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抱伦金矿床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2013-11-20周汉文钟增球张小文
王 婧,周汉文,钟增球,张小文,向 华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矿物中的成矿流体的直接样本。利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不仅可获得有关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成分等重要信息,对研究矿床成因、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抱伦金矿床为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位于海南省西南部乐东县城抱伦地区。该矿床品位高、储量大[2],是海南岛除石碌铁矿之外最重要的大型金属矿床。自1989年发现以来,前人已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成因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成矿流体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成矿流体的成分及成因进行了探讨[3]。本文在详细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本区域流体的演化和成矿模式。
1 地质概况
抱伦金矿床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琼中复背斜的西南端,东西向尖峰岭-大吊罗断裂、九所-陵水断裂与北东向临高-望楼断裂、老城-岭头断裂的交接复合部位[2]。
矿区内地层出露下志留统陀烈组下段、中段及白垩系(图1)。陀烈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及西侧外围,是金矿的赋矿层位,下段主要由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组成,中段岩性主要为碳质千枚岩。白垩系分布于矿区东部,由下统鹿母湾组和上统报万组组成。下白垩统鹿母湾组主要为砂砾岩和含砾砂岩,与陀烈组呈断层接触,与上白垩统报万组整合接触。下白垩统报万组岩石组成主要为砂砾岩和含砾砂岩。
图1 抱伦金矿区域地质与金矿分布图[2]
矿区断裂与褶皱构造较发育,主要褶皱构造为豪岗岭背斜。主要的断裂有NE向的断裂及NNW向断裂破碎带。豪岗岭背斜,分布于豪岗岭一带陀烈组中,轴迹NNW向,其核部为陀烈组下段的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两翼为陀烈组中段的含碳千枚岩,东翼因NE向断层切割而未出露陀烈组中段。NNW向断裂破碎带为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分布于下志留统陀烈组地层中,并被NE向断层切割。此破碎带是控制着海南岛最重要的金矿带的琼西戈枕剪切带[4-5]的次级断裂。该破碎带可划分为基本上呈平行产出的5个矿化破碎带(图2)。断裂破碎带蚀变分带性明显,一般中心为含金石英脉,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千糜岩、碎裂岩化硅化千枚岩。
印支期的尖峰岭岩体出露于矿区西北角,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侵入于陀烈组地层(图2),靠近接触带侵入体粒度变细。
2 成矿的阶段性与石英脉的产状
抱伦金矿矿区广泛分布有石英脉。经过实地勘察,根据其产状和与金矿的关系,可划分3种不同的类型。
1)分布在NNW向褶皱转折端的成矿前石英脉。其石英脉一般呈香肠状,规模较小,石英呈白色块状,成矿无关,不含矿。
2)产于NNW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的含金石英脉。抱伦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体主要以脉状、似透镜状、透镜状产于NNW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破碎带基本一致。金矿矿石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次为含金蚀变岩型。
第二种石英脉可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后阶段石英脉对前阶段石英脉有穿插关系。这三个阶段的石英脉,分别为:Ⅰ:金-粗粒石英脉;Ⅱ:金-细粒石英脉;Ⅲ: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图2 抱伦金矿矿区地质简图[6]
第Ⅰ阶段形成的石英脉,呈灰白色,多呈透镜状。该阶段形成的石英粒度较粗,一般在0.5~2.0mm,一般无波状消光现象,部分发育微裂隙,有时可见两组,呈十字形。硫化物少见,局部有黄铁矿化。该阶段含金量较高,有明金。金一般呈它形粒状,分布在石英颗粒的间隙中。
第Ⅱ阶段形成的石英,主要为白色,可见烟灰色的斑点。该阶段石英呈粒状,结晶较细,粒度一般在0.1~0.5mm,透明性好,多数情况下无波状消光。本阶段有少量硫化物出现,主要是黄铁矿,局部有绿泥石化。
