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靓色、音乐力量和草根命运:故事片《非秀不可》导演笔记

2013-11-21钱路稢峨眉电影集团二级编剧导演

电影评介 2013年10期

□文/钱路稢,峨眉电影集团二级编剧、导演

钱路劼,199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的影片有:《天机》、《猴拳宗师》、《一级红色预警》、《鏖兵天府》、《食人草》、《午夜旅馆》、《非秀不可》等。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喜画》、《不该恋爱的春天》、《两个人的季节》、《极限穿越》等。论文有《<天机>导演阐述》、《<鏖兵天府>:60年前那段动人的往事——导演随笔》等。作品获全国、省、部奖多次。

一、剧本:编剧的叙事和导演的叙事

我从来都这样认为:尽管分工和侧重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编剧的叙事还是导演的叙事,最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成对你的人物和故事的电影化叙事。因为你写的、拍的不是其它,而是电影。

斯坦利·梭罗门在《电影的观念》一书中说:“从根本上看,叙事电影是由经过挑选的许多现实画面组成,并按照一定顺序安排这些画面,使之变为事件、活动、思想和感情。”(《电影的观念》,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版,1-2页)

在电影的整个创作生产流程中,编剧的首创性和重要性,必须尊重,毋庸置疑。因为他绘出的是未来电影的第一张蓝图。未来影片的主题、人物、情节、风格样式,乃至一些重要的对话、细节等,都是由编剧在他的剧本中,首先创造性地孕育和写出的。

但“对于一个优秀的剧本来说,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二是要电影化地加工这个故事……没有这一步,编剧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那能否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就很难说了。”(《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詹妮弗·范茜秋著,王旭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3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编剧和剧本都能做到这一点的。非电影化的叙事,使许多好的故事或故事种子,夭折于剧本创作阶段,或产下一个缺这少那的伪劣品,根本无法生根发芽,更说不上开花结果了。

于是,在当前国内影坛上,这样情况便经常发生:导演简单地否定编剧的原创性劳动,甚至粗暴地取而代之,使自己变身成为编剧,以“万能者”的身份,集编剧的叙事和导演的叙事两大重任于一身。道理勿用多讲,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做法是,导演认真地研究并充分尊重编剧的原创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或较优秀的剧本的原创性叙事,对其在主题立意、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冲突处理等主要叙事元素上所提供的蓝图,进行认真的分析、吸纳和定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导演叙事的优势,以其特有的蒙太奇武器和镜像语言,调动画面、构图、色彩、光影、声音、剪辑、节奏等一切电影特有的艺术手段,深化主题,鲜活人物,凝练冲突,精彩故事,丰富细节,巧妙节奏,尽可能地完善其电影化叙事。

我们的剧本《非秀不可》是一个很好的电影故事片的创意和选题。更可贵的是,它孕育在李宇春、张靓颖等“超女”成名之后不久,远远在以《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火爆全国荧屏之前。然而,遗憾的是,它一直难产,一拖就是几年。在我接手的时候,《中国好声音》等已红得一塌糊涂,什么“盲选”、“亮灯”、“转椅”、“导师”、“学员”等已成为荧屏上下热得不能再热的热词。

前有“超女”大火,后有“中国好声音”夹击。以一容量只有部100分钟左右的低成本的电影故事片去揍这个热闹,岂不是自出难题,自讨没趣,以卵击石?但它又不得不做。这便是本片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我在仔细地研究了它的几稿被否定了剧本后,发现在这些编剧的叙事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依葫芦画瓢地堆砌各种选秀素材,简单浅表地摹写生活,特别是没有电影化地来讲述它这本来就不够精彩的故事。

为完成这次创作,应邀介入了编剧后,我明白,不得不加上了另一种身份,但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如何处理编剧的叙事和导演的叙事。

