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的障碍及对策

2013-11-20刘志雄

中国矿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

刘志雄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合作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能源合作不仅能为合作双方带来共同利益,同时对于促进双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能源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的能源资源有限,能源供给不足,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不足之间形成的巨大缺口,直接导致能源对外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以石油为例,预计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0.4%,2020年将达到57.6%[1]。可见,能源约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能源需求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与东盟的地缘优势。然而,中国自东盟国家原油进口规模从2005年的932.24万t下降到2010年的541.29万t,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1),这无形之中又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在国际经济合作的众多方式中,由于通过投资能够避开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各种限制,加上能源问题本身的敏感,因而采取投资方式越来越备受青睐。本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背景下,研究当前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的存在障碍,并制定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表1 2005~2010年中国自东盟国家原油进口来源(单位:万t)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的现状

1.1 中国的能源消费现状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显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其中,石油消费增长0.7%,煤炭消费增长5.4%,天然气消费增长2.2%,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例从2001年的0.7%上升至2011年的2.1%。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2613.2百万t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1.3%,成为世界上一次能源消费最多的国家。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净增长全部来自新兴经济体,仅中国就贡献了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71%。可见,中国对能源需求非常大,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1.2 中国对东盟的能源投资

早在2009年4月,中国—东盟合作的设想和建议就包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以及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用于双方基础设施、能源消费、信息通信等领域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能源问题已经得到中国与东盟双方的高度重视,能源已经成为自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对外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也是各国激烈争夺的一个重心[3]。

从能源投资的政策来看,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积极为加强能源投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例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机制等,是“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2010年12月,泰国与几个亚洲其他国家如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共同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税收优惠减免。2011年11月,新加坡政府发布的全国能源政策报告中就提出了能源发展的六大策略,促进区域及国际合作这一策略位列其中。

从能源投资领域来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仍然成为中国投资东盟的重要领域。例如,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与缅甸UMEHL公司、HTOO公司合作的500万t炼油厂及成品油销售网络项目引人瞩目,其总投资额达到22.998亿美元。2011年中国浙江恒逸集团在文莱大摩拉岛建设大型石化厂,仅一期工程投资额就达到约25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此外,东盟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国对其新能源(含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2009年中国与泰国共同组织实施了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建筑太阳能系统研发与示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2010年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中,中国水电集团签署了投资开发老挝水电站的协议;在2012年泰国经商环境及投资政策说明会上,以太阳能光伏、光热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受到泰方青睐。

从能源投资数量来看,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9000万t油当量[4]。2011年8月,中国和印尼签署了一份价值35.6亿~42.6亿美元的能源投资协议。中国油气公司在印尼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已经从陆上发展到浅海、深海,从原油到天然气,从成熟期到勘探新区,所涉及的石油合同达到18个,总投资金额达到56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投资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4.3%。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在东盟投资额已达188亿美元,仅2008年以后新增投资额就占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对东盟投资领域已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能源和运输等行业。

总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从能源投资的政策还是从投资领域、投资规模来看,中国对东盟能源的投资都已经跨出了划时代的脚步。加快中国对东盟的能源投资,能够推动中国及东盟各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的障碍

2.1 政治问题

政治互信是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是政治交往中的一个基本点,是影响中国与东盟双边合作的最大障碍。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已从现实和制度层面展开,但仍然存在能源产品出口受到限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南海问题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等问题[5],加上美日在南海问题的搅局,可能激化中国同周边邻国的岛屿主权冲突,都为中国与东盟双边的长远合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见,东亚地区既有复杂的领土争端,又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既面临调整国际关系的现实问题,又有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这就增加了在自身获取利益的同时与邻国相安无事的难度[6]。此外,在众多关于地区安全的决议中,东盟国家对中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忌讳,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东盟的威胁,因而政治互信度非常低。

2.2 东盟传统能源数量在减少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然而东盟国家的重要传统能源之一的石油,其产量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表2)。东盟五国的石油产量从2002年的131.3百万t减少到2011年的110.1百万t,10年内下降了21.2百万t。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印尼,作为东盟10国中的最大产油国,石油产量从2002年的63.0百万t减少到2011年的45.6百万t。尽管泰国石油产量在增加,但其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难以弥补石油生产减少的缺口。总之,东盟传统能源数量在减少,加上自身所面临的能源需求缺口扩大问题,这为中国进入东盟能源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障碍。