第Ⅲ阶段形成石英,一般为烟灰色。本阶段石英脉含金量较高,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少量黄铜矿,伴并有绿泥石化,呈细脉状或网脉状充填在石英裂隙中。
3)分布在NE向断裂中的成矿后石英脉。分布在NE向断裂中,不含金,切割含金石英脉,为后期形成。其矿物主要是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石英,有少量细粒黄铁矿。石英呈烟灰色。
3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与组合
石英中发育大量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原生包裹体,还有部分为次生包裹体。包裹体类型有气液两相(L+V型)包裹体、液态水及液态和气态二氧化碳(L+LCO2+VCO2型)包裹体、纯液态(L型)包裹体和纯气态(V型)包裹体(图3),局部有含子晶三相包裹体,但数量很少。
L+V型包裹体(图3A)。呈无色~灰色,孤立分布的呈浑圆状、眼球状,有时可见石英负晶形;面状密集分布的包裹体,一般是比较规则的浑圆状。该类型包裹体长轴为4~16μm,短轴为2~8μm。有富气和富液两种类型,其中气液比为5%~20%的气液包裹体较常见。L+V型包裹体约占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总数的60%~70%,见于各石英脉中。
L+LCO2+VCO2型包裹体(图3B)。为无色~灰色,孤立分布,以椭圆形为主,有的不规则,轴长一般为4~8μm。由盐水溶液和气、液相CO2组成,CO2与盐水溶液的比为10%~40%。L+LCO2+VCO2型包裹体约占石英中包裹体总数的0%~5%,分布在Ⅰ、Ⅱ、Ⅲ阶段的含金石英脉中,在第Ⅱ阶段石英脉中含量最多。
L型包裹体(图3C)。无色透明,由纯液相盐水溶液组成,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个体较小,一般1~4μm,小星点状成群分布或呈带状分布不切割石英颗粒。气相包裹体约占石英中包裹体总数的25%~30%,分布在各石英脉中。
V型包裹体(图3D)。为灰色,形态以椭圆形为主,成群分布,较小,一般为2~5μm。数量较少,约占石英矿物中包裹体总数的0%~5%,分布在各石英脉中。
4 流体包裹体显微分析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Linkan公司的MDS600型冷热台上完成,测温范围为-196℃~600℃,测温精度为±0.1℃;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在该实验室Renishaw RM-1000型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上完成,光源为氩离子激光器,波长514.5nm,激光功率20mW,狭缝为25μm。
图3 抱伦金矿床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压力
由于L+LCO2+VCO2型包裹体个体小,数量少,不易测温。本研究主要对抱伦金矿床中不同阶段的原生L+V型包裹体进行详细的冷冻及均一法测温。4.1.1 成矿前石英脉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范围是136.0℃~298.3℃(图5),主要集中在145.0℃~280.0℃(图4)。石英中包裹体的冰点(Tm)为-11.7℃~-2.0℃。其盐度范围可根据Hall等[7]提出的H2O-NaCl体系盐度-冰点计算公式W=0.00+1.78Tm-0.0442T2m+0.000557T3m计算,结果为5.6% ~15.6%NaCl(图6)。利用Bain、Haas推导的用来计算NaCl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压力Ph(bar)的公式[8],计算出流体的均一压力范围为0.67~3.62bar。用L+V型包裹体的盐度与均一温度在Bodnar[9]图解上投图,得出流体密度范围均为0.70~0.95g/cm3。
4.1.2 第Ⅰ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范围为141.7℃~336.7℃(图5),主要集中在175.0℃~275.0℃,近正态分布(图4)。包裹体的冰点(Tm)为-11.7℃~-2.2℃。流体的盐度范围是3.7%~15.7%NaCl(图6),流体均一压力为1.52~11.90bar,密度为0.82~1.03g/cm3。
4.1.3 第Ⅱ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范围是152.2℃~350.9℃(图5),主要集中在160.0℃~280.0℃,近正态分布(图4)。包裹体的冰点(Tm)为-10.6℃~-1.0℃。流体盐度范围为1.7%~14.5%NaCl(图6),均一压力是1.90~11.42bar,密度为0.76~1.00g/cm3。
4.1.4 第Ⅲ阶段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范围是178.2℃~421.4℃(图5),主要集中在180℃~320℃(图4)。石英中包裹体的冰点(Tm)为-6.6℃~-1.6℃。流体盐度范围为3.1%~9.2%NaCl(图6),均一压力范围是2.70~18.65bar,密度为0.64~0.96g/cm3。
4.1.5 成矿后石英脉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为180.2℃~375.0℃(图5),主要集中在250.0℃~355.0℃,近正态分布(图4)。石英中包裹体的冰点(Tm)为-13.1℃~-4.3℃。流体盐度是6.9%~17.0%NaCl(图6),均一压力为2.52~9.90bar,密度为0.80~0.96 g/cm3。
