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终身制“改革”的困惑与出路
2013-11-25佚名
佚名
(2012年)教师节前夕,北京、上海传出消息,将打破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若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广东也表示,将在2年内打破教师“铁饭碗”。事实上,此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将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定期注册制度的实施将给学校和老师带来怎样的冲击?能否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5年一次的资格认证会否成为下一个变相的职称考试?
现状:教师终身制弊端凸显
打破“终身制”需配套改革 会不会增加教师负担?
事实上,教师定期认证制度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05年4月8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表示,我国将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
传统的教师资格终身制,虽可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可以保障教师的既得利益,但也存在许多弊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了五六十年,基本上是原有的计划体制下政府包办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教师队伍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铁饭碗”。这种身份制度造成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大家争着进入,可一些有教师编制的人并没有从事教师工作,而是借调到机关、行政岗位,占用了教师岗位;另一方面,农村和边远地区没人愿意去。他认为,定期注册制的改革,大方向是对的,可以严格完善教师管理体制,能够选择热爱教育事业,有能力、有资质的人留在教师队伍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敏强也对打破教师“终身制”表示赞同。他认为,教师的选拔是很重要的,不合格的医生可能会害人性命,不合格的教师则会耽误人一辈子,而长期以来,教师的资格认证是比较简单的,提高要求很有必要。他认为,任何一个职业,进入门槛越高,它的价值就更能体现出来。“五年的认证注册能起到提高教师水平、保持学习劲头、净化教师队伍、淘汰不合格的教师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好事。
推进:打破“终身制”需配套改革
虽然改革的大方向值得肯定,可是,如何才能让这项事关全民素质的教育改革能够顺利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此,储朝晖并不乐观。他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他指出,定期注册制的前提,一是必须让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真正成为主人,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有专业的组织、专业的规范、专业的人员进行。这样的评价组织,可以是第三方的,也可以是教师内部的,但必须是教育专业组织。而目前教师的评价体系行政主导色彩深厚。他认为,如果没有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没有评价机制的改变这两个配套,贸然推进,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张敏强则认为,只要公开透明,把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过程都公开,不是暗箱操作,让每一个老师事先都知道要做什么,不是个别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就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行政干预教学的情况。他还提出,中小学老师也要调整心态,不要把定期考核看做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是职业的要求,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的考核要求。教师门槛提升了,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学生和教学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担忧:会不会增加教师负担?
新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师资格定期认证这一制度,来自不同方面的疑惑和担心也不在少数。
有不少人提出,会不会增加教师负担?张敏强指出,现在社会上有种误读,一看到认证就觉得是考试,是负担。他认为,“不要一说考,就觉得不得了”,适度的压力是正常的,现在一些中小学老师真的是平时学习不够。国外的中小学教师大都不是终身制的,也需要定期进修和考核,如果很久不从事这个工作,教师资格就会被取消。“一个人选择从事这项职业,如果连这种压力都承受不了,是真的对学生负责吗?”他认为,教师自身也应该调整心态。
我国中小学教师总数已超过千万,对于新的资格认证会不会滋生出新的考试经济的担忧,他提出,定期注册认证考核的形式不一定要是考试,其内容应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工作量上看,是不是在教学一线,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三是考察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即岗位合格达标的情况。
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大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农村及偏远地区差别极大。有的地方,有教师愿意去就很不容易了,教师水平也不高,定期资格认证如何考虑地区间的不平衡?张敏强认为,在肯定大方向的前提下,对于不同的地方,完全可以用差异化的方法来解决。就像同样是大学教授,不同学校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改革:提高待遇和地位是根本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教师蓝皮书《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近10年来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愈来愈小,尤其在大城市里更严重,收入低、社会认同度不高和僵化的体制是男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
储朝晖担心,每5年一次的注册认证可能进一步恶化教育环境,导致更多优秀教师和男教师的退出。他提出,打破教师终身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待遇,否则,定期注册考核可能沦为“走过场”,达不到优化教育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储朝晖认为,目前社会结构纵向差异很大,教师这一行业的社会地位偏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师工资跟省长差异不大,而现在很多年轻老师连房租都交不起。他认为,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师没有自主性,创造性也很难得到发挥。要改变现状,不能靠单兵突进的改革,打破“终身制”需要和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相结合。
“整个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池流动的活水,有进有出。教师地位高,管理符合特性,能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能吸引相当多的优秀人才流到这个库里。”储朝晖认为,只有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才是根本!
打破“铁饭碗”不能自说自话
中小学教师资格不再是终身制,这个论题不仅仅事关千万中小学教师,事关教育的百年大计,也是每位学生和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打破“铁饭碗”,让人才有进有出,流动起来,确实是好事。可是,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谁有资格来评定老师合格与否?“如何考核”和“谁来考核”是避不开的两个问题。听取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在内的利益相关各方的意见,在制度设计上做到科学和公正,是其能否顺利稳妥推进的前提。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其效果很难量化。我们很难评判,一个成绩不好但是善良、诚实、有担当的孩子和一个门门功课都优异的孩子,哪一个更优秀。而事实上,中国的应试教育长期用功利性的标准来考核教师,已备受诟病,沉疴难愈。如果在此次改革中,对老师的评价仍无法下定决心,破除与分数挂钩的旧有模式,这样的考核要么造成老师新的压力和负担,要么沦为形式主义,很难谈得上是成功的。
而对于谁来考核这一问题,事实上很简单。谁才是好老师?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和家长。在评价体系中应将他们的意见作为重要的参考,而不能再沿用以往行政主导、自说自话的模式。事实上,某媒体做的一个网络调查显示,受访者更认同有同行、学生、家长等群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这也正好说明了这一问题。
取消终身制,最终的目的是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而建立一套科学和公正的评价体制,既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又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升,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这远比打破“铁饭碗”要重要得多。在政策推出与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各方的意见,回应各种担忧和质疑,修正各种细节,这样才能让好的制度发挥其作用。
(墨 丁摘自2012年9月17日《广州日报》)
责编: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