表2 东盟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变化情况(单位:百万t)

2.3 技术水平不高

在能源技术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整体上在不断提升,一批拥有自主技术优势的企业和投资项目不断涌现。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对传统能源的利用上来看,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仍然比较低,总效率基本上保持在70%左右,其中发电及电站供热转换效率仅为40%①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在此略。。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以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费为主。在技术的研发方面,技术装备明显落后,这不仅在于国家专门的能源研发机构相对较少,自主研发的高端技术缺乏,更在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明显不足。

2.4 能源投资领域相对较窄

中国对东盟能源的投资仍然比较局限在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这些能源对于中国而言属于稀缺资源。尽管2009年6月16日中缅政府签署《关于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中缅管道作为整体油气战略的西南通道得以打通,破解中国和东亚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然而也局限在传统能源上。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东盟各国在太阳能、风电、以及生物燃料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东盟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则相对较少。

3 相关对策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呈加快增长之势,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领域已经从建筑行业和承包工程等一些传统领域,开始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发展。无论从能源投资领域还是从能源投资规模来看,中国越来越注重对东盟能源的投资。然而,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仍然存在障碍,如政治互信不够、东盟传统能源数量在减少、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能源投资领域相对狭窄。因此,需要制定对策解决这些障碍,从而促进中国对东盟能源进一步投资。

首先,加强政治互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却对经济基础产生严重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一国或地区很难自助式实现自身的能源安全,必须通过与利益相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构建机制,弱化风险,维护共同利益[7]。中国对东盟能源投资是双方全方位经济合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源安全与否会影响一国经济甚至政治安全。加强中国与东盟双方的政治互信,一方面需要保持双方高层密切交往,扩大政府各部门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及时就涉及双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相互支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其次,加强对东盟传统能源的投资。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东盟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油气资源的开发,也迫切需要扩大合作伙伴,与中国加强能源安全合作也就成为东盟能源外交的必然选择[8]。尽管东盟的传统能源石油等的产量在逐年递减,但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依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具有重要地位。东盟中的资源丰富国家——印尼,其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印尼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比重超过1/4,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12年1~5月占我国煤炭进口量的比重为42%。可见,加强对东盟传统能源的投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次,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技术水平。中国需要将技术创新作为未来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传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提高能源加工效率。对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必须要迎合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以新技术研发为核心,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9]。中国需要加强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引进借鉴先进的能源技术、法规、政策、标准及管理经验,并加强自主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再用于对东盟能源领域的投资。

最后,加强对东盟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拓宽投资领域。加强能源合作,应从一般贸易逐步向生产合作和相互投资方向发展,逐步涵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运输、储备、加工和环境保护等各个能源环节和领域,逐步构建能源安全共同体[10]。东盟各国积极制定政策以支持新能源发展,如泰国能源部制订了泰国可再生能源15年发展规划,将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来刺激生物柴油、生物乙醇以及太阳能的发展。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斥资6.8亿新加坡元(4.833亿美元)在未来5年内建造一个清洁技术生态系统,并指定约7亿新元的资金用来发展其他清洁科技[11]。东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及生物质能等,且东盟各国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在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发电、沼气技术综合利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能为中国投资东盟能源市场奠定了基础。

[1]钱伯章.世界石油石化发展现状与趋势[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田春荣.2010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3):15-25.

[3]尼瓦尔·阿木提,张胜旺.石油与国家安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刘铁男.探索我国能源科学发展之路[N].经济日报,2012-08-24.

[5]谭民.加强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国际法思考[J].南洋问题研究,2012(1):29-36.

[6]舒小昀.东亚能源共同体建设的背景、进程与前景——基于《能源宪章条约》的讨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3):26-37.

[7]孟懿靖,袁涛.CAFTA进程中广西与东盟能源产业对接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9(5):56-59.

[8]黄莉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障碍与前景[J].北方法学,2011(4):98-103.

[9]刘志雄,王玥.中国新能源发展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矿业,2012,21(6):1-4.

[10]唐彦林.国际政治视野下构建东亚能源合作机制的路径分析与模式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68-74.

[11]吴崇伯.东盟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策举措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创新,2010(5):8-12.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