在反复研究原稿,尽量发掘出其覆盖在泥沙下的金砾的基础上,我们终于提炼出“青春靓色、草根命运、音乐力量”12个字。我和我的合作者都认为,这12个字,是本片的魂,是其编剧叙事和导演叙事共有的目标和核心。两者的和谐与共振找到了。下一步更艰巨的任务便是,在剧本的修改、重写以及导演的整个创作劳动中,如何尽最大努力,来解决其电影化的问题。

二、人物:众生世相的勾勒与草根命主线运的

“格里菲斯像一个讲话缺乏条理的预言家,使用的是含义不太明确的电影语言。卓别林早期的作品却是惊人的清楚;他那些老滑稽戏仍然让人感到新鲜和亲切,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变得陈腐。卓别林之所以能打动几乎任何地方的观众,主要是因为他创造了富于人性的人物。”(《电影的创作过程》,(美)约翰·霍华德·劳逊著,齐宇、齐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40页)

翻开任何一部论述电影创作的书,我们都会读到像上述约翰·霍华德·劳逊那样,对电影塑造人物、书写人物命运重要性的反复阐释。

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获得者、电影《雨人》的编剧巴瑞·莫罗也说:“电影大多数是在讲一些普通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却实现不了。追求一次,没有实现,再追求,又没实现,玩命追求,还是实现不了。一直到最后,快没希望的时候才实现了。”(转引自崔永元:《大师的幸福感》,载《成都日报》2013年1月1日)

话虽非常直白,但告诉我们仍然是,我们所有做电影的人所必须懂得的一条金科玉律和一个基本道理:

电影必须写人,而写好人物最好的办法,便是写出人物命运。

对于《非秀不可》这样的热门题材来说,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全民狂热、草根翻身、一夜成名、毒舌评委、可怕黑幕、媒体作祟、师生恋情、舆论诟病等等……都非常精彩,都可以入戏。

然而,为了坚守我们在接手本片时的追求和初衷:在坚持传递其正能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真实独特地在银幕上鲜活地再现21世纪初中国式选秀活动之一隅,我们毫不犹豫地摒弃了李宇春、张靓颖之类当红歌星的成长,或《中国好声音》导师和学员们那些俯拾即是的故事,而坚定地将写草根,写草根命运,始终放在我们人物塑造的首位。

这是一个真正的无名小卒——一个来自贫困山区农村放映员家庭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晓雯,在某音乐之城一次选秀活动中的际遇。

但是,为克服一条主线的单一,更真实地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写出火爆荧屏的各种选秀活动中,那些各具特色的芸芸众生,我们必须将以下一些人物和矛盾线,有机地组织纠葛在晓雯的命运主线内:(1)晓雯与已有“小有名气”的酒吧女歌手林娜的结识、矛盾、冲突线。(2)晓雯与被音乐和选秀伤了的小伙子阿杰的结识与爱情线。(3)阿杰与林娜昔日的爱情线。(4)林娜与秘密包养她、并曾经成为此次选秀活动幕后最大赞助商、房地产老板艾明的感情纠葛线。(5)艾明与其儿子、从海外归来的歌手艾米的矛盾冲突线以及艾米参赛的情节线。(6)平面媒体人牛主编以及年轻娱记老荀和“萌式”女实习生nemo追踪此次选秀及揭露艾明一度操纵的黑幕的情节线。

从已完成的影片来看,以上这六组人物和矛盾冲突线,果然大大地丰富了故事,有力地扩展了作品所展示的生活面,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与感染力。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更接地气。同时,一些很好的喜剧效果,也随之而来。

顾此失彼,是我们常犯的毛病。以上六组人物和矛盾的加入,虽然给影片带来了上述好处,但我们在仓促中,又相对削弱和忽略了晓雯命运这条主线。现在回头来看,从剧本到成片,对于晓雯这个草根的成长,即她所受到的外界及自身的阻扰和压力,写得是不够的。如果她不这样顺,再有着几番令人荡气回肠的波折和命运。这部戏还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更感人,更好看。是以为戒。

