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京剧《一箭仇》

2013-11-22吴亮亮

剧影月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武生武松梁山

■吴亮亮

京剧《一箭仇》,又名《英雄义》,取材于《水浒传》。宋时朝廷腐败,天下英雄纷纷聚义梁山,首领晁盖领兵攻打曾头市,被曾头市武教头史文恭箭射身亡,梁山众好汉群起愤怒誓报一箭之仇。首领宋江派卢俊义、林冲、武松等人讨伐曾头市,卢、林二人念其与史当年曾同堂学艺之情,劝其归顺梁山。史不听劝说,致使双方争斗,战至傍晚,不分胜负,约定明日再战,当夜史率众夜袭梁山营寨,卢深知史为人,早有防备,史误中埋伏大败,慌忙夺路逃至江边,被早已埋伏江边的阮氏兄弟赚其登舟,将其擒获。

此剧原系盖(叫天)派名剧,后经张翼鹏、高盛麟、厉慧良等名家传演至今久演不衰。这是一出“箭衣”武生戏,箭衣戏的表演方法不同于长靠及短打武生戏,别具风格。本人此戏受教于厉(慧良)派传人,武生名家苏德贵先生亲授。厉派的表演风格更是注重于人物个性的表现和刻画,剧中人物内心的表演与技巧运用的结合相得益彰。

第一场,卢等前来拜庄时史文恭与卢俊义、林冲、燕青三人见面时的表情各不相同,丰富的表演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史当时的内心独白。落座后的一段对白,充分体现史文恭身为曾头市武教头的狂妄自傲和 “老江湖”的性格。双方说僵后,史文恭转身脱“褶子”准备与梁山人马厮杀。转身脱“褶子”既要干净利落又不能太过于轻飘,使其不失人物的傲慢性格与不屑一顾的心态。与卢俊义、林冲的一番对打,因为是同师学艺,双方都熟悉彼此的武艺、枪法,所以对打要纯熟稳健、干净利落,又不要过于地追求速度、火爆。紧接与燕青、武松的对打就不同于与卢、林二人的对打。此时要求稳、准、快、狠。打败二人后,再续上卢俊义表现出卢的武艺比史高,厉派的表演在压枪动作时,史往上一挑枪,卢把枪一压,史措手不及,顿感卢的枪法更胜一筹,让观众一目了然。也为后面史说“数载未见,只见他的枪法神出鬼入”,做了铺垫。回庄后史的内心已经意识到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抵挡不了梁山之势了,但是在众壮丁面前却不能表现出来,还是要表现出镇定的情绪,当吩咐完众壮丁夜间去偷营,众下场后。史文恭的一段“望庄”表演是这出戏的精髓之处,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演员的表演功力。因为此时舞台上只有一个人的表演,虽没有火爆的武打场面,但集中了该剧繁难的技巧,演员通过髯口、大带功的运用,结合“揉肚子”的动作表演,来刻画人物此时的内心。厉派在此时的表演有一个右手点扎巾的动作,充分地体现出了人物此时内心惊慌、知大势已去的心境。在偷营的开打中史持单枪上,武松持单刀上,双方卸刀卸枪,主要是与武松有一段“叉拳”的对打,二人赤手空拳对打互不示弱,史虽武艺精湛但其步战却不及武松,厉派的表演此时在与武松的开打中“比粗”时史有一个揉肩膀的动作,表现出他并不是武松的对手,但是史文恭又不愿被武松察觉到做这个揉肩膀的动作,当武松看到时,史还要强忍疼痛,故作镇定。这一表演更能体现出此时史的人物性格,结尾处史文恭扫武松“扑虎”接“乌龙绞柱”,史转身翻“小翻抢背”起身甩髯口亮相,一气呵成,相当精彩。下面一段是武松削史风帽的情节,武松执刀上,先卸史的枪,后“剁头”史风帽甩在台中,众人围住,史惊慌失措中下场。最后一场是“水擒”通常演员演到此时体力已有所不支,但这场又有很高难的技巧,从上场门翻“跺子蛮子”落地接数圈旋子后,上桌子翻“台蛮”下高接“倒扎虎”、“叠巾”起身转身“跺泥”亮相。还要通过甩发功的展现,表现出在水中搏斗的情景,最后史终寡不敌众,在水中被阮氏兄弟擒住。该剧非常难演,近年来也少见于舞台,此戏又不同于一般武生戏的勇猛,因为剧中人物是戴“髯口”的,有多处的程式又近似武老生的表演,所以要求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和体力,还要有丰富的表演技能。前辈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我们要认真.踏实地去学习、继承。在京剧艺术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地去探索、发扬,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武生武松梁山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武生跨书
我家里的武松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武松:喝酒好赚钱
武松的醉与不醉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