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时期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3-11-21赵枫
赵 枫
(陕西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1938年4月3日,教育部令南迁汉中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经1938年7月和1939年8月两次分立,组建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等国立西北五校。学术界普遍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及国立西北五校(截止到抗战胜利后各校复员前)统称为“西北联大”。从1937年9月至1946年6月,西北联大在西北地区办学长达9年。
近一两年来,西北联大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关于西北联大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发表的论文有《西北联大的战时教育思想及实践》、《我国西北地区工程教育肇始与演化——以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发展为例》、《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物理教育研究》、《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育》、《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地理学教育》、《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所推行的社会教育》、《西北联大社会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基于〈西北联大校刊〉的分析》[1-7]等,这些论文对西北联大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大都涉及到了西北联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都没有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以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以西北联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视角,重点讨论西北联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与培养途径,深入探究抗战时期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对当今高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借鉴与启示。
一、 西北联大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因
首先在于组成西北联大的各高校,在平、津、冀时期,都有比较完备的实验教学设施、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例如1937年以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教师队伍、课程设置、装备条件等办学要素齐备,已彰显出较强的办学实力。“学院一方网络人才,一方充实设备,增设科学馆以便实验,增设织染工厂及大规模烹饪室以便制作,并开辟园圃,培植园艺,设置实习家庭以便实习等。凡有关于家事之研究进行者,几乎无所不备,其完备为全国之冠,以是之故,来院参观者,络绎不绝,声誉大著。”[8]院长齐壁亭“参照日本的先进教育制度,十分重视理科的设备条件,实验室宽敞明亮,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实验管理极为严格。理科课程除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外,还安排学生亲自试验,加深学生理解,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每周两小时,连在一起以利操作。化学试验用品每人一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柜子用来装试验用品,生物实验室四壁都是标本和挂图,显微镜每二人一架。”[9]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实验教学管理如此,就更不用说国立高校了。作为工科院校实验课程所占比重很大,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院向注重实验实习课程,以印证所教学之理论,以训练实物运用与现象观察之技能,以培养实验研究之能力。”[10]西北联大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抗战期间各高校仓促内迁,受地理环境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原有的图书、设备不能带走,学校只有采取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社会教育等方式来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受抗战影响,西北联大实验教学进展极为困难。“北洋工学院及平大工学院移陕合组本大学工学院后以原有设备未及运陕,特由李院长耕砚:(一)接管山西省桑乾河及汾河两河务局之测量仪器,以充测量及铁道测量实习之需;(二)借用陕西省工业试验所矿物标本,以为矿物学实习之需;(三)借用陕西省机器局木工、铸工、锻工、金工、钳工各厂,以为机械制造实习之需……”[10]。西北工学院还向东北大学电机实验室、陕西省水利局、陕西省电政管理局等单位筹借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实验和实习的正常开出。西北联大物理系在实验仪器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学生们自制仪器开展实验,物理实验课程相对完整[10]。以上这些都能充分说明西北联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作为一所战时大学,教学硬件、环境无法保障,师资、经费严重不足,可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西北联大不但保证了正常教学,而且想方设法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寻找途径加强实践教学。
第三是适应抗战的实际需要。抗战爆发后,各校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正常授课,为适应战时的特殊需要,在平时教育中加入了部分战时教育的课程和训练,比如增设了以抗日为中心的军事、政治、救护、技术等课外的训练,以便为抗战培养人才。教育部发出命令,“荐举专才以备国用,查教育学术,为抗战建国之要图,教育负有培植各种科学与技术人才之使命,对于国家民族自有其应尽之责任。各大学校院及专科学校为造就专门人才之所。”[11]抗战需要大学生去从事一些关于抗战宣传、民众教育的活动,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西北联大的学生纷纷下乡宣传并从事民众教育的活动。学校先后建立一批诸如抗敌后援会、劳动服务团、农村服务团、救济服务团、戏剧表演团、漫画团等团体,开展文艺演出,办壁报,高唱《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抗日流行歌曲,宣传抗战理论,动员广大名众,举办抗战建国纪念会、座谈会,动员组织民众参与抗日救国活动[11],既适应了抗战需要,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 西北联大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方面,西北联大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有: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学生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制,前两年主要开设基本课目,后两年侧重专业课目及专业实践。在修业期间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学分计算为:讲授每学期每周1小时计1学分,其余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设计等)1.5小时计1学分[11]。由于学校地处西北,实验室设备极为简陋,西北联大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占全部学时的80%,实验课占学时较少,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增多。比如西北联大家政系专业课程设置如下表:[12]
