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013-11-25张学丽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1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家园行为习惯

张学丽

幼儿时期是人生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幼儿时期也是幼儿心理、行为快速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让幼儿在起跑线上就准备好,不光是一时一事,简单地说教,要做到幼儿在园里和家庭长期教育内容的协调一致,沟通配合,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教育和引导幼儿成长。中国有句古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就是说小孩三岁的举止言谈、行为心智是预示着成年后的基本走向,很多行为习惯的形成、看似雏形但却在幼年时能很快定位、定型,成人后的很多基本行为习惯,多是在幼儿时段形成,以后大多会万变不离其宗,有的基本成为固定陪伴终生的行为习惯模式。所以,幼儿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在各方面不断地重复和发生并迅速形成自我行为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超能力人才的基础工程。

幼儿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习惯、思维习惯等很多内容。如何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园内外协调一致,共同促进

其实,教育幼儿并不是一切都依赖幼儿园或家庭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幼儿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与担任不同角色的家长之间,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各持己见还是统一步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比如,教育孩子有礼貌,首先不能因为他们是幼儿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礼貌态度。幼儿在日常园内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授课时对其要有礼有节、和声细语、文明礼貌。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整洁整齐、简朴大方,不但要在游戏中、在学习中做到,也要在生活中做好。教师在接待幼儿家长时更要举止得体,礼貌谦让,与家长沟通并做出要求,家长配合园里对幼儿进行一致教育,让幼儿回到家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更要尊老爱幼、互敬互爱,不能将自己的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面前,也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娇宠惯养。幼儿园与家长协调配合,使孩子在家和园内言行一致,除了教育其尊敬老师、小朋友,还要尊敬长辈、家人、邻里,才能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形成清晰的是非观念、在意识形态中形成稳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二、正确疏导,言传身教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才, 家长也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都交到幼儿园里,应该使其在幼儿园、家庭每天快乐地学本领、学做人,共同督促孩子每天进步。教师除了传授幼儿知识,还要具备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正确的行为。幼儿更多的是接受教师、家长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不是在书本上学几个道德故事就能被孩子接受的,幼儿要看身边的大人如何做,在他们没有明确的辨别是非能力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模仿。除了幼儿园教学的条件、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无形的课堂,就是家长和教师、孩子周围人的言传身教。它要求教师、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效果家长沟通,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非原则问题要坚决遵守。不能做的和可以商量的,要在原则上加以区分,比如红灯绝对不能闯、别人的东西一定不能要。听不听故事都可以睡觉,每天要洗脸刷牙,但不能因为停水了偶尔一次不洗脸就可以不上学等观念,要根据幼儿的心理成长阶段,逐步渗透和强化,而不是机械地让幼儿照抄照搬。

第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在幼儿生活学习过程中,要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而不是严厉有加,宽容不足,要让幼儿每天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去学习,才会加强其在园内学习、求知、游戏、生活的强烈要求。健康的生活环境会使孩子自信、不瞻前顾后、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和素质,形成健康平等的人格。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聊天,孩子在家怕谁不怕谁,这就是孩子潜意识里的是非观念,他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间接体现在畏惧哪个人。在他还不太清楚或不知道对错是非时,大人不允许的就理解为是不对的,大人允许的就是对的。在其“怕”的对象(即经常管教或呵斥使其行为受拘束的人)在面前,孩子会隐藏一些做法,如那个“怕”的人不在面前,他会更率真地表现本性,比如孩子自己玩和爸爸在时玩不一样,也和奶奶玩时的表现不一样,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不一样,所以,教育孩子还要考虑带领孩子的大人要统一口径,步调一致,晓之以理,不溺爱宠惯。

第三、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多是通过培养有了提高。有效地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良好习惯落实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其他学习能力中,培养幼儿责任感、规则意识,做事态度和生活习惯。比如在阅读时促进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幼儿吃饭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在幼儿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不能偏离幼儿生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学习中积累并经常重复练习最后固定下来的,会贯穿于幼儿今后的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如有的教师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单单是孩子的老师,是指挥者,不尊重幼儿的人格,说教呵斥甚至变相体罚,个别家长也动辄拳脚相加,恨铁不成钢。强迫幼儿达到不符合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行为的要求,这对其将来行为习惯和对世界观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被打怕了,有的被惯“皮”了,都是偏离了教育初衷的结果。

总之,良好的家园配合和不间断的家园教育,才会使幼儿在成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具有连续性,不脱节。良好的家园配合教育,使幼儿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用自己逐步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这个最直接的方式慢慢接触、感知和回应这个世界,是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基础。重视和理解幼儿园、家庭协调配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成功与否这个结果,是检验这个基础工程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南岭小学)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家园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梦中家园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温馨家园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