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追求现代戏人物的艺术审美
——我在小淮剧《鸡村大事》中演蔡花

2013-11-21许晴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代戏程式村官

■许晴

自觉追求现代戏人物的艺术审美
——我在小淮剧《鸡村大事》中演蔡花

■许晴

中国戏曲,在以歌舞演故事的流程中,绵延不绝地渗透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审美。中国戏曲的艺术审美,涵盖着主题的隐藏之美,叙事的线型之美,结构的递进之美,冲突的张力之美,语言的韵律之美,人物的丰厚之美……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局部具象审美,构架起中国戏曲特有的烙上民族文化烙印的艺术审美。

在中国戏曲的审美中,舞台人物的丰厚之美,支撑着一出戏、一个剧目的主体审美。

现代戏,是建国前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逐步兴起的一个戏曲题材样式;在现代戏的演绎中,如何让人物在具有艺术审美的框架下,体现出时代属性与生活特性,多少戏曲演员作出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是一名地方戏普通演员,在长期的舞台历练中,始终要求自己演人物、塑性格、显个性,自觉追求现代戏人物的艺术审美,2012年,为参加第七届江苏省小戏小品大赛,我供职的涟水县淮剧团,创作演出了小喜剧《鸡村大事》(编剧:袁连成,导演:将宏贵),我在剧中有幸扮演了女主角、老村官蔡花。《鸡》剧讲述了当代苏北乡下一个偏僻的村落田庄,为响应县里号召“村长及书记主任‘一肩挑’”,老村官蔡花欲与大学生村官常萤萤公开竞争田庄“书记主任‘一肩挑’”,而蔡花是常萤萤的婆婆,常萤萤是蔡花刚过门的儿媳;老公公“老泥鳅”为防止家丑外扬,提出搞一场“家庭预选赛”,淘汰者自动退出村里的公开竞争,“矛盾解决在家庭”;老泥鳅之举分别迎合了蔡花与常萤萤,于是,一场看似农村基层干部践行政治文明的主旋律戏,浓缩在一个夜晚、一个家庭、婆媳之间,小戏徐徐铺开了两代村官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诉求。剧作者充分运用乡言俚语、挖掘喜剧属性,为二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表演空间和艺术张力。

如何演好新农村里的老村官蔡花,如何自觉追求现代戏人物的艺术审美?拿到剧本,我便开始了艰难的表演创造之路。首先,我认为蔡花是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党龄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村官,她从计划经济走来,经历改革开放春潮,既有陈旧的文化观念,又有农村老一批基层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追求;既有旧思想的固步自封,又有新时代的口头渴望;对自己退出乡村政治舞台,心服口不服。于是,为了活色生香地演绎好“这一个”老村官的艺术形象,我着手从三个方面塑活人物,彰显审美。一.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剧本的文字讲述重在语言的准确与精彩,剧本文字是平面的、理性的,而台上语言则是立体的、感性的,我与编剧一起调用大量的适合蔡花人物身份性格的乡土语言,尽量回避人物语言的空洞与概念,精心选择那些既有苏北乡村方言质感又能准确勾勒出人物语言形象的俚俗之词,使人物在轻松活泼的语言讲述中完成艺术形象的基础塑造。二.彰显唱腔的抒情化。在蔡花的唱腔处理上,我要求自己尽量回避技巧的运用,把重点放在唱腔的情感讲述上,每一个字词、音符都承载着蔡花这一个老村官对过去岁月的眷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声化作情,音融于情,用声腔铺陈出一幅人物的情感画卷,声是外壳,情是内核,声是符号,情是华章,声腔彻底变成了人物情感倾诉的主载体。三.强调表演的程式化。为了使现代戏中的人物既是生活的,又是戏曲的,我与导演沟通,在蔡花的肢体语言中,大量运用了戏曲程式。根据语言和唱腔的规定情景,尽量用程式化的再现代替呆板式的表演,而程式的运用又贯穿着生活的律动与乡土气息的盈动,流畅的程式、诙谐的程式、唯美的程式使人物形象极具飘逸、神韵和丰厚。由于我在蔡花的人物塑造中,注重了语言的生活化,彰显了唱腔的抒情化,强调了表演的程式化,因此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小淮剧《鸡村大事》参加第七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决赛),荣获优秀剧目一等奖,我个人荣获优秀表演奖。

艺术创作路漫漫,我将永远自觉追求现代戏人物的艺术审美。

猜你喜欢

现代戏程式村官
唱村官
增程式电动汽车能耗仿真分析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中国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研究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集 思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观演”的革命:舞台假定性与戏曲现代戏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