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丁湾护航后28例失眠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

2013-11-20常大川郑良成仇建国包旭芳杨国宏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失眠症总分量表

常大川,郑良成,仇建国,包旭芳,林 军,杨国宏

亚丁湾护航期间,我海军官兵受特殊地理、气候环境及护航任务双重压力的影响,易产生不良应激反应,其中失眠症较为常见。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28名护航归来严重失眠症舰员,经过全面评估及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3版规定的失眠的症状标准:①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②有失眠和积极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2)失眠的严重程度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大于10分。(3)失眠的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病程1个月。排除标准:(1)颅脑器质性病变。(2)肝肾功能异常。(3)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史。根据上述标准入选病例均为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护航归来并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均为男性,共28例,年龄19~37岁,平均(26.4±4.60)岁;病程2~16个月,平均6.8个月;PSQI评分10~20分,平均(12.07±2.92)分。

1.2 方法

1.2.1 数据采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临出院前(第3~4周末)进行2次数据采集。

1.2.2 检测指标 (1)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使用美国Polysmith公司生产的36导联PSG监测及分析装置,参照国际睡眠分期标准判断睡眠分期[1],并由同一名受训技师进行检查,通过计算机辅助产生实验所需要的睡眠参数。实验条件:无干扰的单独屏蔽睡眠监测室,遮光、安静、室温18~25 ℃、湿度50%~70%,卧具舒适,配有紧急呼救和通话装置。监测主机另室放置。每次PSG记录前进行生物定标,以确定电极安放位置是否合适,并记录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基础值。记录指标:①总记录时间(TSR):由熄灯入睡至开灯起床的时间。②总睡眠时间(TST):从睡眠开始至结束的时间,减去睡眠开始后觉醒和体动的时间。③睡眠效率(SE):总睡眠时间与总记录时间之比。④睡眠潜伏期(SL):自熄灯睡眠开始至记录到出现持续3 min任何一期睡眠开始的时间。⑤觉醒时间(WT):睡眠开始后觉醒时间的总和。⑥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包括S1、S2、S3、S4共4期。⑦快速眼动睡眠期(REM)。⑧觉醒次数与觉醒时间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WT,%)。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S1(%)、S2(%)、S3+S4(%)和REM(%)。(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PSQI)检查。该量表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来计分,7个成分得分之和为PSQI总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内成人睡眠质量的参考界值总分定为7分,>7分睡眠质量差,≤7分睡眠质量好。(3)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3]检查。该量表由Zigmond与Snaith于1983年创制,主要应用于综合医院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筛查。其中A代表焦虑项目,D代表抑郁项目,每个项目有4级评分。将2套项目分别相加即得出各自的总分。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1.2.3 治疗方法 (1)睡眠卫生教育及行为治疗:接受睡眠卫生指导、 睡眠限制疗法、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等,具体方法参考美国睡眠医学会认知-行为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方案,并制定执行手册[4]。(2)镇静药物治疗:采用按需用药的原则[5],当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 min服用;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于上床30 min后仍不能入睡时,或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 h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提示多为入睡困难的,给予短效可以快速诱导睡眠的唑吡坦10 mg,睡前15 min口服。(3)心理干预及疏导:对于焦虑及(或)抑郁评分高的患者予以相应抗焦虑、抗抑郁的心理疏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PSG结果表现为: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深睡眠(S3+S4)减少,睡眠效率下降,夜间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片段化。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高,深睡眠比例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减少,睡眠结构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8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x±s)

2.2 治疗前后患者PSQI得分情况

治疗后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得分明显优于治疗前,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8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得分比较(x±s)

2.3 治疗前后患者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

治疗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得分优于治疗前(P<0.01),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8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比较(x±s)

2.4 睡眠结构与PSG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相关分析

以PSG检出的睡眠结构与PSG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作相关性分析,可见PSQI总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S2%、S3+S4、S3+S4(%)、REM(%)、觉醒次数均明显相关。抑郁得分与总睡眠时间、REM时间呈负相关(P<0.05),与觉醒次数呈正相关。见表4。焦虑得分与睡眠结构无明显相关。

表4 睡眠结构与PSQI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γ)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6],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及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其中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多导睡眠图可客观评价睡眠生理变化与觉醒状态的功能间关系,为临床提供睡眠结构、 呼吸事件和心血管功能的客观数据[7]。对于临床诊断不确定或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失眠患者,PSG有助于明确诊断。从本次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看,亚丁湾海域护航官兵中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为:入睡困难,深睡眠减少,睡眠效率下降,夜间觉醒次数增加,睡眠片段化,其中入睡困难表现较为突出。故而笔者使用可以快速诱导睡眠的唑吡坦进行治疗,临床使用证明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8]。

从失眠症致病因素看,睡眠卫生问题和心理行为因素在慢性失眠者中普遍存在,更被现代研究认为是参与或促进失眠慢性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失眠的正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必须包括针对上述因素必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9]。许多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本研究提示抑郁越重总睡眠时间越少、觉醒次数越多、睡眠片段化程度越重,与焦虑评分则无明显相关性,这一结果与以往报道一致[10]。经过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评分随着睡眠的改善得到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主观与客观睡眠的不一致,即多数患者主观感受的睡眠缺失较PSG判断的客观睡眠缺失严重[11]。PSQI得分与PSG检查结果多数项目明显相关,提示PSQI主观评分与PSG客观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的地方,进行PSQI量表评估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对于亚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5]。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的治疗主要针对导致失眠的长期维持因素,通过进行健康睡眠卫生习惯教育和建立合理睡眠观念,改变非适应性睡眠方式,减少自主唤醒和认知唤醒,从根本上改正关于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达到治疗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认知-行为疗法显效时间比较长,一般在治疗4周后开始出现作用,治疗8周后效果才比较明显。很多患者在治疗初期焦虑情绪严重,若病情未得到改善, 会加重心理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这对认知-行为疗法的进程提出了考验。但其作用时间持久,其疗效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可以作为慢性失眠患者的治疗基础,并可长期进行或同其他方法叠加使用[12]。

本研究提示,联合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患者的客观睡眠结构、主观睡眠结构及焦虑/抑郁评分均得到改善。综合治疗能够尽早起效,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药物不良作用,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Rechtschaffen A, Kales A. A manual of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techniques and scoringsystem for sleep stages of human subjects[M]. Los Angels: 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1968: 1- 36.

[2] 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3] Bjelland I, Dahl AA, Haug TT, et al. The validity of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 updated literature review[J]. J Psychosom Res, 2002, 52(1): 69-77.

[4] Morin CM, Bootzin RR, Buysse DJ, et al.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update of the recent evidence(1998-2004)[J]. Sleep, 2006, 29(11): 1398-1414.

[5]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2): 141-143.

[6] 马煊,左月燃,张昕,等.军人心理应激研究及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48-50.

[7] 张熙,王麟鹏,钱小顺.失眠症//张熙.现代睡眠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53-201.

[8] Neubauer DN.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J]. Clin Cornerstone, 2003, 5(3): 16-27.

[9] 李雁鹏,赵忠新.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 2009,38(10):1148-1150.

[10] 张朝辉,张亚林,穆俊林,等.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4(4): 778-780.

[11] 乔波. 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29): 34-35.

[12] 李雁鹏,张鹏,储静,等. 药物、认知-行为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失眠的对照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35(1):83-87.

猜你喜欢

失眠症总分量表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