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的关系

2013-11-22王曼曼穆攀伟曾龙驿舒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细胞颈动脉硬化

王曼曼 穆攀伟 曾龙驿 舒冏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功能异常、凝血、纤溶及血脂紊乱,损害内皮细胞,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大量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之一。本文通过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白细胞的关系,以探求血白细胞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排除近期有感染、风湿活动、肿瘤、急性损伤及其他炎症性疾病患者。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

1.2 方法

1.2.1 颈动脉斑块的检测 颈动脉彩色超声测量使用HP5500超声诊断仪。受检者仰卧位,颈后枕薄枕,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部,用715MHz探头分别检测双侧颈动脉全程。斑块超声诊断标准[1]:血管内中膜突出于表面或厚度>1.3 mm,回声明显增强、较均匀、后方伴声影者为硬斑;回声与内中膜相似,后方无声影者为软斑;两种回声同时存在者称为混合性斑块。硬斑为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性斑块为不稳定斑块。

1.2.2 实验室检查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采用BC55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

2 结果

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血WB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比较,血白细胞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三组血白细胞值比较(±s)

表1 三组血白细胞值比较(±s)

注: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支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改变可认为是慢性炎症的不同阶段,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后,其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增多,继而形成的微血栓阻塞小血管,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另外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形成后,促进白细胞与局部损伤内皮细胞处粘附、滚动和渗出,进入内皮细胞下,促进了附壁血栓形成、内膜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血白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是临床上最有效、最易于检测的指标。本文结果表明:稳定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血白细胞值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比较,血白细胞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斑块稳定性与炎症有密切关系。不稳定斑块患者血白细胞值水平增高,可能为斑块炎症反应加剧。

血白细胞值增高提示粥样斑块不稳定,可预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早期预防并及时干预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他汀类药物有稳定斑块的作用[4],血白细胞值可能可做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简易、可重复的监测方法。

[1]Prisant LM,Zemel PC,Nichols FT,et al.Carotid plaque association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Arch intern Med,1993,153(4):501.

[2]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ion disease.N Eng J Med,1999,340(2):115-126.

[3]王引明,刘春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抗血小板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348.

[4]Baetta R,Camera M,Camparato C,et al.Fluvastain reduced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and macrophage accumulation in carotid lesion of cholesterol fed rabbit in the absence of lipid lowing.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4):692-698.Vasc Biol,2002,22(4):692-698.

猜你喜欢

白细胞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白细胞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