三、影像:斑斓的都市时尚和炫目的青春靓色

《非秀不可》是一部都市剧、青春剧。炫目和时尚应成为其最鲜明的影像特质。镜头下,那些喧嚣斑斓、纷繁复杂的都市;那些流光溢彩、变幻多姿的光影;那些活力四射、创造无限的青年,那些四处奔忙、脚步匆匆的人群,都应在我们的银幕上,得到电影化的鲜活呈现与多彩反映。

在90年代,有人曾武断批评说,在中国影坛上,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都市剧。当时一位正处于鼎盛期的名导很不服气,心想,俺就拍一部给你看看。于是,就有了一部由美丽时尚的海滨城市,几位当红明星和一个风趣并有爱情故事所组成的,颇有喜剧味的都市剧。

然而,影片拍出来了,一个非常漂亮时尚的都市剧的壳也出来了,却仍然受到批评者尖锐的诟病。他们说,故事、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乃至服装、化装等都确实非常城市化了,但整部影片骨子里仍然是“农民的”。因为其中几位主要人物,其骨子里的思想、行为、性格还完全是“一根筋”似的“农民”。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闲话电影史,更不是为了贬低谁,而是为了提醒我在摄制组所有合作者们:真正的都市电影,不在于它的皮,而在于它的魂;真正的青春电影,不在于它的表,而在于它的神。

因此,我希望我们摄制组的全体同仁们,特别是摄影、照明、美术、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等部门的哥们,必须明白:我们要创作的《非秀不可》,应该是一部在影像风格上,闪耀着斑斓的都市时尚和炫目的青春靓色的真正的当代青春电影、都市电影。

电影视觉理论研究指出:“电影诞生伊始,像列夫·库里肖夫这样的电影理论家就一直努力了解人眼对于视觉刺激的反应。经研究确认最重要的一些元素有:亮度、色彩、大小、形状、动作、速度、方向。经过精心设计,这些元素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及情绪反应。”(《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前揭,41页)

因此,我希望我的摄影、照明、剪辑部门的同事们,拿出你们的聪明才智,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运用你们手中的镜头和光影,抓住塑造人物的根本,以丰富的视角、斑斓的色彩,迷人的光影、不停的运动,以及后期快节奏的剪辑,把我们现代大都市的斑斓、明丽、多姿、时尚,把晓雯为代表的80后、90后音乐青年们的青春、热血、开放、向上,在银幕上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一句话,一定要要叫人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对于视觉媒体,场地提供了巨大的叙事潜力。场地可以强化戏剧性,暗示类似和对比,帮助阐述人物,还可向观众展示从未去过的地方,不用只言片语。”(《电影化叙事——电影人必了解的100个最有力的电影手法》,前揭,321页)

尽管我们的投入有限,但我希望我们的美术师在选景时,要将我们故事尽可能放在我们繁华都市最美最有特色的地方。特别是现名“东郊记忆”的原东区音乐公园。这是将一座原大型国有企业厂房旧址,创造性地改造成的一座音乐公园。它将50年代的中国工业文明和21世纪中国现代都市文明非常巧妙地缝合起来。作为我们的主景点,它不仅非常契合我们的人物和主题,而且有着非常深厚而巧妙的寓意。再加上川西风格、有山有水有树的著名黄龙溪古镇以及青春风采十足的大学校园。真是天助我也!

我们的美术师不用再踏破铁鞋无觅处地到处跑了,需要是如何用他们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锦上添花地将这部低成本影片的影像,做得更加时尚夺目,多姿多彩。

《非秀不可》不是一部大卡司电影。与剧中人物的年龄和身份相吻合,我们大胆地全部启用新人,用的全是北电、中戏、上戏等在校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服、化、道的任务是在导演的统一构思下,在美术师的率领下,如何将他们不同的青春美、性格美,不同的个性、经历、遭遇表现出来。千万不能庸俗,不能浮艳,更不能矫情。让这些人物,人见人爱,因为他们青春、真实、明朗、自然、阳光、聪颖、坦诚、向上、火热。

