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的心灵——郭文斌印象
2013-11-25陈世旭
陈世旭
2011年,主办者不知基于何种考虑,让我忝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我有些惶惑,集中全部精力拜读。评奖办公室发来的电子版文稿有180部之多,直读得天昏地黑,不知今夕何年。好在在巨量的参评作品中,堪称优秀之作甚多,细细品之,同时又是一种享受。在许多让我不时击节赞叹的文字中,有一部作品像醍醐灌顶,给了我一个激灵,顿时耳目一新。那部作品是《农历》,作者“郭文斌”,在我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后来我才知道,郭文斌获过鲁迅文学奖,有多种广受欢迎的著作出版,早已蜚声文坛,只是我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罢了。
《农历》打动我的,是它对中国民间的生存、愿望、理念的那么纯净、深沉而又诗化的叙述。有人说,《农历》是“天然的世界,天然的岁月,天然的大地,天然的哲学,天然的美学,天然的文学,天然的教育,天然的传承,天然的祝福……”说得真好。我写的长篇极拙劣,又尤其不懂农村、农事、农民,《农历》因而格外让我钦佩。茅奖评委在京集中的时候,我将此感受向许多我向来敬仰的评论家请教,他们也大都与我有同感。终评结果出来,《农历》排在第七位,我打心里高兴。
见到郭文斌是在中国作协的代表大会上。他瘦高,清癯,沉静,谦和,轻言细语,老是在想着什么。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个内在品质深厚的人,精神一定为一种高远、宏大、类似于宗教的气息所濡染。会散,他与我搭同一班飞机南下,我是回家,他是应邀讲学。机上用餐时,他把每一粒饭都仔仔细细地吃干净,却把所有的荤腥都挑给了我。我没有问他是否因为某种皈依才忌口,权当是他见我胡吃海塞给的施舍。
之后,我得到他寄给我的《寻找安详》,越来越多地看到了他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开坛宣讲“安详”的消息。
“《寻找安详》旨在帮助现代人找回丢失的幸福,让人们在最朴素最平常的生活现场找到并体会生命最大的快乐……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
这些话让我想起飞机上的那次同餐,一个能够拒绝饮食肥厚的人,应该就是安详的人吧。
在浮躁喧嚣的当下,《寻找安详》理所当然地成为畅销书。
再次见面是在中国作协全委会上。会后,我们同车去机场,我又一次为郭文斌的行为所触动。
来时雨,去时晴,我嫌雨伞多余,随手就搁在了机场的垃圾箱上。站在远处等我的郭文斌见状疾步奔来,拿起了那把被我无情抛弃的可怜的雨伞,轻声说:我收藏吧。
我的脸发烧。一个在物质上力求简单的人不会有收藏的爱好,那个“收藏”的“藏”其实是“收留”的“留”。
我又一次记起飞机上的那次同餐,他是怎样把每一粒饭都仔仔细细地吃干净。
我于是忽有所悟:安详是一种精神状态,前提是对生命、对万物的珍惜。是要有一颗安详的心灵。
在熙熙攘攘的世界,在纷纭嘈杂的文坛,这样一颗安详的心灵带给我们的,真是善莫大焉。
(作者系著名作家,江西省作协主席。郭文斌系著名作家,宁夏作协副主席,曾在本刊“情思”首发过《启蒙恩师刘富荣》)
责编: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