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多种表演形式充实传统戏曲魅力
2013-11-22史媛
■史媛
《秋香送茶》是我们锡剧的一个经典折子戏,同时这出戏一直以来也是锡剧小花旦的入门戏。作为传统剧目,以往我们总是过于强调对唱腔的重视,为此大大制约了该剧的可看性,也相应地影响了“秋香”这一艺术形象的丰满度,从客观上影响了演员对“秋香”这一人物的性格刻划及形象塑造。
我于去年底接手了《秋香送茶》这部戏,并邀请锡剧表演艺术家倪同芳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经过三个多月的刻苦排练及倪同芳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成功完成了对这部戏的创作,并在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这次创作的《秋香送茶》中“秋香”的表演形式,跟以前传统的“秋香”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整个戏的排练过程中,倪同芳老师功不可没。她一直认为咱们以前的传统折子戏都是对子戏的形式,就是一桌两椅一男一女,男的唱完女的唱,女的唱完男的唱,连对白都很少,更不要说形体表演了,这种形式在五十年前观众还都喜闻乐见,可对于现在看多了各种让人炫目的舞台艺术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形式未免过于单调和乏味。传统戏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迎合观众的胃口,适应市场的需求。且这个戏比较轻快,喜庆,热闹,完全可以作为一次大胆的尝试,于是有了一个全新的《秋香送茶》
首先,换手里的道具。一般,小花旦手里拿的都是一块丝绸手帕。我这次把它换成了转帕,用了转帕不玩技巧怎么行,不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个二人转用得比较多,在锡剧中运用却不多见,用上去应该比较出彩。接下来就是苦练转帕技巧咯,平时没事我就拿个手帕在手上转着玩,要确保在演出过程中不能失手,不然就……接下来就是要设计大量的形体动作,并加入一些舞蹈元素来配合唱词。这样还不够,还要跟对手戏演员设计组合式及造型表演。这样一来,这个戏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将会大大提高。
这次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卖四方”一段里。卖东方唱词中,我对莳秧,车水,耥稻,割稻,煨灶猫,绣花枕头等等,都用了非常形象的形体动作来体现。特别是在唱“车水车到浪花飘”的时候,我加入了转帕技巧,以此来体现浪花的感觉。卖南方唱到“丈夫在船头撒渔网”,我把手帕飞抛到空中,再来一个飞快的转身接住手帕,接着做了一个撒渔网的动作。“柳荫树下把船靠”,我把手帕举过头顶,在手指上灵巧的旋转,以此来体现在柳荫下乘凉的感觉。还有一些表现摇船,筋骨好,五湖四海,绊跤,古庙,监牢唱词的形体动作也加入了进去。卖西方中,“夫妻双双去砍柴”这一句的动作,我加了一点舞蹈元素,“大雨不会天天下,大雪不会天天飘”,我借鉴了京剧活捉张三郎里的形体动作,边唱边逼张二相公。“先打死野兽后砍樵”,我用手帕打向张二相公的腿,形象地比喻打死野兽,二相公被吓得跳了起来,观众一片欢快的笑声。卖北方中挑担,搬柴等唱词继续用上生活化形体。“人说天下无难事,做到老来学到老”,我跟二相公并排着边唱边走四方步。最后一句“绝不跟你做家小”,边唱边快速圆场跑到桌子后面,接着跳坐上桌子,手帕换手耍花,斜指二相公,二相公沮丧地瘫坐在地上,至此大幕徐徐拉下。
改编过的戏是好看了,可难度却增加了不少。整出戏基本是在边唱边跳中完成,形体动作贯穿所有的唱,对于演员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表演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体力,如何在边跳边唱中调整气息,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直到今天,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对于丰富舞台表演形式的尝试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创新后的《秋香送茶》节奏紧凑,轻松欢快,大大增强了可看性。且“秋香”这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不畏强权的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通过这个戏的排练,我切身体会到,要以新时期的新理念,对剧目进行分析和创作,特别是对传统古装戏的二度创作,更需要赋予时代的元素及创新的理念,对于一名青年演员而言,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学习,才是不断进步的真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