4.2 流体包裹体成份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测试对象为各阶段石英中的L+V及L、V型包裹体。对每阶段每种类型的包裹体测试2~3个点。测试结果表明:L型包裹体主要成分为水,有的还含有少量CO2-3,其拉曼峰值为1064cm-1,1158cm-1(图7A);V 型包裹体主要以水为主(图7B),部分包裹为CO2包裹体;L+V型包裹体气液成分以水为主,成矿前和成矿后气相中部分含有CO2,其拉曼峰值为1284cm-1、1387cm-1(图7C),含金石英脉第Ⅰ、Ⅱ、Ⅲ阶段气相中部分含有CO2、CH4,其拉曼峰值分别为1283cm-1,1385cm-1和2913cm-1(图7D)。
图4 抱伦金矿床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图5 抱伦金矿床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区间
图6 抱伦金矿床不同阶段成矿流体盐度变化区间(区间范围[μ-σ,μ+σ])
图7 抱伦金矿床石英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
5 讨论
抱伦金矿区地处琼西二甲-抱伦成矿远景区带上,陀烈组含金性较高,琼西南北向构造带通过本区,使该区遭受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2]。
早期本区受到构造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褶皱[2]。压溶作用形成的变质流体,从应力较高的两翼向应力较低的褶皱转折端运移,在转折端的张裂隙中形成了充填石英脉。成矿前的热液温度在140℃~290℃之间,为中低温变质热液,其形成的石英脉规模较小。
抱伦金矿床的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Ⅰ至Ⅲ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200℃~350℃之间,为中高温热液。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成矿过程中,本区流体温度不断升高。包裹体均一温度最高值从第Ⅰ阶段的336℃升高到第Ⅲ阶段的421.4℃,众值从第Ⅱ阶段的215℃升高到第Ⅲ阶段的290℃。图6显示了成矿流体盐度逐渐下降,平均盐度从第Ⅰ阶段8.5%NaCl到第Ⅲ阶段的6.1%NaCl。第Ⅰ、Ⅱ、Ⅲ阶段,流体的均一压力逐渐升高(图8)。根据拉曼光谱分析,Ⅰ、Ⅱ、Ⅲ阶段的包裹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一些L+LCO2+VCO2型包裹体及V型包裹体CO2含量较高,部分包裹体还存在CH4。抱伦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琼西戈枕剪切带中的二甲、抱板等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0-11]。在金矿研究中,发现高含量的CO2可作为一种找矿标志,其原因是CO2等气体的存在,使成矿流体易于发生相分离,导致金沉淀[10]。CH4可能来自岩浆或围岩,在成矿阶段,流体混合作用最强,使围岩中的CH4进入流体中。流体中的CH4可以还原热液中的金络离子,使金沉淀并释放出CO[10]2。综上可以判断,抱伦金矿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可能为流体混合作用成因。前人研究表明,本区成矿期流体水的δ18O和δD值分别为-3.4‰~+9.8‰和-61‰~-30‰,其主要来源是岩浆水,其次是大气降水[3]。Roedder的研究[12]表明,岩浆热液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一般小于12%,密度低于1.0g/cm3,抱伦金矿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和密度都在此范围内。本区多期的岩浆活动,第一,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高盐度流体及成矿物质;第二,使本区温度的持续升高,表现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不断升高;第三,使本区挤压应力增大,导致褶皱的进一步紧闭,使得热液压力逐渐增大。第Ⅰ阶段到第Ⅲ阶段,流体的盐度不断下降,说明在主成矿阶段流体中,大气降水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富含 Au、S、Cl、H2O、CO2等成分的岩浆期后热液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运移,活化萃取了围岩中的Au、S、Fe等组分,并与大气降水混合,成为本区的主成矿阶段的热液。成矿流体在上升运移的过程中,由于压力下降,不混溶流体发生沸腾,使成矿物质沉淀下来[13]。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成矿流体物理性质的改变,也可以使成矿物质在构造破碎带中沉淀成矿。
图8 抱伦金矿床不同阶段成矿流体平均均一压力变化情况
