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绑架”孩子爱心的行为说“不”
2013-11-21高荣伟
高荣伟
近期发生了多起精心策划、媒体热炒的所谓“爱心”事件。
2013年3月,深圳最美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老人喂饭。90 后女孩的爱心善举感动了无数路人和善良的读者。
8月1日,《新快报》发表了一篇讲述一名女清洁工中暑后,一头栽倒在路边昏迷不醒。一名跟妈妈路过、看上去纯真无暇的小女孩停了下来,她用自己的雨伞遮住了女清洁工,并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妈妈,快救人!”在孩子的感召下,两名观望的路人终于出手,将清洁工救醒。这则新闻报道令人动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然而,随着事件的进展和追踪报道的深入,这些有关社会“正能量”的新闻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原来,它们都是“造假”新闻,所配图片均系“摆拍”。正能量顷刻化为负能量。虚假新闻破坏社会诚信,更为可怕的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他们天真无邪的灵魂受到了玷污,他们的爱心被有意或者无意地给绑架了。
教育下一代,事关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面对虚假新闻与社会道德滑坡,一个沉甸甸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向他们传输什么样的“正”能量?究竟要怎样教育好孩子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从古到今从来不缺乏“真、善、美”,也从不缺乏凝聚、传递、孕育正能量的环境与土壤。策划公司“绑架”爱心救助的商业行为,破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扶危济困的内涵被歪曲,乐善好施的真谛被改写。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把所谓的“真、善、美”进行了精心包装,把其“罪恶之手”伸向了祖国的花朵——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给孩子以真正的关爱,向他们传递正能量,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础。关爱下一代,凝聚传递正能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媒体,有责任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真的、善的、美的东西,譬如,沈阳日报策划推出的《实地见证·雷锋正能量——全国寻访25位雷锋班班长》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为公民,有责任遵守“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弘扬主旋律;作为政府,有责任把媒体更好地规范管理起来,把公民基本的道德素养迅速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