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3-11-20安静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经济

文|安静赜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决定》精神,全面贯彻《决定》关于深化经济改革的要求部署,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是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的核心所在。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对内蒙古自治区更具特殊重要意义。

立足欠发达基本区情,解决发展不足主要矛盾,必须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跨域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放在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欠发达基本区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从经济总量看,我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6万亿元,仅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从居民收入看,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发展阶段看,我区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较低阶段,尽管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一半,城镇化率提高到56.6%,但“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占很大比重,反映工业现代化水平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大中城市发育不足,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不高。从地区发展水平看,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接近六成,其余9个盟市总量只占全区的四成多一点。总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发展水平的任务仍很艰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任重道远。立足我区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解决发展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我区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适应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分析当前国内外环境,我区发展既有不少的机遇与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支撑以往我国高速增长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出口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开始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和成本的约束日益强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经济已经从两位数增长阶段开始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我区经济放缓趋势也十分明显。与上年相比,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全国的位次从全国的第5位下降到第13位。当前我区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到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分析我区经济下行的原因,表面上是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暴露出来的则是我区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方式落后、动力活力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区已经进入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唯一的出路就是把经济下行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不失时机地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根本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必须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进了全面部署。全面改革不等于没有重点,必须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实践证明,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就可以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促进各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对我区来讲,只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才能推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各个领域深入破题,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二、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是《决定》的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线,也是我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决定》在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尽管我区非公有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和周边很多地区相比,自治区非公经济无论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成为我区经济效率不高、动力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来抓。按照《决定》要求,要切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拆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切实抓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等支持鼓励政策的落实,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和推动本土企业与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地区综合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近年来,我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一些领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为此必须按照《决定》部署,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努力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地方性商业银行、投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促进形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体系,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拓经济持续发展新空间。我区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农牧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农牧业,但传统农牧业的增收潜力十分有限,要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要在稳定土地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牧区发展合作经济,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牧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允许农牧民以土地和草场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利,包括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通过抓紧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牧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区内部毗邻八省区、外接蒙古俄罗斯,有19个对外开放口岸,处于我国向北开放的战略前沿,具有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但是我区经济外向度低,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微乎其微,相对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巨大的区位优势和潜力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决定》提出,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所有这些,在当前我区资源型产业市场约束增大的背景下,无疑为我区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与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相结合、加强经济合作和开展各方面交流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利用俄蒙能源资源、承接国内资金技术、实现深度合作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培育发展开放性经济发展新优势。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决定》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意味着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按照《决定》部署,一方面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把工作重点从过去冲在第一线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转向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上来。政府要更多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要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抓紧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从制度上保障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履行职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针对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决定》部署,结合我区实际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适当压缩自治区本级长年累积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较大部门的财政拨款预算总额,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决心大幅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较大幅度“合并专项,扩大一般”,将适合盟市、旗县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盟市、旗县管理,为盟市、旗县政府更好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探索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协调推进中央企业在内蒙古的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实行税收属地化管理,逐步形成资源开发中政府、企业、当地群众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我们一定要把贯彻执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结合起来,按照《决定》确立的路线图、时间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努力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努力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