成矿期后,石英脉分布在NE向断裂中,切割含金石英脉,其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性质与成矿期相比,盐度和压力较低,差别很大。本期石英脉为后期形成,与成矿无关。
6 结论
1)抱伦金矿床流体活动具有多阶段的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过程中抱伦金矿床流体的活动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形成的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不同。第Ⅰ阶形成的金-粗粒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75.0℃~275.0℃,盐度为3.7%~15.7%NaCl;第Ⅱ阶段形成的金-细粒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60.0℃~280.0℃,盐度为1.7%~14.5%NaCl;第Ⅲ阶段形成的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80℃~320℃,盐度为3.1%~9.2%NaCl。总的来说,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压力不断增大,盐度持续降低。
2)成矿初期,流体主要是岩浆活动产生的的热液。随后,大气降水在流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3)抱伦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的不混溶热液,热液在构造裂隙中上升,减压造成流体的沸腾和大气降水的加入,引起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是金沉淀的原因。
[1]Roedder E.Fluid inclusions[M].Reviews in Mineralogy,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84,12.
[2]陈柏林,丁式江,李中坚,等.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J].地球化学,2001,30(6):525-532.
[3]舒斌,王平安,董法先,等.海南西南部抱伦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特征[J].地质通报,2006,25(7):880-893.
[4]俞受,陈志中,陈炳辉.海南抱板金矿带成矿规律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2,4(3):49-57.
[5]战明国,张树淮,刘国庆.海南岛西部戈枕含金剪切带及其金矿成矿系列[J].矿床地质,1996,15(4):289-297.
[6]龙文国.海南岛中生代地洼期构造与金银多金属成矿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23(4):308-314.
[7]张小文,向华,钟增球,等.海南尖峰岭岩体热液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研究:对热液作用及抱伦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6):921-930.
[8]Hall D L,Sterner S M,Bodnar R J.Freezing point depression of NaCl-KCl-H2O solutions[J].Econ Geol,1988,83:197-202.
[9]刘斌,沈昆.流体包裹体热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23-277.
[10]Bodnar R J.A method of calculating fluid inclusion volumes based on vapor bubble diameters and PVTX properties of inclusion fluids[J].Econ Geo,1983,78:535-542.
[11]肖志峰,欧阳自远,卢焕章.HS在海南抱板金矿田成矿流体中的存在及意义[J].科学通报,1993,38(4):2273-2275.
[12]杨元根,张国平,金志升.矿物包裹体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南二甲金矿为例[J].地质地球化学,1997(1):37-41.
[13]Roedder E.Fluid inclusion as samples of ore fluids.volumes.In:Basrnes H L ed.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M].2nde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79,78:684-737.
[14]Mikucki E J.Hydrothermal tiansporst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in Archaean lode-gold system:A review[J].Ore Geology Review,1998,13:30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