接着,学员们按次序展示其关注的对象物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因为参与者本身专业背景的不同而在思维方向上产生的差别。一开始对于物品的观察和思考是较为浅层的,而随着交流时间的延长,转瞬即逝的灵感被捕捉了,思维也不再限制在原本的专业领域。
笔者对于主题的获得是非常偶然的。在对“魅力物品(Object of fascination)”(图1)进行观察和展开的过程中,获得了对于“生物电”的一些了解,产生了“想对这种新能源做一些研究,可能的话,可以在作品中应用这些研究”的想法。
二、关于想象:WHY
在确定了课题方向之后,接下来是对象的研究和分析。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做设计上的改变。想象,分析,实践——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图2)
课题的参与者开始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块做一些实践尝试。对于废旧塑料的再生研究、对于植物天然色彩的染色研究等等,这些带有一定科学实验成分的主题让参与者感觉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可能性。(图3、4)
最初笔者选择的物品是一个陶罐,留有植物的一些痕迹。而对于物品的最初想象,则在于旧物体和新物体在同一空间内的共生关系。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指导者索尼娅的赞同:如果在罐子之中养新的植物,则新植物与旧植物就会在同一空间内的不同时间维度上同时存在。
但经过思考之后笔者发现,虽然这个课题具有研究的空间,但在时间上就过于局促了。因此,决定把重点从“空间”转移到“植物”上来。
生物电是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生物体内产生的各种电位或电流。事实上,由于生态系统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企图用一种学说去解释各种生物体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电现象是不可能的。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可以预见生物电在医学、仿生、信息控制、能源等领域将会不断开发其应用范围。
这里要注意的是,艺术与设计作为将新技术展现给公众的媒介平台,可能的一点在于对微观世界的可视化展现。在信息传输领域,微电波模仿交感神经,这种传输过程为人所熟知的表现形式是电磁脉冲。电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基础,而随着旧式能源不可回复性地急剧减少,新的可再生资源能源扩展,生物电这种甚至可以由人类本身生产的能源,也在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笔者把研究的主题定义为:通过比喻的手法,用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展现生物电的存在,并呼唤公众对于此种新能源进行关注。在此基础上,可以想象一个将生物和技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世界,即工业的发展建立在由有机生命体提供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样的世界里所有的必需品都是天然产生的,因为生产它们的能源来源于我们本身。
图3、讨论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价值
图4、胡萝卜、西红柿和纸浆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图5、不同形态植物的比较
三、关于阐述:HOW
在前期对主题的讨论中,逐步确定了阐述主题的形式。这里需要做大量的实践工作。举例来说,使用废弃塑料来制作首饰这个课题,需要对塑料的可加工强度进行评估实验;而使用盐来固定植物色素则也是实验得出的结论。
笔者对于“生物电”主题的阐述,首先想到的是电路板。微电路板正是信息社会的写照:它们致密、有序、高效并且应用广泛。同时,信息传输又是目前较可能进一步使用生物电的领域。就像含羞草被碰触之后的收缩反应,其中包含的负电位变化,以每秒2-10毫米的速度向外扩布。电位变化在1-2秒内达到最大值,其幅值可达50-100毫伏。当这样的电位变化集中时,就是巨大的能量了。用电路板的形式,也正好展现了电流集聚和分散的过程。
四、关于表现:WHAT
载体确定之后的工作是选择适合的材料。笔者从废旧电脑上拆卸了一块电路板,取其中的局部形态放大,在一块亚克力板上用植物再现电路形态。而对于植物的选择,则做了一些比较研究。(图5)草本植物是不太适合的,原因在于植物本身硬度的缺乏。而在木本植物之中,花和叶的部分也被放弃了。最终选择的是竹子枝节的部分。竹枝形态挺拔,便于加工,又是生物运输能量的管道,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制作过程有以下几步(图6):①在草稿纸上画出电路板的基本形态,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②选取合适的竹枝,切割成一面平整、长短适合的薄片。③使用热熔胶,按照草图构思,把竹片黏贴组合成电路板的形态。④电路板的电位触电,用花椒来制作。有关研究材料表面,鲜花椒具有较好的电流传导性,而花椒的圆心形态与电位点也是相符合的。⑤最终完成的装置用亚克力罩子覆盖,形成完整的作品。
在制作中,想法的产生也并没有停止。例如放大的电路板可以用电脑雕刻手段进行前期加工,在制作中会相对简便。出于课程时间的限制,这样的尝试可以在后续的试验中进行。
五、相关思考
从本次课程的过程来看,在脱离了专业限制的前提下,对于设计如何关注生活本身,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设计教学往往局限在已知领域,而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以及通过实验来检验设计,修正概念创想的这种设计方法的了解,还只是刚刚起步。设计应当改善人类生活,也许在教学中尝试解放思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能够成为设计教学改革的下一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