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学科特色馆藏分析的中文图书采访策略优化研究
——以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3-11-20李大林

关键词:类图书馆藏图书

李大林, 沈 艳

(江苏科技大学 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03)

学科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过程中,结合学校的学科结构设置,对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及优势专业的文献资源进行重点收藏、重点建设、优先投入,使其尽可能丰富、系统和完整,并形成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1]。

图书馆传统馆藏的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2]。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用户评议法、直接观测法、使用标准书目法等。定性评价方法虽然比较简便易行,但评价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主观性。定量评价方法有统计分析法、书目核对法、引文分析法和藏书结构分析法等。由于采用了量化指标和确定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比较科学、准确,但操作较为复杂。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系统综合评价等方法的出现则使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和准确。

中文图书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其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采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图书馆藏书质量及馆藏结构,进而影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因此,从高校学科特色视角加强图书馆中文采访质量优化研究,对于促进馆藏结构优化、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推进高校教学科研质量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科技大学是以船舶学科为特色的高校,笔者以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馆藏结构、图书利用率和读者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与之相关学科的中文图书采访策略进行优化研究,以期为其他具有类似办学特色的高校提供借鉴。

一、特色学科馆藏结构分析

馆藏图书的分类统计是评价馆藏图书结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最为直接的评价方法,又可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图书采访计划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3]。笔者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分类标准和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汇文系统统计输出的数据,选取了2008—2012年入藏的中文图书MARC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5年的特色学科新书入藏品种情况(见表1)。

表1 2008—2012年入藏的学科特色馆藏中文图书一览表

注:在中图分类法中,F表示经济类,TG表示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TH表示机械、仪表工业类,TP表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U表示交通运输类图书。江苏科技大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基本包含在这几类图书之中。

从表1可以看出:F类、TP类图书入藏品种最多,入藏品种数最少的是U类。其原因是F、TP类图书年出版发行量较大,而U类图书出版发行量较小。从表1还可以看出,入藏的几类图书的复本量都在2—3之间,复本量相差不大,这说明学科设置和典藏较为合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读者借阅的不便。文献复本的配置则主要是解决同一时间内不同读者对同一文献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复本数量减少,可增加馆藏文献的品种,从而保障馆藏质量;他如果复本量过少,又会造成较高的拒借率,从而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特色学科资源利用率情况

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倾向。通过定期对馆藏文献的借阅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中文图书利用率情况。一般来说,可以用种利用率、流通馆藏比、流通-册次比来表示。

(一)种利用率

种利用率是指种借阅量与馆藏图书种数之比,即:种利用率=(种借阅量/馆藏图书种数)×100%。2008—2012年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特色图书的种利用率见表2。

表2 2008—2012年学科特色馆藏中文图书利用率表

注:种借阅量是指某种书只有1册被借阅过,即为已使用,借阅种次计为1次;同一册书,当借阅次数多于1次时,仍按1次计算。

由表2可以看出,U类图书利用率较高,F类利用率较低。其原因是U类图书中船舶类出版量较小,入藏量较小,而F类出版量较大,入藏量较多。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用书之一,U类图书具有较高的需求量,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流通-馆藏比

流通-藏书比是指某类藏书流通量占全部馆藏流通量的百分比与某类藏书占全部藏书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在理论上,流通-藏书比的理想值为1∶1,即某类文献的流通量与其在馆藏中所占份额相当。如果这一比例远大于或远小于1时,就需要对馆藏进行调整[4]。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2008—2012年学科特色馆藏中文图书流通-馆藏比见表3。

表3 2008—2012年学科特色馆藏中文图书流通-馆藏比表

由表3可以看出,T类藏书的流通-藏书比略高于理想值,说明该学科馆藏各类基本符合要求。U类图书流通-馆藏比较高为2.08,说明U类图书藏书量较少,需要适当增加。F类图书流通-馆藏比为0.67,说明F类藏书呆滞比较多,需要进行剔除,同时应适当限制该类图书的采购量。

(三)流通册次-种次比

某类图书流通量可以分别用流通册次和流通种次来统计。流通册次-流通种次比可反映读者对某类文献复本的需求,该比例可用于评价馆藏复本是否合理。江苏科技大学2008—2012年学科馆藏中文图书流通册次-种次比见表4。

表4 2008—2012年学科馆藏中文图书流通册次-种次比表

由表4可以看出,U类图书流通册次-种次比较高,复本量需要提高;而F类流通册次-种次比较低,则要相应减少复本量。

三、特色学科馆藏需求分析

国内外有关馆藏用户满意度模型构建与量表开发的研究一般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或属性特征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价,构建多指标的评价体系。笔者选取了比较重要的馆藏丰富性、新颖性、权威性三个指标进行了调查。

