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中立国与二战初期英国对德经济战(1939—1940)

2013-04-11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封锁意大利德国

胡 杰

(武汉大学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长期以来,关于二战初期英国对德国的经济战这一命题,国内外史学界虽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多有涉及,但系统探究英国对德经济战,特别是欧洲中立国与经济战关系的专门成果并不多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酝酿已久的英国经济作战部随即成立,它的目标是“协调使用经济、财政和工业等多种方法,来扰乱敌方经济以阻止其继续进行战争”[1]12。英国官方指出,必须注意“针对德国经济和工业的直接行动”和“向中立国施压或同它们达成协议等间接行动”两者之间的区别[2]61。因此,本文探讨的主要是争取中立国的“间接行动”。另外,二战初期,苏联虽然在地理上可以被定义为欧洲中立国,但它对英国经济战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立国的范畴,因此不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之列。

一、 英国在欧洲的经济战规划与实施

英国对德经济战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和战略抢购。二战初期,从政治倾向看,欧洲中立国可分为传统中立国和亲德中立国,前者主要指北欧诸国以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后者则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

对于传统中立国,英国着重强调盟国的经济优势和广阔市场,以求在经济上吸引传统中立国。英国希望使传统中立国确信:同盟国做生意更有保证,英国保证它们的经济安全[3]462。管制禁运品是英国在欧洲推行经济战的主要目标,英国为此建立了严密的海上封锁体系。1939年11月21日,英国宣布从德国运出或德国商人和公司拥有的出口货物都将在公海上被没收。英国在不同海域设立了四处检查基地,对开往与德国毗邻的中立国的商船进行检查。开往北海及其以北、以西的船只在奥克尼群岛的柯克沃尔接受检查;通过英吉利海峡的船只在拉姆斯盖特和朴茨茅斯接受检查;在地中海以东行使的船只前往直布罗陀;经过苏伊士运河和在地中海东部水域的船只,必须驶往埃及塞得港和以色列的海法接受检查。与此同时,法国也在大西洋沿岸、本土的马赛以及法属北非的达喀尔、卡萨布兰卡等港口设立了检查站。针对德国对封锁行动的报复行为,英国于11月23日成立了敌国出口商品委员会,负责检查和扣押来自德国或中立国港口的商船,一旦发现这些商船上运载的货物属于德国则立即没收。

在加强封锁的同时,英国试图同欧洲传统中立国签订战时贸易协定(War Trade Agreement),以期禁止那些经过检查后抵达中立国港口的货物向德国出口,并进一步将向德国出口货物的规模限制在“正常的”战前水平。作为回报,英国则将为协定中规定的货物顺利通过检查大开方便之门。经过艰苦的谈判,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3月,英国分别与瑞典、比利时、希腊、挪威、丹麦和荷兰签订了协议。

在巴尔干和东南欧地区,英国加紧推行战略抢购措施,以同德国争夺该地区市场。南斯拉夫是英国战略抢购政策取得成功的典范。根据英国政府同南斯拉夫达成的协议,南斯拉夫将给予英国某些重要矿产的优先购买权,英国则同意向南斯拉夫提供原料以支付这些矿产的费用。英国还提出,黄麻、橡胶、锡、原棉、棉织品、茶叶、咖啡等商品,只要通过船运运往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和罗马尼亚,一律通过英国政府为英国同巴尔干国家进行贸易专门设置的联合王国商业公司(United Kingdom Commercial Corporation)进行[4]56-57。另外,英国还同南斯拉夫达成定量配给协定(Rationing Agreement)。该协定规定,英国保证绕过禁运品检查,向南斯拉夫提供一定限额的供应物资。而南斯拉夫政府则保证除某些羊毛、皮革和锡制品以外,该协定规定向南斯拉夫提供的任何物资或制成品都不得出口到欧洲任何地区。南斯拉夫还同意在1940年9月前禁止出口各种油菜籽,并将向德国出口的大豆限制在6000吨以内[5]40。

土耳其在战前就同德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战争爆发后,英国迫使土耳其同意将原来大部分同德国的贸易转移到盟国一边。土耳其对德国的羊毛出口从1939年的312.6万吨锐减到1940年的28.6万吨,橄榄油从58.5万吨下降到17.5万吨,铬矿石、棉花等商品的出口也呈下降趋势[6]666。在英国的努力下,对于该地区其他国家商品的战略抢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瑞典的铁矿对于维持德国战争机器极为重要。1940年1月19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对瑞典驻英国公使布约恩·普吕茨表示,盟国愿意就帮助瑞典抵抗德国的入侵问题进行磋商,但瑞典害怕德国的报复而拒绝了盟国提出的切断对德国铁矿砂供应的建议[7]274。2月29日,哈利法克斯向法国驻英大使科尔宾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盟国控制斯堪的纳维亚水道,并占领挪威港口的详细计划[8]64-65。英法随后根据计划发起了纳尔维克作战,但最终仍功败垂成。

