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及其误作种鼠曲草的区别

2013-11-21孙延杰李舜音郑玉忠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白头翁药理主治

孙延杰,李舜音,郑玉忠❋

(1.韩山师范学院 生物系,广东 潮州 521041;2.潮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潮州 521041)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中药的真伪优劣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与疗效.由于历史沿革、地方习用、资源流通、同名异药等问题,导致有些性状相似的中药材易混淆.在岭南地区,白头翁和鼠曲草就是一对易混淆的药材,很多医院和药房常常将鼠曲草当作白头翁使用,特别是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尤为普遍[1-3].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白头翁和鼠曲草在基源、药理成分、性状特征、主治功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4].本文从基源、形态学特征、药理成分、主治功效等几个方面对白头翁和鼠曲草进行了详细比较,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基源及药材特征比较

2010年版《中国药典》把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定为正品[5].其药材特征为根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皮部黄棕色或灰棕色,易脱落,露出黄白色或淡黄褐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部顶端丛生白色茸毛及茎痕.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气微,味微苦涩[1].

鼠曲草是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affine D.Don)的全草[6].其药材特征为干燥的全草带有花序,茎灰白色,密被绵毛,质较柔软.叶互生,两面密被灰白色绵毛,皱缩卷曲,柔质不易脱落.花序顶生,苞片卵形,赤黄色,膜质多数存在,花托扁平.味微苦涩[1].

由此可见,两者在基源上完全不同,用药部位也不同,在药材特征上也很容易区别.

2 植物形态学特征的比较

白头翁和鼠曲草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分布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详见表1和图1.

表 1 白头翁和鼠曲草在植物形态学特征上的区别

图1 白头翁和鼠曲草在植物形态学特征上的区别

3 药理成分的区别

对白头翁的成分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有新的化学物质被分离出来.近几年来从白头翁中提取的新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如白头翁皂甙类(Pulchinenoside),白桦脂酸类(Betulinic acid),胡萝卜甙类(Daucosterol),白头翁素类(Anemonin),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等分别属于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和齐墩果烷型三萜类[7-9],其中白头翁根中的皂昔类化合物约占9%[4].

鼠曲草富含黄酮苷、挥发油、生物碱、甾醇、维生素及钙、铜、钾等微量元素,其中黄酮苷占5%,曾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10].史虞花[11]、孙群[12]、潘明[13]等人测定鼠曲草中含有二十四烷酸,β-谷甾醇,甲氧基黄酮类,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葡萄糖苷类氨基酸、甙类、挥发油、豆甾醇等物质.

由此可见,两者所含的药理成分差别很大,所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也应该有很大的差别.

4 主治功效的区别

白头翁性味苦寒.归大肠、肝、胃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为治痢要药[5].近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有抗阿米巴原虫及阴道滴虫的作用.中药学中将其归之于清热解毒药类.常用方白头翁汤加减,基本方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用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为君;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四味合用,可以加强清热止痢之功.白头翁在临床上对各种痢疾有着显著的疗效,确是一味止痢要药[4].

鼠曲草性味甘平,归肺经.功能化痰止咳,祛风寒.主治咳嗽、痰多、气喘、风寒感冒,筋骨疼痛,蚕豆黄、白带.外用治痈疮[6].现代生物学研究显示,鼠曲草具有抗氧化及光防护作用、抑菌抗炎作用、止咳祛痰作用、保肝作用等功效[10].鼠曲草极少有组方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鼠曲草与款冬花、熟地配伍,方名三奇散,治一切咳嗽,不问久近,昼夜无时.因此,中药学将其归之于止咳平喘药类.至今还有很多小验方流传民间,如鼠曲草30 g、青蒿15 g、薄荷9 g,水煎服,用于治疗治风寒感冒、咳嗽等[14].在临床上它与雄黄、佛耳草、鹅管石、款冬花等中药配伍能治疗一切虚疥咳嗽,雍滞胸隔痞满.用鼠曲草、黄荆子、前胡、云雾草、天丛子、葬尼根等中草药相配伍对支气管炎、寒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临床用药实践报道,鼠曲草对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因此,鼠曲草在临床上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各种咳嗽、喘、痰有着显著的疗效,是一味治咳、喘、痰的要药[4].

综上所述,两者的主治功效也完全不同.

5 结 论

目前全国各地所用白头翁品种比较混乱,除了与正品白头翁同科属植物如朝鲜白头翁、兴安白头翁、细叶白头翁外,还有蔷薇科的委陵菜和翻白草、菊科的毛大丁草和山荻,这种使用状况虽然很不规范,但是上述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唯独鼠曲草无此作用.其混充白头翁使用的原因极可能是因它在岭南地区,特别是潮汕地区被称为土白头翁、白头翁,因此有可能讹传顶替了毛莨科植物白头翁.

综上所述,白头翁与鼠曲草不论是植物科属、形态学特征、药理成分、入药部位,还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乃至药物学分类均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可以相互代替的基本条件.把鼠曲草当白头翁配伍入药使用,目前虽还没有其毒副作用的报道,但是治疗各种痢疾时鼠曲草不能达到白头翁的治疗效果.对此望能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注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1]罗梓河,陈桂荣,翁舜章,等.潮汕地区混用中草药的调查探究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54-2558.

[2]罗梓河,陈桂荣,翁舜章,等.广东潮汕地区常见混用中草药[J].中药材,2005,28(8):741-744.

[3]卢榜华,卢海先.委陵菜和鼠曲草不是白头翁[J].海峡药学,2001,13(2):87-88.

[4]卢顺满.鼠曲草充当白头翁的原因及辨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35-3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6.

[6]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48-850.

[7]付云明,陈虹.白头翁的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5):483-487.

[8]舒展.中药白头翁化学成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9]钟长斌,李祥.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38-1339.

[10]徐玉婷,吴丹慧.鼠曲草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2,31(2):192-194.

[11]史虞花,司民真.鼠曲草的红外光谱分析[J].光散射学报,2009,21(4):366-370.

[12]孙群,陆叶,吴双庆,等.秋鼠曲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2,35(4):566-568.

[13]潘明,郭脉玺,刘慧杰,等.鼠曲草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J].中食品工业科技,2009,30(6):234-245.

[14]王祥初.镇咳化痰鼠曲草[J].东方药膳,2008,7(2):41.

猜你喜欢

白头翁药理主治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白头翁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想改名的白头翁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