馆藏种类丰富性,即馆藏品种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馆藏新颖性,即馆藏是否随某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馆藏权威性,即馆藏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靠性[5]。

笔者就有关中文图书学科特色馆藏情况对读者进行了调查,读者主要涉及我校相关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调查问卷涉及的各项指标的分值均为10分,具体统计情况见表5。

表5 不同读者对特色学科馆藏评价表

(一)丰富性评价

由表5可以看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读者的丰富性评价得分最高,这是由于此类图书是全品种收藏。而评价得分低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读者,这是由于相关专业开设较迟,图书品种收藏较少。总体来说,多数读者对藏书的丰富性比较满意,基本能满足读者需求。

(二)新颖性评价

由表5可以看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等四个学院的读者对图书新颖性评价得分均在9.0分以上,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读者评价得分较低。近5年来,我校图书馆虽然入藏了大量的TP类图书,但因出版发行及流通环节时间长,更新速度较慢,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这说明相关专业的读者对此类图书的时效性有更高要求。

(三)权威性评价

从表5可以看出,多数读者认为馆藏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可靠性,仅机械工程学院读者评价得分相对偏低。这说明机械方面的图书可能更新较慢,相关读者对科研的要求较高,期望值较高。

四、采访策略调整与优化

(一)制定合理规划,调整采访原则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结合特色专业级别、教学科研、图书馆经费及馆藏基础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科特色文献资源收藏原则、标准和采访细则,使馆藏学科特色文献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数字资源在图书馆文献资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总经费不变的情况下,高校只能相应减少纸质图书的采购经费。而教育部对图书生均入藏册数又有严格标准,因此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今天,特别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必要对原有的采访原则进行必要调整:应以学科特色馆藏建设为主,以“用为主,藏为辅”的理念作为新的采访原则的依据;采访馆员必须在有限的经费内,既要考虑到各个学科的建设,又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

随着镇江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合体的建立和投入使用,我校应与公共图书馆及其他高校馆联合制定采访计划,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资源互补。

(二)采访策略的优化

由于图书单价逐年上涨,为了保证藏书数量和质量,笔者建议中文图书购置经费应以保证生均入藏册数为必要条件,并有适当增加。根据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建设的原则,并结合读者评价的情况,笔者将馆藏、利用情况及读者需求作相应调整(见表6)。

表6 基于馆藏量、利用率及读者需求的采访策略优化表

注:“+”、“-”表示需要增加、减少。

表6说明,F类图书需要提高质量,减少采购品种和复本量;TG类条件需要增加品种;TP类要减少品种,采选高质量图书;TH、U类则需要增加品种和复本量。

(三)调整、补充采访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都是采用以采访馆员为主、教师参与现采的模式进行图书采购。为了采购到高质量、专业性较强的中文图书,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笔者建议采访模式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一,学科馆员参与采访。学科馆员应了解相应学科教学与科研计划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熟悉各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与著作;经常同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及时掌握学科信息,并快速传递情报。在含有重点学科的院系设置学科馆员,并参与采访。学科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对提高馆藏资源的质量、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均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要与含重点学科的学院资料室建立统一的采访机制,避免文献重复采购现象和需要文献漏采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因重复采购而浪费经费的可能性,可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应。当然,这要求学院资料室逐步对相关学院读者及所有读者开放。

第三,读者推荐采访。随着Web2.0的发展,读者可在图书馆网页进入个人信息门户将所需的书名、ISBN、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填入荐购信息表,系统定期自动统计汇总成书目单发送至采访馆员邮箱。同时,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置推荐图书专栏,用户进行勾选,再由采访馆员根据读者需求情况进行采访。

第四,读者决策采访(Patron on Demand Acquisition PDA)[6]。所谓读者决策采访,就是将电子书目装入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图书的浏览量或短期借阅量达到一定标准,图书馆将自动购买此类图书。同时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及需要设定审核条件,如对特种语言及高价位图书等的购置进行审核。

参考文献:

[1] 生修雯,陈香珠,喻樟.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以江西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1):52-58.

[2] 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述评[J]. 图书馆杂志,2012(4):11-14.

[3] 谢耀芳.基于馆藏结构分析的中文图书采访评价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1(2):122-126.

[4] 蔡迎春,康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统计的藏书质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42-46.

[5] 曹树金,胡江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藏用户评价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0):52-58.

[6] 毛晓燕.基于需求理论的中文图书采访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12-14.

猜你喜欢

类图书馆藏图书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图书推荐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