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影视主体性建构:海南建设国际影视旅游产业基地发展及对策研究

2013-11-21冯建章三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博士

电影评介 2013年10期
关键词:影视业影视剧题材

□文/冯建章,三亚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博士

中国文化中一向有“沦落天涯”一说。“天涯”之寓意在于“遥远”,远到“天边”,在于脱离母体的“落寞”与“孤独”。“天涯海角”作为一个地标,无论三沙市的设立与否,都是国人心中的国之“南极”。唐宋之世,海南是贬官之地,被贬的官员到此,一般也就只有“苟活”的份了,唐代被贬宰相李德裕就曾发出“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的感慨由于离文化中心的空间距离和自身经济不彰,二十世纪前半期,海南岛并没有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兴起而进入影视界的视域,虽然引领时代的宋氏三姐妹的桑梓在海南文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南岛风云》、《椰林曲》、《红色娘子军》、《碧海丹心》、《海霞》等在海南岛的拍摄,海南岛不但进入了中国的影视界,而且因为其特殊的位置,开启了建构“自身”影视主体性的尝试。但此主体性囿于历史语境,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质,但多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话语。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又整体淡出了影视界,此二十年跟海南有关的影视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有的几部,也不为民众所知。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提出和构建,随着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影视界又再次观注海南,据说每年来海南取景的影视剧都有上百部,如《非常接触》、《周恩来万隆之行》、《中国特警》、《海滩》、《雪白血红》、《白领红尘》、《霹雳彩虹》、《世纪突击》等,这极大地提升了海南的知名度,促进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构。且有的影视剧复制了《无极》之于香格里拉、《阿凡达》之于张家界等的“旅游文化”建构模式,如《五指山之恋》之于五指山、《非诚勿扰2》之于“亚龙湾森林公园”、《Hold住爱》之于“尖峰岭”、《101次求婚》之于“海棠湾”等。具有“天然摄影棚”之称的海南成了中国当代影视界的最爱。众多的影视剧虽来海南取景,但总体上没有形成海南影视的主体性。如果说有,也只能勉强能贴一个“无主体性”的主体性——“影视花瓶”——标签。

关于海南影视主体性建构的话题,也许原本没有作为“谈资”的可能,因为海南太小,因为海南的影视业不成气候,也因为国产影视不景气等等。但随着三亚海棠湾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和海口长影海南世纪城等项目落住海南,这为我们谈论海南影视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立足于海南影视的现状,我们认为海南未来的影视业要发展,必需要建构其主体性,而不再仅仅是中国影视,乃至发展为世界影视的“花瓶”,而其如若要建构主体性就必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本地影视人才培养与影视体制的建构

本地各类人才的匮乏一向是海南发展的瓶颈,这与海南发展的历史有关,毕竟海南建省历史不长,也与当下海南的教育水平有关。而在海南,影视产业作为“零基础”产业,更是人才匮乏的重灾区。(王圣:《海南影视产业基地研究综述》,载《电影评介》2012年12期,112页)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南本土文学人才的匮乏。我们可以从海南历任文联主席的出生地看出,如韩少功是湖南人,朱寒松是黑龙江人,而现任文联主席张萍祖籍辽宁等。虽然海南的外籍作家可能会以海南本土为创作素材,但文联主席外籍化,起码可以说明海南本土没有为自身的文学界培养出领军人物。海南本土文学界全国知名的作家寥寥,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二是海南编剧、演员、导演、后期制作以及市场运作等各方面人才匮乏。在海南具有影视制作资历的公司不少,但母公司属于海南本地的却很少,而那些属于海南本土的影视制作公司,如海南广播电视影视有限传媒公司、海南天宇影视有限公司等其不但都是近年来才注册成立,而且其制作的影视剧,如果按票房来衡量,只有“羞羞答答”的份;三是海南本土高校影视制作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海南的高校不多,而能够培养影视人才的院校只有海南大学,其属下的人文传播学院设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但此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对当下的海南影视业贡献不大。对于人才匮乏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外乎两途,即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不但要引进演艺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高校和市场的培养力度。只有拥有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海南的影视主体性建构才具有了可能性。三亚海棠湾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海口长影海南世纪城等项目落住海南,固然将会为海南的影视人才提供市场机制,但高校本地影视人才的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仅靠海南大学影视专业培养人才还远远不够。今年来,三亚学院设置了“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应该有培养影视人才的自觉和担当。

海南影视人才引进固然需要市场机制,但政府的影视业机制建构也是重要的一环,甚至左右着海南影视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当下“政府与社会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分开”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在海南影视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还没有资格“无为而治”,因为在转型的社会,属于政府行为的影视机制还处于一片空白。比如外来的影视公司来海南拍片如何得到地方的支持、影视如何为海南的旅游文化建构服务等,基本还处于个案性一对一的洽谈,政府基本上不作为。(孙慧:《美上银幕:三亚城市营销新路径》,载《海南日报》2012年7月12日)

二、海南人文历史题材的挖掘

历史题材是影视的主要题材之一,为建构属地的历史文化、为让受众了解属地的人文历史具有很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海南影视业对于历史题材的挖掘,囿于历史的原因,多为革命题材,其它题材,特别是更久远的历史题材挖掘严重不足,可以想起来的只有《冼夫人在海南》等不多的几部,跟鉴真、苏轼、海瑞、宋氏三姐妹等有关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几乎跟海南无关。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机制的形成,革命题材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青春雷锋》在太原和南京首日均遭遇零票房,不能不引起影视界的警觉。