家政系专业课程设置表
食物细菌学第三学年下学期每周讲授2小时实验1次约2时余3学分营养学第四学年每周讲授2小时实验1次约2时余6学分d.关于住的家庭布置第三学年每周讲授2小时实习1次约2时余6学分园艺学及园庭布置第四学年上学期每周讲授3小时实习1次约2时余4学分家畜喂养第四学年下学期每周讲授3小时实习总计2时余4学分e.关于医生的疾病大意及医药常识第三学年上学期每周4小时4学分家庭卫生看护第三学年下学期每周讲授3小时实习1次约2时余4学分儿童保育第四学年每周讲授2小时实习1次约2时余6学分f.关于管理的家庭管理第四学年每周2小时4学分家庭管理实习及家庭参观第四学年参观隔周1次实习于课外分组轮流行之不计时数6学分g.关于教育的健康教育第二学年下学期每周3小时2学分与卫生学继续教学儿童心理及儿童教育第四学年每周2小时4学分h.毕业论文编制第四学年2学分
从以上可以看出,家政系专业课程种类繁多,凡衣、食、住、卫生、管理、教育等科目均有涉及,由于家事教育在当时为一种新兴事业,各方面都不够成熟,虽处于困苦艰难之中,但西北联大一贯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并没有改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积极与国内的一些工矿、公司、工程机关等部门联系安排学生实习,“土木工程学系学生去黔桂铁路工程局、宝天铁路工程局等单位实习;矿冶工程学系学生去天府煤矿等厂矿实习;机械工程学系学生去申新纱厂、汽车修理厂、陇海机器厂等厂实习;电机工程学系去成都国际广播电台、洛阳电话局等单位实习……”[11]。由于校内设备严重不足,学校鼓励学生外出实习、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比如,“化工系四年级生赴咸阳酒精厂实习,地理系员生赴泾阳渠附近作农村调查,文理学院女生六十余人亦由教员率领赴咸阳一带乡村参观,此外各系学生赴终南山王曲等处作修习旅行者络绎不绝。校常委对于申请结队赴外县旅行参观调查,实习者无不批准,以目前校内仪器标本等设备不甚完全,准令学生出外实地体察亦可为正常课程之助。”[13]学校颁布实习规则,对外出实习有严格的规定,如有违反者,一经查明,严厉处分并退还实习津贴及旅费。教师也积极想办法,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比如在交通闭塞、实验仪器严重缺乏的城固,原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谭文炳深感“理科讲学靠粉笔,纸上谈兵心不宁”,他自身赴汉口采购器材,冒着炮火,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将实验器材运回汉中,构建物理实验室,开设实验课程[3];学生对当时的实验教学情况也所有描述,比如航空系二年级学生叶祖荫在自己撰写的《漫谈西工生活》①中写到:
①叶祖荫,漫谈西工生活(1944年6月6日),陕西省档案馆藏西北工学院档案,案卷号:61-1-222.2.
古路坝是高年级学生所在,一切都能自发自治,教授们指教出一条捷径,同学们可有较多的时间,按个人的兴趣而发展,但是必修的课程照样不准含糊,而且凭着嘴巴讲得出来不算完事,将来应用的是技术,所以各科都要实事求是,在实验室中,工厂实习和测量实习时,都配合了理论上的不足。
工厂中,金工、木工,以及车床的运动,人人亲自下手。化工室内,酒精灯常喷着蓝色的火苗。野外,山坡上,小树旁,同学们抬着仪器,支起标尺,拉着皮尺,测量完了回来制图,虽然辛苦,可是别具味道。有的同学,口袋里装满了顽石、土块,满手常是泥巴,说他是小孩子,可真不像,谁知道那顽石中藏了不少奥妙,土块里竟有不少门道,什么地层、矿石,名堂可真不少。
西北联大对学生毕业论文环节也管理严格,制定了规范的毕业论文成绩考核办法。“师大教育系毕业论文为必修课程之一,每周两小时,由三教授分别担任指导,于上课时间共同讨论各生论文题目之选择,大纲之编拟及材料之搜集,务使学生对于一切教育问题,获得技术之训练级解决之能力。”[14]由于当时图书资料非常缺乏,研究起来困难重重,学生们结合当地教育、文化及生产实践问题,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毕业论文。比如教育系1937届毕业论文就有:《抗战期间城固之民众教育》、《汉南民众日常思想之分析》、《城固儿童之情绪研究》、《抗战期中南郑中等学校之训育》、《抗战时期南郑之中等教育》、《抗战期间城固之强迫教育》[15]等。
根据陕南地区的情况,西北联大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工学院矿冶工程系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安康砂金矿、勉县煤矿进行了地质调查;历史系师生挖掘、整理了汉博望侯张骞的陵墓,并收集陕甘宁青新等省史料,成立考古室;教育系师生与陕西教育厅合作,利用各中学投考试卷,作改进国、英、数三科教材教法之研究;农业化学系师生组织战时食品问题研究会,拟调查受伤将士及难民之营养概况;生物系教师率领学生作秦岭植物调查;地理系组织学生作汉中盆地地理调查;经济系师生作西北经济调查,并编制物价指数及工人生活指数;理学院师生前往农民甘蔗糖房调查,帮助农民解决制糖中遇到的问题;陕南桐树遍地,桐油产量颇丰,化学系师生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试着用裂化桐油制造汽油等[16]。
西北联大还有许多提高学生修养的实践活动,比如为改进作文教学,使学生能有确实之进步,并与训育方面联络起见,西北联大教务处还规定一年级学生必须写作“修养日记”及“读书札记”,交由教员评阅及记录成绩等[17]。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根本保证,是学生亲自去验证理论,尝试方法、掌握技术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18]。西北联大这种以研促学,以产带训,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并行的社会实践教学,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学校实验手段不足,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社会意识,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这种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法,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西北联大在社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谓社会教育,就是指学制系统以外,由政府主导、民间和社团推动,为提高失学民众和全体国民文化素养和技能,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7]。一个人接受教育应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共同去完成,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大力推行社会教育,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加入其中,不仅提高了西北民众的文化水平,而且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例如:西北联大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为推行社会教育,成立自然科学讲习班,由文理学院物理、化学、生物三系三四年级学生,秉承三系主任共同负责办理,由文理学院刘院长泛弛召集该班负责同学训话,指示筹备进行一切事宜,该班负责同学分别进行筹备就绪[19]。学生们为自然科学讲习班的民众讲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共计42类的自然科普知识,深受民众好评。为推进家事教育,西北联大特成立家事讲习班,设有衣服学、食物学、育儿法、家庭布置及管理、家庭卫生及看护、手工等科,由家政系学生讲授,招收读书识字能作简单笔记的妇女[20]。西北联大推行社会教育,在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开展多种有效的方法给当地民众普及医疗和卫生知识。如“办理妇婴卫生讲习所”,“并于春假期间将学生编为数队在南郑(今汉中市)新民、灵泉二乡作卫生宣传运动,施种牛痘,并作死亡出生调查统计及陕南地方病调查,以为改良地方卫生之准备。”[21]
