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盔帽、髯口在京剧中的运用
2013-11-22贾春生
■贾春生
中国京剧历史悠久,服饰、头饰盔帽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戏曲演出过程中,由众多艺人世代创造积累丰富起来的,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民间艺人不断设计、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使之成为舞台中的一个亮点。京剧盔帽根据历史朝代的发展而刻画出的一种写实性和写意性相结合的创造,戏曲的盔帽艺术创作设计是为了提供演出人员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设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的参照物,其内容与形式固定下来,是演出中必不可缺的形式手法之一。盔帽在戏剧表演中有硬盔和软盔,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官位、角色、行当等,并以此区分出不同的人物。
每一顶盔帽名称,变化都很讲究,如在《霸王别姬》中,项羽戴的霸王父子盔和老爷父子盔比较相近,设计者改制了盔帽形状,珠子大小的比例,盔帽后兜的变化、挂穗色彩的选择,把霸王这个人物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还在虞姬的平顶冠上大做文章,将平顶冠上的珠子稠密化,有层次地显出平顶冠的饱满。风头更突出,立体感更强,把水钻镶在平顶冠的平顶沿口上,灯光一照平顶冠五光十色,光彩夺目,这样就体现出虞姬的豪华气派。《红鬃烈马》中剧中人薛平贵是老生中的须生人物,戏剧表演中在其落难时戴这罗帽,在剧情变化中又戴着草王盔加翎尾,然后转变为金达帽,最后变成皇帝戴着唐帽。这也是人物在表演中随着地位的变化,盔帽也在逐步的升华,表明了这个剧中人物的特定身份。
翎子,是京剧戏曲冠帽上配插的两根雉尾,它参与戏曲表演,显得美观。戏中青年将官,如周瑜、吕布,在舞台上冠帽上的翎子能显示阳刚之美。通过我们匠心之手制作,每付翎子软硬弯度适合,配插对称,保管得当,非常讲究,一付好翎子,加以演员的妙用,使演出更加精彩,能烘托表演丶渲染气氛。《扈家庄》这个戏里,扈三娘利用翎子的各种掏法技巧,更显她的妩媚、飒爽。这需要我们对翎子做好前期的工作,插进蝴蝶盔的翎尾的方位、高度对称,有一定的美感,使得演员在表演中轻松自如,展现翎子的各种艺术造型。这出戏盔帽翎尾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戏曲中髯口表示中年以上男子胡须的程式化表现,但是随着剧情的需要,通过各种妙用的手法,由静态变成了动态,而且并不追求它的真实感。髯口的满、扎、三(包括黑、白、灰三色)等能表示年龄特征,便于观众加以识别。髯口的高妙处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它与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总风格是一致的。髯口的梳理、剪打、造型具有独特个性,看上去简单却有它深奥的一面。胡须的髯根、前髯、髯稍,中髯、边髯、吊髯,制作修理必须位子准确,形状美观。在《窦尔顿》剧中,窦尔顿脸上所戴的火扎一定要配着耳毛,以前很平很满、呆板,后修成蝴蝶型,表演就显出劲儿、味儿、耍出的髯口漂亮、洒脱、优美、耐看,具有京剧艺术特有特征。
戏剧艺术的发展有它的特殊性、严肃性,同时也决定演员在戏剧中扮上的规范性。改革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灵魂,但即使是艺术的创造和创新,也必需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使更多的人感悟到它的艺术价值,京剧古典戏中的盔帽、髯口造型形式,可集中体现设计者的高超水平。古典戏人物头盔造型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各时代美的浓缩,成功的创作使它具有独立观赏价值,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