二、 英国同传统中立国的摩擦与政策调整

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英国同许多传统中立国在封锁问题上仍然摩擦不断。战争一爆发,英国便不断劝说同德国毗邻的中立国加入到英国的经济封锁体系中来,但许多中立国担心英国的封锁会给它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并引起德国的报复,因此并不打算真正支持英国的经济战。英国经济作战部估计,仅1939年10月一个月,德国就从荷兰输入1万吨石油,从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输入3.2万吨石油,从意大利进口4.5万吨石油。英国禁运品委员会由此怀疑荷兰政府所作保证的可靠性,经济作战部也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9]251-254。战争爆发后三个月内,德国仅从荷兰和比利时输入的石油就高达7.5万吨[10]40。

1939年9月6日,德国发表声明,宣布一切中立国——特别是低地国家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若有任何单方面的改变而损害德国的利益,都会被德国政府视为破坏中立的举动,它们也不再被德国看作中立国[11]127。此举让以荷兰为代表的传统中立国非常担心。英国颁布的将所有在敌国港口装船的货物视为敌方物资,并没收一切从德国港口运出的货物的禁令遭到它们的强烈反对。1939年11月18日,荷兰客轮“西蒙·博利瓦尔”号被磁性水雷炸沉。11月23日,荷兰油船“斯利德雷赫特”号在爱尔兰以西被潜艇击沉。荷兰政府抱怨道,在这些攻击荷兰船只的事件中德国的嫌疑最大,但德国的举措完全是为了反制英国的海上封锁,是“英国措施的残酷性”引起的。英国迫使“德国对企图穿越北海的中立国船只将不给予特别照顾”[12]5,其造成的后果却是让荷兰蒙受了沉重的财产和人员损失。荷兰驻伦敦公使为此向英国方面进行了交涉,强调如果英方有证据认定某些进口商违反政府禁令走私货物,应向荷兰政府予以通报,而不是根据黑名单对这些进口商进行拿捕[13]108。

在签署战时贸易协定问题上,传统中立国也与英国龃龉不断。它们力图利用英国害怕战略物资输入德国的心理,同英国讨价还价,希望获得更大的优惠和补偿。如果行不通,这些中立国甚至使用“反封锁”的手段对盟国加以报复。例如,荷兰为报复英国对其商船的扣留检查实行了“反封锁”措施,对运往英国的谷粉和糊精、可可脂、植物油、油菜籽以及炼乳拒绝或拖延签发出口许可证[14]69。

为争取传统中立国的支持,英国不得不在争议最大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政策上做出让步。1939年12月4日生效的英国枢密院令规定,凡在1939年11月27日前签订合同的,在1939年12月11日前付款的,以及在1940年1月1日前装运的货物都不再追究。1939年12月,英国政府进一步放宽了航运日期,并拟定因“特殊情况”不列入禁运品范畴的清单,其中包括医用、救济或用于人道主义目的的货物,同输入国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商品以及在1939年11月27日前订购的为公共事业计划所需的货物。在该命令发布后的12个月内,英国政府发还了许多此前没收的重要私人货物。

为补偿传统中立国因经济战受到的损失,英国采取了给予贷款、增加对它们的进口、允许中立国输入必要物资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立国对经济封锁的抵触情绪。西线战事爆发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传统中立国被德军占领,这些流亡中立国政府随即改变立场,迅速站到盟国这边。政治形势的剧变为英国组织经济战统一战线提供了契机。英国政府随即调整经济战政策,弱化相对乏力的禁运品管制(contraband control),采取海上封锁(naval blockade)、世界范围内航运管制(world shipping control)和海外出口管制(export control overseas)三管齐下的方针,并将经济战扩大到沦陷的中立国的海外领地上。

1940年6月17日,英国同法国、比利时、荷兰三国政府代表在伦敦举行部长级会议,会后四国发表了六点声明,强调“四大盟国所属帝国将联合掌控全世界大部分重要原料和商品,这些商品和原料的出口必须得到严格控制,以彻底断绝敌人获得它们的可能”[15]343。此举表明,在一致抗德的大前提下,传统中立国开始接受英国的经济战政策。

三、 英国对亲德中立国的“有条件援助”

相较于传统中立国,英国在同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亲德中立国的博弈中,不仅要注意照顾它们的经济利益,还要时刻警惕其政治倾向。英国的做法是“有条件援助”,即在同这些国家商定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和限额的基础上,向它们提供优惠贷款,保证对它们急需物资的供应,但前提条件是它们必须减少同德国的经贸联系。

