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改进
2013-11-24安学立
安学立
(1.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山东省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聊城 252059)
1 引言
传统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直接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并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二是用自由落体实验仪,通过测量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并用数字毫秒计记录小钢球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并保持上光电门的位置不变,多次移动下光电门的位置,进而用作图法求得重力加速度.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
(1)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因打点计时器利用市电工作计时,故当市电频率发生波动时,将导致计时时间不准确;再者为了使纸带上的点清晰,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对纸带有一定的阻力,影响纸带运动的速度.
(2)使用自由落体实验仪测量时,需要用两个光电门,并要多次移动下光电门的位置,实验过程比较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2 实验原理
图1中5GLB为光电门的发射管,接+12V的直流电源;3DU5B为光电门接收管,一端接+12V电源,另一端经过限流电阻RB接在三极管V的基极b.
光电门之间为纸带,在纸带上,每隔一定距离(实际实验时各小孔间的距离可以是任意的)打一个小孔,并使这一系列小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便纸带运动时每个小孔都能对准光电门,如图1所示.
图1中三极管V选用3DK6,作为开关管,用以控制电子秒表的计时;电子秒表选用超速达品牌,型号为PC9060,精度为0.001s,并具有“60道”记忆功能的秒表作为计时器.
图1
为了实现自动计时,把电子秒表拆开,用导线把秒表的“计时键”引出,接在图1中三极管V的c,e之间.当V饱和导通时,ce之间的电阻很小,相当于短路,也就相当于按了一下电子秒表的“计时键”,秒表开始计时;以后,三极管V每饱和导通一次,秒表便计时一次,记录下该时刻的时间,共可以记录“60道”时间.三极管V饱和导通与否,受光电门的控制.
实验时,调整光电门和纸带的位置,保证纸带上每一个小孔运动到光电门之间时,光电门都不被遮光.然后让纸带和重物一起自由下落.
当纸带刚开始下落时,因纸带的起始段没有小孔,光电门发射管5GLB发射的光线被纸带遮住,则光电门接收管3DU5B截止,截止后接收管的电阻为无穷大,该电阻与偏置电阻R1分压,使k点的对地电位约为0V,则三极管截止,ce间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电子秒表不动作.
当纸带运动到第一个小孔A时,则光电门的接收管3DU5B受到其发射管5GLB的照射而导通,导通后其电阻约为4kΩ,该电阻与R1分压后,使k点的对地电位约为4V,该电位足以使三极管饱和导通,则ce间电阻很小,相当于短路,也就相当于按了一下秒表的“计时键”,秒表开始计时.
同理,当纸带运动到第2个小孔B时,三极管再次饱和导通,相当于又按了一下秒表的“计时键”,则把该时刻的时间tB(从A到B的时间)记录在秒表的“第1道”.
依次类推,秒表“第2道”记录的是的是从A到C的时间tC,“第3道”记录的是的是从A到D的时间tD…….
3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根据秒表记录的时间和纸带上各孔间的距离,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设A孔处的速度为vA,B孔处的速度为vB,AB间的距离为sAB,AC间的距离为sAC,如图2所示.
图2
若B孔处记录的时间为tB(从A到B的时间),C孔处记录的时间为tC(从A到C的时间),由匀变速运动的知识可得
由(1)、(2)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为
同理,也可以根据D,E,F等其他各孔记录的时间,以及它们之间对应的距离,求出重力加速度.
4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用此法测量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因实验用秒表的精度为0.001s,故相邻小孔之间的距离要不能太小(不小于5cm为宜),以保证测量时间的精确度.
(2)各小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以保证纸带运动时,光电门能对准每个孔.
以上实验方法,消除了传统打点计时器打点阻力对纸带速度的影响,克服了市电频率波动对计时准确性的影响.而且实验中仅使用一个光电门,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实验中用到的器件和电子秒表也是常见的.因此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 程守洙,江之水.普通物理学3(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77
2 安学立,赵汝木,王崇光等.遮光法闪光照相实验转速测定装置.物理教学,2004(9):25~26
3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