实践环节是衔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走出校园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途径。西北联大推行的社会教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把在校所学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社会中去。虽然物质条件十分艰苦,但教学质量仍然很高,为社会和地方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四、 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从我国教育的历史来看,实践教学环节在某一时期还是存在被忽视现象,温家宝总理在对学校调研时曾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西北联大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不降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没有设备,条件简陋,但不等、不靠、不气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道路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落到实处
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都能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现在生活条件优越,设备仪器精良,实验室配备齐全,焉有不如过去的道理呢?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开始注重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在培养机制中已经反映出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由于经费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学校实验教师主观能动性不强,设备不到位,就觉得无法进行实践环节,组织的部分实践活动,也缺乏让大学生发挥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因此,学校应不断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学生就业反映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在抗战时期,西北联大毕业生根据教育部和学院的推荐进行分配。分配办法主要是学院致函有关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人数、姓名、系别和考试成绩,征询用人部门录用意见。如经同意录用,学院即根据用人部门所需毕业生人数、职务及待遇等,办理正式介绍函件,由毕业生持往用人单位报到。比如西北工业学院因从严治校,教学质量高,毕业生出院工作一般没有问题,资源委员会、航空委员会以及铁道、公路交通运输等部门,一直是直接向学院预约毕业生前去服务[11]。
然而现在,由于学校扩招,上大学的学生比率逐年增高,大学不再是高门槛,大学生就业相比过去竞争就激烈得多,很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般不具有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机制,而这些单位多要求毕业生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立刻上岗就业。目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三)人才培养要与社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西北联大迁至汉中后,就积极与当地紧密联系,为汉中周边县区经常提供社会实践、社会教育服务活动,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目前,企业接纳学生单纯进行实践的积极性可能不高,学校要积极与地方沟通,开辟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资源、创造条件,加大与社会、企业的通力合作。通过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建立各种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从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从而为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西北联大时期的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西北联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带给我们许多启示,现今的许多高校与西北联大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呼吁社会对西北联大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让我们继承和发扬西北联大的精髓,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赵万峰,王晓峰.西北联大的战时教育思想及实践[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李晓霞,姚远.我国西北地区工程教育肇始与演化——以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发展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
[3]李晓霞.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物理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3(1).
[4]李晓霞,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5]李晓霞,姚远.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地质地理学教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6]尚季芳.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所推行的社会教育[C]//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
[7]姚聪莉,刘莹.西北联大社会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基于《西北联大校刊》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8]李海阳.谈谈西北联大及现今的家政系[J].休闲读品·天下,2012(3).
[9]齐文颖.毕生从事师范教育的齐国梁[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近代天津十二大教育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10]西安临大校刊编者.工学院实验实习设备之筹办[J].西安临大校刊,1937(6).
[11]陶秉礼.西北工业大学校史[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12]西北联大校刊编者.家政系课程标准(续)[J].西北联大校刊,1938(3).
[13]西安临大校刊编者.各系学生纷往外县参观实习[J].西安临大校刊,1938(12)
[14]西安临大校刊编者.教育系四年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J].西安临大校刊,1938(12).
[15]潘懋元,张亚群.薪火传承文化中坚——西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C]//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筹备委员会.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文集,2012.
[16]西北大学.城固岁月[M]//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编.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西北大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7]西北联大校刊编者.本大学各院一年级共同必修国文科本学期实施情形(国文系报告)[J].西北联大校刊,1939(13).
[18]周亚峰.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激发[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6)
[19]西北联大校刊编者.本校社教推委会成立自然科学讲习班概况[J].西北联大校刊,1939(11).
[20]西北联大校刊编者.家事讲习班开课[J].西北联大校刊,1939(15).
[21]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工作近况[J].图书季刊,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