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进继往开来: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广电事业的发展

2013-11-21陈道生

声屏世界 2013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改革文化

陈道生

纵观党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的三中全会都会作出一些重大且带有转折意义的决策,既体现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特点,又为今后工作指明方向和部署任务。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正值新老交替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又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这些问题的正面回应,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集结号”。

新的历史时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特别是广播影视行业如何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促进科技创新,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个方面。全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要判断,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把握进而宣传报道好全会的精神?

首先,通过认真研读,正确理解《决定》中的新提法,把握好学习和宣传报道的主攻方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这些新观点、新举措就是新闻媒体理解把握和宣传报道的要点。比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管理”和“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相同。“治理”强调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治理的主体之一,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更具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涵义。又如“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这样的新观点和新举措还有很多,如“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改革税制、稳定税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亮点。

其次,通过科学总结,深入宣传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新闻报道特别是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讲究具体形象,要有具体的事例和人物作支撑,而《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可能直接规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体制的具体改革。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诸多变化,都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一年来我国的经济调结构、稳增长,在转型发展中逐步进入新轨道;这一年来我国的改革闯深水、涉险滩,一系列抓要害、动真格的改革措施相继推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一年来我国的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补短板、兜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年来我党改作风、树新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党风、政风出现新气象。宣传报道好这些新进展和新成就既是人民群众准确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践基础,同时可以进一步振奋精神、鼓励士气,使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三,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全会精神的新举措、新进展。《决定》涵盖15 个领域、60 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并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改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地各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各地和各领域在发展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体制机制性的障碍,新一届的党中央正是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现实,才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近年来,江西省为了改变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在大力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同时,又把“昌九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作为突破口。这些都是在改革中找出路,以改革求发展的表现。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而“问题意识”和“建设性”恰恰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主旨所在。因此,新闻报道特别是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的改革新举措和新进展,既是喉舌功能所在,也是“走转改”“三贴近”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实现《决定》提出的:“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决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分工细化,进一步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这不仅体现在文化产业和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上,更体现在文化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链延长等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上。①

近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特别是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日益出现复杂化、多样化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而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则体现出其复杂性的一面,主要是因为其事业与产业难舍难分,导致事业和产业都难以按照各自的规律加快发展,由此产生了广播电视台内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如频道频率资源属性、职能、责任的归属与定位矛盾,台属企业的体制架构难以融入事业化管理的框架,人员事业与企业身份混杂,各种人、财、物、资源分配的非市场化矛盾等等。

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需要依托两个支点,一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非经营性和可经营性的区分,两者到位了,广播电视体制的纠结才能解开。第一,进一步推进事业和企业的分离,在宏观上形成互为补充,在微观上形成竞争。新闻、播出、理论研发划归事业性质,这些部门和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可以是财政拨款和广告经营。而除此之外其他的业务都可以实现公司化经营。实现分离后,两大主体互不隶属,但可以通过资本纽带实现融通,即事业主体可以通过投资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主体的管理,实现既合作又竞争的制播分离关系,共同繁荣广播电视的事业和产业。这也实际上是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近些年来致力的方向,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彻底的实施。

第二,严格规范事业法人的行为,让事业法人专心于公共服务,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把新闻、播出、理论研发划分出来形成事业法人,一则可以抑制其市场的冲动,专注于新闻报道,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二则可以通过对播出内容的类型、形式和模式等调研,更好地引导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以市场行为来调控广播影视生产“产能相对过剩”的现状,激发广播影视节目的精品生产。这种以事业法人引领企业法人的机制要通过市场行为来作为,也需要尽快完善内部的公司化治理,实现以成本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决定》所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加快制播分离改革,以创意为中心,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早在2009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电台电视台的影视剧、影视动画、体育科技、娱乐等节目”可进行制播分离。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启动和实现了制播分离改革,部分地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今后应该进一步深化广播影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发挥文化创意的引导作用,加快媒体产业的转企改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可以资金入股,也可以创意入股;可以资源入股,也可以版权入股,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多种资源,培育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这样的新型文化企业可以为广电产业的内容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渠道创新等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种文化产品,成为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活跃主体。

第四,科学规划层级设计,以架构和制度实现管理的有序化,从而保证广播影视生产的核心竞争力。架构和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内部架构和制度,不可能实现良性的管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在成立事业总台的同时,就成立了企业性质的集团,他们借鉴韦尔奇在通用公司创立的事业部制度,总台设事业性、综合性、产业性和服务性四类九个事业部,②各部门业务定位和岗位职责清楚明了,为实行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得近两年江苏卫视在全国持续地保持着影响力。设置架构和创新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架构设置和制度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加强维护和因时因势的合理调适,才能保证架构和制度的科学性以及正常的运行。正所谓“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兴起于20 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正在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广播电视是现代声光电技术发展的产物,广播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无声世界,电视使得抽象的信息传递生动起来,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曾经的拥趸远离了广播电视。是他们喜新厌旧,还是广播电视抛弃了他们?广播电视几十年一贯制的单向传播、线性传播与网络媒体的双向互动、信息形式多样,智能移动终端的便捷、人际性传播相比,离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应该说,广播电视行业是以科技发展起家的,其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所有的人员比例构成中排首位(工程技术人员151884,编辑、记者142297、管理人员131449……③),拥有“天上数颗星、地面两张网(无线和有线)”,2010年已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6 万座……这样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家底,却在信息传输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科技创新乏力,原因何在?条块分割、互相封闭、科技投入效率低和资源浪费,这一当前科技领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其主要原因。这些年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人们对科技引领发展寄予很大期望。但前不久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四成科研资金用在项目上,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分析起来,科研经费部门管理、科研活动分割封闭,是导致经费流失、滋生学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科技体制的过度行政化问题。④《决定》提出“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应当说一剂对症良方。

广播电视科学技术的研发缺乏前瞻性,无线电视广播传输的“数字红利”,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中APP(应用程序)的开发等仅仅出现在书面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现象,是其滞后的又一大原因。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也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来引领。以北京中关村为例,30 多年来,一批科技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2012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2.45 万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000 家,一些企业还成为新兴行业的国际标准制订者。⑤总结其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创新“跟着市场走”,以市场导向的研发机制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预测,下一步广播电视科研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从而实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需要注意的是,《决定》是纲领性文件,不是具体体制制度设计,关键是把握内含的政治理念,确立的是价值坐标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引入改革的洪流,既作追随者,同时又作开拓者,对于广播电视工作者更显重要。

注释:

①刘 阳:《文化体制 改出繁荣新气象》,《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

②李盛之:《产业强台三论》,《南方电视学刊》,2013(4)。

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60 页。

④⑤经济日报评论员:《科技创新要“跟着市场走”》,《经济日报》,2013年12月03日。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改革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改革之路
谁远谁近?
改革备忘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