1940年3月18日,英国同佛朗哥的西班牙达成三点协议。协议规定,英国给予西班牙200万英镑的贷款,用于西班牙从英镑区进口商品。西班牙必须保证,未经英国许可不得将进口的重要战略物资重新出口,并要为同英镑区的贸易筹措资金,还须偿还所欠英国的债务[16]510。英国为了防止德国得到西班牙出产的战略原料,还向西班牙购买了大量的钨矿、铁矿砂、黄铁、汞、钾碱等。1940年7月24日,英国同葡萄牙达成协议。葡萄牙可以从英国同西班牙的汇价结算中抽取信贷,条件是葡萄牙允许其属地产品供应西班牙,以解决英国不能完全满足西班牙商品需求的问题[7]44。在贸易禁运方面,英国力求将从葡萄牙流入德国的钨控制到最低程度。较之其他国家,英国在葡萄牙更广泛地使用秘密黑名单,严密监视从事海外贸易的葡萄牙商行。

尽管如此,英国仍无法完全阻止西葡两国同德国的经济联系,特别是通过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的陆上走私,以及通过比斯开湾的海上走私。德国仍然能够利用它在中立国葡萄牙的私人资本和控股企业分散购买各种物资,特别是钨,然后汇聚在一起运往德国[17]113。

意大利是英国在地中海封锁体系的关键,在战争初期保持名义上的中立。英国深知,资源短缺、经济贫弱的意大利急需从德国获得煤、铁等物资。因此,英国有意利用意大利的经济弱点,力图软硬兼施,切断它同德国的贸易往来。

在软的方面,英国不失时机地向意大利抛出经济诱饵。战争初期,英国在地中海地区对德国和意大利区别对待,仅对意大利实行了普通的封锁。除被明确认定可能通过意大利运往德国的物资外,意大利可以自由地进口所需商品。英国还希望同意大利就封锁问题达成一项协议,以解决德国通过海路向意大利运煤的问题[18]51。意大利则表示愿意同英国达成一项贸易协定,它保证从英国和英帝国进口的商品不向德国再出口,但并不打算就限制同德国的贸易做出明确承诺[19]323-324。

随着英国经济战的展开和封锁体系的逐渐建立并完善,意大利日益感受到英国经济战的压力,并对此不断提出抗议。为此,英国经济作战部允许意大利商船广泛使用“退还”保证。为笼络意大利,英国甚至准备减少水果、棉花、马铃薯等英国急需物资在美国的订购量,转而购买意大利的农产品[20]13。但意大利在德国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答应其要它换船转运德国因受到封锁而不能从其他中立国进口的重要原料的要求[21]386-387。

在硬的方面,英国不时加大对意大利的经济压力,这一压力随着意大利同德国的接近而不断增强。在1940年全年,总计价值527.975万帝国马克的货物,因被怀疑通过意大利输往德国而被查禁[18]53。封锁增加了从德国向意大利运煤的困难,英国提出由它保证对意大利煤的供应,条件是意大利保持中立,减少并最终停止为德国输入海外物资提供交通方便,否则意大利将因封锁变成“地中海的囚徒”[22]179。

意大利参战后,英国根据早已拟好的计划,对地中海的经济战作出如下部署:进出西地中海的船只将被扣留在的黎波里,从塞得港离开的船只就地扣留,由南进入红海的船只被阻截在亚丁港。在英国掌控下的港口中,目的地是地中海或伊比利亚半岛港口的中立国货船将被扣留。这些船只持有的驶往所有欧洲中立国(爱尔兰、瑞典和波罗的海国家除外)的准航证将作废,它们的申请也不予批准。从英国领地驶往欧洲中立国的出口许可证也一律不予批准。……意大利船只和货物一律没收,中立国商船上进出意大利的货物也将被查禁[15]347。至此,意大利已完全成为英国经济战的对象。

四、 经济战的初期效果与战略意义

1939-1940年是英国经济战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英国灵活运用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和战略抢购等手段,在成功争取传统中立国的合作并严格压制亲德中立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严密的经济战体系,沉重打击了德国的进出口贸易。

