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用艺术的手段塑造当代军人形象——浅析军旅话剧《独生女当兵》的舞美音响设计与操作
2013-11-22管梓淳
■管梓淳
军旅话剧《独生女当兵》是前线文工团话剧队于2012年创作演出的一部多场次情景喜剧。这台话剧自诞生以来已经演出了近三十场,受到了南京军区广大官兵的喜爱和欢迎。作为这台话剧的音响设计与操作,我们按照导演的总体要求顺利完成了整台话剧的艺术体现,圆满地完成了团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军旅话剧。反映的是一群智商极高的陆军医学院学生和一位女兵班长以及一位男教官之间的故事,该剧通过医学院心理素质训练中发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折射出部分“90后”群体由于情绪失控所导致的脆弱与坚强、谎言与诚实、推卸与承担、尴尬与无奈、孤独与合群、自私与无私、痛苦与甜蜜的社会现实。根据这部戏的剧情需要,导演对我们音响设计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为:该剧要体现出时代气息、当代军人气息、青春气息和女兵的生活气息。除舞台演员的表演之外,剧中所体现出的生活环境、时代环境、军营环境等都要靠音效加以体现。
为了满足导演的要求,准确体现该剧的剧情,我们经过认真地阅读剧本,与导演反复沟通,确定了以下几种设计方案。
一.如何体现时代气息?
该剧发生在当代,我们要让观众从我们的音效当中感觉到故事的时代背景。比如故事的开场就是这群女见习护士在学习地震救援,那么毫无疑问,音效中就要营造出地震的环境氛围,形成强烈的冲击力,不仅迅速地将演员带入到地震的环境中,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那种恐惧和惊险。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震撼和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通过舞台音效再现地震的场景显然会勾起人们对那场地震的时代记忆。同时也把剧中人物一下子推到了剧中的规定情境之中。设计地震音效除选择必要的音响资料外,还要与本剧的剧情相吻合,因为剧中的环境是一个模拟的课堂,并非是真实的5.12大地震的现场,因此,把握这个真实的度即既是地震的环境又是一个实习的课堂,在真实与非真实之间平衡出一个艺术效果。这是我们舞台音效设计把握的一个技术难点同时也是一个艺术表现点。
二.如何体现当代军人气息?
剧中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女兵班班长,另一个是青年教官。女班长是从基层部队考进医学院的士官学员,风风火火,有一种“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劲头。作为这批“90后”女学员的班长,她时而和同志们打成一片,时而又因为解决不了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而焦虑烦躁。所以在音效表现上,我们同时要准备两种以上表达心情的音乐效果,用来体现活泼轻松的氛围以及郁闷和躁动的情绪。这种音效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体现,既帮助演员准确地找到表演的心理节奏,同时又能让观众相信剧中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在衬托剧中教官这个人物形象时,我们努力地想找到一种这个人物的音乐形象,这个形象既要充满当代气息,更要充满军人气息。因此当这个人物在场景中出现的时候,我们始终有一种军营的特殊旋律在伴随着他,比如起床号、上课号、熄灯号以及操练哨音,让观众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特定环境感。
三.如何体现青春气息?
本剧剧名就叫做 《独生女当兵》,反映的又是一群“90后”女兵的故事,所有的元素都决定了这部剧的青春与时尚。剧中表现青春与时尚的场面很多,比如中场时女兵们齐齐跳起了《Nobody》,这样的场景与设计在军旅戏中很少出现,我们选择了这个韩文歌曲的副歌部分用来烘托剧情,增强了感染力,与年轻观众拉近了距离,每当这段音乐响起时,台上台下都会形成一种互动,使剧情一下子达到了高潮。作为音效设计,一定要找准流行元素和时尚元素,一段乐曲的准确使用,观众就能从中判断出准确的时代感。
四.如何体现女兵的生活气息?
剧情侧重反映的是一群“90后”准女兵,她们身上既有当代青年追求美、追求时尚的气息,同时也有大学校园蓬勃向上的气息。当她们穿上迷彩服,又体现出英姿飒爽的豪迈气息。剧中,她们来自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却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作为年轻人,她们爱美,有不同的个性,但作为女兵,她们又要收起这种个性,学会与所有人和谐相处。在音效设计上,我们既要把她们规范到不同的特定环境中去,比如课堂、训练场、宿舍、营地等,同时还要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外化她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人物张扬个性,还要尽可能多的体现她们的青春与美丽。
在努力遵循导演的四个气息要求之外,该剧的舞台呈现还体现出两个不同的特点。第一是剧场形态化的演出,第二是非剧场形态化的演出即野外环境下的演出。两个不同的演出环境,决定了不同的舞台音响设计与操作。这不仅给我们音响部门在工作上带来了难度,同时也是作为我们部队文艺团体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这部剧的设计与操作,我们备用了两套工作模式。
一是在剧场演出时,音响的设计与操作完全是剧场化的,从音箱的摆放位置到演出话筒的运用都要根据剧场的现场要求来设定和随时调整。比如在前线话剧队剧场,因为场地大小和容纳观众的限制,以及整个礼堂的声场设计,我们只需要在舞台上场口、下场口以及演员主要表演区安置全指向性吊麦电容话筒,在台口位置放置三到四只界面电容话筒,演员的声音就能准确到位地传达给台下的每一位观众。台上的演员也能够尽最大可能完成戏剧中所有的表演,没有佩戴无线话筒的负担。演员卸掉了负担,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力之中。小剧场音量应着重在于配合演员的语言表现,及时适度地控制操作,因为演员没有佩戴无线发声设备,所以无需对演员们的台词音量做过多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音响师的工作量。
二是非剧场演出,即野外环境下的演出。2012年,该剧曾连续下部队慰问演出,因为要深入到最基层的连队,同官兵们面对面地进行艺术交流,我们的“剧场”往往就搭建在连队驻扎地的空地上。没有灯光,没有布景,完全是非剧场化的。这给我们的音响操作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是整台话剧,完全区别于歌舞类的演出,演员的每一句台词都要准确地传达给台下的观众,所以对舞台上演员的拾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非剧场化的露天环境中,我们往往采取的是无线发声设备,又因为整台话剧时间长,场景多,人物动作大,所以我们采用了无线设备中的头戴式话筒,这样既能较好地拾取人声,又不至于在演员剧烈活动中发出不该有的噪音。但是,使用无线拾音设备,就要求我们在现场操作时精神要高度集中,既要及时调控演员上下场的话筒声音,又要时刻关注剧情发展适时播放音效,让演员和官兵能够完全沉浸在整台话剧的戏剧情境之中。
舞台音响的设计与操作,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保证,一旦音响出现问题,不仅仅是音响操作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搅乱整个演出的进行,使得观众脱离戏剧情境的规定情景,无法真正享受到艺术的美感,这是我们舞台音响师既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是我们要尽全力去避免的。
通过话剧《独生女当兵》的音响设计与操作,让我们掌握了两种环境中的操作方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感到十分珍贵。随着军旅戏剧的不断增多,今后我们仍将会经常面对这两种演出环境,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经验,总结出一套无论是在设备的硬件上和操作的软件上,都能适应军队这个特殊环境的艺术创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