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为何不能进入深水区?

2013-11-25陈华忠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教材

陈华忠

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新课改的效果如何?解决了多少教育问题?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局?许多教师依然困惑着。本次新课改只着眼于教材的改革,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方面的引领,以及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能力。如果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养不高,什么样的教材也无法解决课堂效率低的问题。

一、课改主要改些啥?

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而课程意味着一种理想教育的蓝图。那么,课程就绝对不是教学内容或科目这么简单,课程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关注“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教”。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应有之义,因为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包括“学校课程体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以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学校独特的文化”。而这次课改的重点是放在了教材内容上,教材问题在教育中真的那么重要吗?教材是什么?狭义上讲是课堂教与学的材料、例子,教材无非只是一种例子与材料;广义上讲教材是教与学的媒介和工具,而师生本身也是教学资源,课堂互动中问题也是教学资源。为什么要死守着课本的内容,把教与学的一点例子改来改去?是工具重要还是使用工具的人重要?如果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不从根本上得以提升,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用什么样的教材也都会变味。若在教材这些枝节问题上绕圈子,什么样的改革也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会有什么真实效果。

二、课改的主要障碍

课改实施关键在于课堂,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但现在课堂教学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老瓶装新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观念难转变。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进入到行动的“盲区”。有些教师“旧瓶装新酒”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的理念在实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1.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动不太容易。大致情况为: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但课堂教学不够扎实有效,表现为缺乏训练意识,淡化学生的“双基”训练;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忽视接受性学习,“热闹”有余,效益不高。中年教师,穿靴戴帽,多为课堂教学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多年来已形成的教学行为(方法、手段等)惯性大,运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似东施效颦。老年教师,我行我素,管你东南西北风,对新课程教学从心理上抵触。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的教师,还是难以改变。

2.新课程教材,农村教师难以把握。如,对数学教材的分析,许多不知道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将新课程教材“改造”成以往的“例题+习题”模式,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管理难跟上。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当下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参与,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因此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

评价难突破。新课程的评价功能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但是,时下许多学校还是以原有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关注的是“分数”,抓教学质量。在轰轰烈烈地搞课改,扎扎实实地搞应试的环境下,课改走入了怪圈:表现在课改只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体现,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连汤也不换。据笔者的了解,凡是积极投身课改,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质检中往往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法、传授法)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为此,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却与教学质量不谋而合,适应了社会对分数的渴求,满足了家长对教育学生的要求,更具有现实性。试想这种做法既不需要承担改革的风险,顺应了社会需求和评价制度,又得到领导与家长的认可,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还要去搞出力不一定讨好的课改呢?这是我们实施新课改教师的心声,也是我们的困惑,更是课改的障碍。

家长难支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需要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甚至出现家长抵触课改的现象。家长对于课改的抵触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课改是把学生作为实验品,影响学生成绩的发挥;二是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认为,课改影响了尖子生的发挥,课改促进了公平化,他对这个事情是不满意的。三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认为,课改后老师讲得少,学生学得多,课改后原来的学困生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时下,许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他们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顾子女学习情况,这给实施新课改带来不少阻碍。

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非左即右的思维定势,当然也吃够了形而上学的苦头。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作为课改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如何应对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局面,还具有些范然。这固然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但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给我们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让真正搞课改的一线教师看到前途和希望;否则,课改终会有夭折的可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教材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教材精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