审美价值和影像风格的统一和确认,让我们各创作部门成为合力。

四、音乐:对于类型片的强烈憧憬与遗憾

关于类型电影,眼下已成为国内学界和影界越来越多地议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有人甚至喊出了“中国电影的出路在类型片”的呼声。

按照学界的说法,“所谓‘类型’或‘类型电影’,弗兰克·毕弗认为:‘‘类型’是指表现相似风格、相似主题和相似结构关系的任何一组电影的术语’。也有研究者认为:类型电影就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西部片、强盗片、恐怖片等)的要求和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是‘在美国好莱坞发展起来,在世界许多国家盛行、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转引自《电影导演与文化思辨》,峻冰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113页)作为创作者的我们,无须像学者们那样,去严格地研究、推敲、讨论关于类型片的界定及特质,只需简单回顾一下类型片自诞生以来,对美国好莱坞及世界电影的不断进步和蓬勃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以及近年来对中国电影越来越大的影响,便可知它们是如何“从内容和风格都为电影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转引自《电影导演与文化思辨》,前揭,113页)

有研究者指出,“近来火爆的电影《画皮Ⅱ》、《失恋33天》、《泰囧》、《十二生肖》等有着许多共同的规律,重要一点它们都是当下类型片,符合类型片创作规律。”(金燕转引自《中国电影报》2013年1月24日第23版)《泰囧》编剧束焕也谈到:“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公路喜剧片。为了写好这类片子,主创研究了许多同类电影,如《午夜狂奔》、《预产期》、《第八天》,甚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都可以算作公路片。这些电影有简单明确的套路,比如两个陌生人在旅途中邂逅,人物关系不断发展变化,最后达到戏剧冲突的顶峰。”(束焕:《主创与专家对话:<泰囧>为什么这么火?》,载《中国电影报》2013年1月24日第23版)

我一直期望能有机会做一部很纯粹和极致的类型片,从而能取得一些在现有条件下做类型片的经验。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能如愿以偿。

《非秀不可》让我立刻想到了在好莱坞的各种类型电影中的歌舞片。它和西部片、警匪片、强盗片、灾难片、恐怖片、科幻片、喜剧片等一样,早已成为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好莱坞最成熟类型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雨中曲》、《音乐之声》、《红磨坊》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非秀不可》虽然是一部有关音乐题材影片,但它是无法做成这样典型的类型片的。不过我想,这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的机会。我们应尽最大可能借鉴好莱坞类型片经验,特别是歌舞片的经验,把它做得更好更精彩更感人。这就是我提出的“充分发挥音乐力量”的又一条创作原则。

于是,我们决定,在本片中,虽然不能舞,但要充分发挥唱的特点,即不仅要唱得好,唱得精彩,为全片带来强烈的音乐色彩,而且要成为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的重要手段,并以此大大增强本片的观赏性。

为此,我和词曲作者王翼、祝子、陈渝一起,为全片设计了五首歌,并且将其有机地安排在剧情的推进的各个关键性节点。

从片头第一首歌唱青春和理想的《奋斗的小鸟》,到林娜在小酒吧主唱的《80后女孩》,再到流露晓雯心声的《七彩的梦》,再到艾米ruabo风格的《别回来》,以及最后高潮的中晓雯在闯入决赛时所自编自唱的《让风带我飞》。这五首不同的歌,都以不同的风格、情绪、节奏、旋律,唱出了几位男女主人公在人生和音乐中的欢乐、痛苦、憧憬、失败和波折。

“关于爱,我不明白……”“冷雨不冷,有梦的心里照耀着太阳……”“无数次期盼彩虹的光,请给我力量……”“don’t back走了就不要回来,don’t back……”“滴滴答答,时间的表达,年复一年,慢慢长大……”愿这些80后、90后青年男女真挚、坦诚、个性、可爱的歌声,在我们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中,引起最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