海南影视如何挖掘海南自身的人文历史,成为未来主体性建构的一大课题,也是三亚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和海口长影海南世纪城一南一北两大电影主题公园发展的历史机遇与使命。就历史题材而言,海南有着丰富的资源,如:海南黎苗回汉等各族群先祖如何迁居海南岛、各地族群特有的民间故事、唐宋两代的贬官文化、明清两代的科举文化、海南儒佛道文化的传播史等,都是未来挖掘的很好题材。再具体点说,比如李德裕、赵鼎、胡铨、苏轼、王仕熙等在海南的故事,全真教玉白蟾的故事、黄道婆的故事、“破天荒”的故事、“九段线”的故事、众多海盗的故事……以及许多以海南本土历史为题材的琼剧如《下南洋》、《冼夫人》、《苏东坡在海南》、《红树湾》、《状元桥》、《鉴真大和尚传奇》等都可以改编为很出彩的影视剧,比那些流行的“炒冷饭”题材更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戏剧相比,影视将会以其艺术形式特有的魅力和传播优势,让世人更好地了解海南。海南影视业的良性发展是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一环。

三、海南未来文化的建构

纵观国际旅游名胜多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如宗教文化之于巴厘岛、土著文化之于夏威夷、玛雅文化之于坎昆、奢侈文化之于迪拜、电影文化之于戛纳、迷幻文化之于芭堤雅等。“国际旅游岛”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三个多年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但“国际旅游岛”作为一个概念还缺乏文化内涵。而影视业作为文化的支柱产业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建构“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的重任。我们认为海南的影视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国际旅游岛”的内涵。

1.原住民与新移民文化

黎苗回汉等各原住民族群共同开发了海南岛,影视业应该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国际旅游岛建构”下原住民的情感生活,让海南各族民众的生活展示在荧幕上,让大陆、港台乃至世界了解真实的海南,乃至喜欢海南。艺术是生活的记录,香港和台湾建构了独特历史文化,与其海量的具有“主体性”的影视艺术作品分不开。海南当下的影视界也曾做过同样的努力,但还远远不够,如《渔火真情》,该剧反映了现代渔民生活的美景,讲述了大学生郑海燕回海南家乡,带领村里年轻人,开展高科技养殖、保护海洋生态发展的故事;又如《毕业那年》,该剧是一部校园励志电影,涉及了大学生乡村支教等情节。这些影视剧还如粒粒有待发芽的种子一样,远远没能反映海岛各族群的全面生活。

在取材于原住民生活的同时,影视剧也应该反映新移民的生活和心理纠葛。新生代的移民为海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海南融入现代性洪流的主要元素,同时他们的社会经历和情感矛盾也体现了当代中国从“定居时代”向“移民时代”过渡的特质。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移民都会有很多“故事”,都成为了当代影视的题材,比如“闯关东”、“走西口”、“填四川”等。新移民的生活与心理迁变应该成为海南影视的一大题材。这对建构海南的文化主体形象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取材于新移民生活工作的故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蓝调海之恋》讲述在三亚工作和生活的几位俊男美女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如《天使的幸福》讲述了一个单身妈妈李晓涵与一个优质医师安杰罗之间完美动人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又如《没有冬天的海岛》讲述了一群年轻人成就“海南梦”的故事等等。

2.海洋文化

中国正在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转向后工业文化,并且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愿景,但反映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影视剧并没有凸显出来。也许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当下的影视剧具有一种“大陆型”的特质。海南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几千年的海洋生活史,特别是随着深海渔业、南海军事、海洋油业、豪华渡轮、公海博彩业的发展,相信“海洋”题材的影视剧将会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中国的移民史上,明清之际的“下南洋”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但是当代的影视界很少触摸。对华人开发东南亚的历史进行取材和拍摄,对补充中华文化“海洋文化”元素不无裨益。这对建构“海洋强国”具有内涵深化的功用,对建构海南的文化内涵也属必然之义。而现在热播的电视剧《下南洋》仅仅属于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加“爱情”题材,不要说没有主题的新意,更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明清“下南洋”题材,对“海洋文化”的建构缺少助力。关于“海洋影视”是当代海南影视研究的很好课题。

3.后现代文化

旅游业属于服务业,其文化属性属于后工业。国际旅游岛的建构将主要发展“后工业文化”,在海南举办的许多活动,都打上了后工业文化的烙印,比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世界小姐总决赛、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海峡两岸热带兰花博览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亚洲高尔夫球三亚公开赛、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环海南岛大帆船拉力赛、TCL高尔夫精英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南山大佛开光大典活动等。(张佑林,张晞:《三亚城市文化定位与规划研究》,载《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6期,32-35页)但这些活动,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成了海南人自己的自娱自乐,没能展示给世人,也没有内化为文化内涵。以影视来展示这些旅游文化是旅游影视的应有之义,这不但可以把一个后现代的海南岛展示在世人面前,强化海南岛的迷人和魅力,而且可以通过累积为一种文化内涵。但以这些活动为题材或者为取景对像的影视剧似乎还不多。

有了影视人才和好的题材,海南的影视主体性还未必能建构起来,影视反映的主题也是成功与否的一大关键。最近上映的《当海南遇上潮州》是一部新加坡新锐导演韩耀光以低成本拍出的爱情喜剧。它以非职业演员担纲主角,他们虽不是帅哥美女,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成功就在于对人性深处的诠释。也反映了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以及社会宽容度的加深。《非诚勿扰2》作为一部成功的旅游影视剧,固然有明星效应、三亚旖旎的风光、电视节目的边际效益,但也离不开它主题的时代性、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深刻性。

猜你喜欢

影视业影视剧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行业步入大数据时代
由互动到嵌入产业链:出版业跨界影视业的模式变迁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