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3-11-2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医学生毕业生

李 晓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数量大增。大学毕业生择业和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医学生,因其职业特点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等种种原因,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率几乎位居各专业之末。究其原因,首先是医学生招生量偏大。现实社会中,医生是受人尊敬、高收入的群体,因此社会、家长和考生比较愿意选择医学专业。山东省共有7所高等院校招收医学生,另外还有2所民办医学院校及2所医学专科学校,每所学校年平均招收医学生约达2000人。每年除20-30%考取研究生外,仍有大量毕业生需要找工作就业,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另外,用人单位需求与医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偏差,一方面,大医院人员饱和门槛较高,只接收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或有经验、资历的医生,一些医学生想去去不了;另一方面,县、乡镇基层卫生院缺乏专业医疗卫生人员,需求旺盛,但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却不愿意去。除此之外,医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也成为直接影响其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济宁医学院的医学专业本专科生就业能力现状与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一、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就业能力”概念:“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郑晓明在其《“就业能力”论》一文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描述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包含。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它是就业能力的基石;思想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政治鉴别力、社会洞察力、情感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它是大学生思想成熟与否的标志;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就业环节中的点睛之笔,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适应能力是指在各种环境中驾驭自我的心理、生理的调节能力,它是大学生就业乃至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转变的关键”。[1]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自负心理较重,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都期望能够进入大城市或三级甲等医院,可往往这些医院岗位基本饱和,门槛相对较高,对学历和专业技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医学本科毕业生基本被拒之门外,所以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只能通过拼命学习考研、考博,延缓就业,还有些本科毕业生宁愿与大医院签订临时用工合同,也不愿意去基层卫生院工作,理想与现实严重不符。

2、认识上存在误区,就业观念陈旧。很多家长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找工作要找“铁饭碗”的层面,非事业编、公务员、大城市、大医院不就业,不过多思考或着根本就没有想过除此之外的职业途径,对医药公司、非公有制医疗机构、社团组织、医疗器械、保健、咨询、保险等行业的需求信息不敏感,自主创业更是不会考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医学院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3、择业上有“逃避心理”,有时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以济宁医学院为例,学校每年都会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通过近几年的供需见面会发现,有很多县、乡镇医院及边远地区级、县级医院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甚至有部分用人单位和当地人社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一起参加招聘会或专场招聘,学生只要去工作就能解决编制、户口,并能提供免费住房、薪酬待遇提高等优惠政策,可即便这样,一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去或者犹豫不决,甚至出现“现场签约现场毁约”行为,造成有业不就。

4、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缺乏。也有些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危机感,求职意识薄弱,总是左顾右盼,无法对自己准确定位,即便有招聘信息告诉他们,却也无动于衷,甚至反复催促也不愿意去应聘,总觉得好的还在后面,结果直到走出校门工作单位还没有着落,后悔在校时错过了机会。还有一些未就业医学生,毕业后不再与母校保持联系,遇到部分用人单位计划招聘往届生的时候,学校联系不到学生,造成机会错过。

5、缺乏自信或过于自负。我们随机对1—5年级的787人在校医学生做了关于对自身就业能力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同学对自身就业能力评价一般,缺乏自信。

表1 医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评价(n(%))

这部分同学对待就业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对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积极不主动,在参与就业竞争上表现得不够大胆。还有些学生就业求职心理不成熟,自负心理较重,对待就业“眼高手低”,不分析自己是否有能力适合岗位要求,而是一味的对招聘单位提各种各样的要求。

二、医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受功利思想影响,片面追求到“名院”就业。客观上看,先进地区的大医院经费投入较多,设备先进,对外交流广泛,医生的诊疗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医院工作环境、待遇好。与之相对应,区县、乡镇、社区等基层医院条件较差,信息相对闭塞,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有点不舒服就去大医院就诊,致使这类基层医院门庭冷落,其工作环境及各方面待遇与先进地区的大医院相比差距较大。医学生从个人待遇及发展空间,以及未来子女的教育等方面考虑,普遍期望进入发达地区的大医院、名医院就业。

2、单位用人方式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床专业毕业生“扎堆”就业。医学生在报考医学院校选择学习专业时,大多倾向于选择临床专业,目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校数量大,护理、影像、麻醉、检验、精神等专业的医学生在校数量相对少,造成临床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加之刚毕业的医学生临床经验较少,大医院又受事业人事编制的限制,根本不会选择临床专业本科毕业生。一些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需要大量人才,却又因用人方式的局限性,招不到自己满意的毕业生,造成临床专业医学生陷入“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3、医学生课业负担重,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医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以济宁医学院为例,大四、大五的学生都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和见习、实习,无法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因此就业指导课只能在三年级开设,但大部分三年级的医学生就业意识不强,到课率或者认真听课的医学生很少;即使一些医学生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可到两年后毕业时,所学内容已基本忘记或已经与就业新形势脱节,学院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不了解就业程序,随意签约、违约。就业签约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负责任地随意签约和违约不仅反映了毕业生对就业程序缺乏了解,也反映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随意的签约、违约不仅自己要承担赔偿责任(当然有些单位政策比较宽松,如果是学生考研就不追究违约责任),还占用了单位的名额,使别的同学失去了就业机会。

5、缺乏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薄弱。对1—5年级的787人在校医学生做了关于对自已的创新能力评价的调查,调查显示有近42%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表2 作为医学生,您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

一些在校医学生仅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加强自身科研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办法,特别是缺少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致使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缺乏,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就业前景不佳。

三、解决医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对策分析

1、抓好思想教育,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当前,先进地区的大医院人才日益集中,门槛将越来越高,大医院就业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要在帮助医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就业形势讲座、宣传基层就业典型、组织到基层医院实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医学生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下移就业重心,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号召,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就业、到一线奉献,绕开“名院”就业的高门槛。同时,要让基层就业的医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力度会不断加大,基层医院的条件会越来越好,人才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2、强化心理疏导,拓宽医学生的就业选择面。重视医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从发挥专业特长、体现个人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教育引导医学生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需要充分结合,选择恰当的就业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要帮助医学生及时调整就业观,有针对性地降低期望值,切实改变“专业必须对口”的择业观念,按照“专业相近或相邻”的理念,积极选择保健、康复、美容、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新兴行业,或者从事保险业医药核赔师、企业医药代表、涉及处理医疗纠纷的律师等相关职业,切实拓宽医学生就业的领域。

3、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医学生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环境。要围绕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组建成立职业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主体作用,抓好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宣传教育,精心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课,并立足提高指导性和实效性,不断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医学生详细了解求职方法、程序、步骤和就业技巧,指导和鼓励医学生参加各类就业方面的双向选择活动。医学院校还要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医院、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建设大学生见实基地、就业辅导基地,着力提高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并及时提供就业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医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着力提高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搞好医学专业课程、临床操作、职业道德和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和组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引导医学生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为推动创新打好理论基础,同时,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大力举办科研论文评比、交流研讨、项目攻关等实践性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

[1]百度-百科-就业能力 解释

[2]黄晓玲,曾首涛,张晓丽.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43-445.

[3]刘金祥,王冉.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1,9:209-210.

[4]李梅,王威威,王克霞.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指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4-77.

[5]杨玲,张剑青.医学生就业压力与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4:77-79.

[6]彭嘉.医学生就业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2,13:44-4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医学生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