1939年10月,英国经济作战部在给议会的报告中对经济战的成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开战六周以来,经济作战部共截获并扣押禁运物资33.8万吨,其中包括7.65万吨石油产品,6.5万吨铁矿石,3.85万吨锰矿石,2.45万吨磷酸盐,2.15万吨铝矿石,1.65万吨赤铁矿石,1.3万吨干椰肉和1.03万吨油菜籽[23]4。经济战开始之前的1938年,德国全年共进口6261.98万吨货物。到1939年,德国海外供应比和平时期减少43.3%。大批运往德国的物资被拦截,直接导致德国国内食品、纺织纤维、皮革、矿物油、橡胶和各种工业用矿石严重短缺,各工业部门原材料供应缺额度从25%到75%不等。其中,食品工业所需的脂肪和谷物缺口达590万吨,占和平时期总的外来供应的60%;纺织和服装工业因为原料供应困难而导致国内消费和出口锐减58万吨;超过10万吨皮和皮革制品被英国扣押,使得德国皮革工业62%的生产能力被闲置下来;在造纸和木材加工领域,有将近20%、总量高达87万吨的进口木材被英国海军拦截,同时德国造纸工业有28万吨出口制成品被没收,外汇损失相当惨重;德国橡胶企业损失了7.14万吨进口橡胶,约占正常消费量的30%;磷酸盐的损失更为惊人,英国经济封锁切断了德国90万吨的磷酸盐供应,占德国化工企业正常需求量的90%;在油料方面,封锁造成255.6万吨进口的天然和提炼的矿物油以及油料作物被查禁,约占德国正常进口量的50%;封锁导致136.54万吨高品质的钢铁产品无法为德国出口创汇,钢铁工业有817.91万吨的矿石缺口,影响了250万吨钢铁的生产计划;煤、化学产品、石材和黏土的出口也受到封锁的影响,减少了对德国来说极为宝贵的外汇收入[24]82-87。

对德国的经济战是英国在整个二战期间贯穿始终的既定战略,是正面战场以外的“第二条战线”。同苏德贸易造成的“苏联漏洞”、法国败降后引起的“马赛漏洞”和北非问题,以及稍后的英美经济战合作相比,大战初期的欧洲中立国对英国经济战的影响似乎十分有限,但事实上,中立国对于英国将经济战坚持下去至关重要。从战术上看,若得不到中立国的合作,英国仅靠捉襟见肘的海军力量是无法有效截断德国的海外贸易的;从战略上看,成功争取中立国的事实表明,英国可以通过经济战有效调动各种潜在的资源和盟友,英国仍能通过外交优势建立起一个包括经济战统一战线在内的反德联盟。1940年7月,尽管欧洲大陆的沦陷使英国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但经济战的效果已经显现,英国政府在一份评估报告中指出:“从战争的开始阶段来看,这场战争将是漫长的,时间将会站在盟国一边。这不仅因为盟国事实上能够充分动员其优势力量,也因为封锁的效果将逐步显现。盟国的战略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预计基础之上的。”[25]2

[参考文献]

[1]Economic Warfare Wide Scope Of The New Ministry[N].The Times,September 7,1939.

[2]Patrick Salmon.British Plans for Economic Warfare against Germany 1937—1939:The Problem of Swedish Iron Ore[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1981,16(1).

[3]Robert Cole.The other “Phoney War”:British Propaganda in Neutral Europe,September-December 1939[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1987,22(3).

[4]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0.General and Europe:Volume II[EB/OL].http://www.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

[5]WP(R)(40)123,CAB 68/6/3[EB/OL].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

[6]W.N.Medlicott.The Economic Blockade[M].Volume II,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59.

[7](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大战和中立国[M].上海电机厂职工大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8]Paul Preston and Michael Partridge,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Z].Part III,Series F,Volume 12,Washington D.C.: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8.

[9]WP(39)134,CAB 66/3/34[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10]WP(40)26,CAB 66/5/6[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11]Howard M.Smyth,Documents on German Foreign Policy 1918—1945[Z].Series D,Volume XII,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62.

[12]More Nazi Threats To Shipping “No Consideration” For Neutrals[N].The Times,News,November 27,1939.

[13]WP(R)(40)134,CAB 68/6[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14]WP(R)(40)190,CAB 67/7/10[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15]WP(R)(40)179,CAB 68/6/59[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16]W.N.Medlicott.The Economic Blockade[M].Volume I,London: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52.

[17]Douglas L.Wheeler.The Price of Neutrality:Portugal,the Wolfram Question,and World War II[J].Luso-Brazilian Review,1986,23(1).

[18]Paul Preston and Michael Partridge,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Z].Part III,Series F,Volume 20,Washington D.C.: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8.

[19]WP(G)(39)47,CAB 67/1/47[Z].http://www.nationalarchires.gov.uk/.

[20]David Reynolds.Lord Lothian and Anglo-American Relations,1939—1940[J].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New Ser.,1983,73(2).

[21](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轴心国的初期胜利(上册)[M].许步曾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2]Harry Cliadakis.Neutrality and War in Italian Policy 1939—40[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1974,9(3).

[23]Cutting Off Supplies To Germany Progress of Economic Blockade[N].The Times,News,October 26,1939.

[24]H.C.Hillmann,Analysis of Germany′s Foreign Trade and the War[J].Economica,1940,7(25).

[25]Paul Preston and Michael Partridge,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Z].Part III,Series F,Volume 2,Washington D.C.: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7.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封锁意大利德国
德国豹2号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意大利
前人栽树
二战以来三次岛屿封锁作战的战略决策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