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992年至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2013-11-20马雅婷张肖肖王长双董蒲梅张延炀郭万申
马雅婷,张肖肖,王长双,董蒲梅,张延炀,郭万申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郑州 450016
麻疹是冬春季节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儿童。河南省于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开展麻疹疫苗常规接种[1]。经过多年免疫策略的实施和各项消除麻疹工作的积极开展,全省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2]。作者分析了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今后制订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1992年至2003年的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疫情资料汇编,2004年至2011年的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及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
1.2监测指标麻疹暴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10 d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 d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3统计学处理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Excel 2003处理数据。疫苗接种率的估算参照WHO推荐公式:PPV=PCV/[1-(1-PCV)×VE],其中PPV为估算的疫苗接种率,PCV为病例中有疫苗接种史者的比例(免疫史不详视为未接种),VE为疫苗效力[3]。采用VE理论值95%[4]和国内发表的Meta分析研究报道结果82.9%[5]分别估算全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接种率。
2 结果
2.1 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特征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麻疹病例99 774例,年均发病率为5.27/10万。不同年份间麻疹发病情况具有明显波动,1992年至1994年共报告病例24 676例,年均发病率9.20/10万; 1995年至2004年间麻疹发病相对降低,发病率波动在2.00/10万~4.59/10万,共报告病例29 065例,年均发病率3.08/10万; 2005年后,麻疹发病突增,2005年至2009年共报告病例43 614例,年均发病率达8.84/10万;2010年报告病例2 250例,发病率2.37/10万,2011年发病持续显著下降,仅报告病例169例,发病率降至0.18/10万,为全省历史最低水平。
2.2季节分布全年均有麻疹病例发生,以3至5月为主要发病月份,病例数约占全年麻疹发病总数的50%。2010年以后,由于病例数减少,发病季节高峰明显降低,2010年最高发病月份的麻疹病例数(433例)仅为2009年(2 612例)的16.58%;2011年发病高峰进一步降低,最高发病月份麻疹病例仅34例。
2.3地区分布各市均有麻疹确诊病例报告,三门峡、安阳、洛阳、郑州和南阳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2009年以前,豫西南的三门峡、洛阳、南阳、豫北的安阳及豫中的郑州、开封麻疹发病率相对较高,年均发病率在6.63/10万~11.09/10万之间。2010年以来各市麻疹发病率均明显降低,2011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8个地市麻疹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其中鹤壁和濮阳无麻疹确诊病例报告。
2.4人群分布
2.4.1 年龄分布 河南省麻疹发病常见于儿童,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其中<5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2005年至2009年平均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份平均发病率。2010年至2011年平均发病率显著降低, <35岁人群发病率达历史最低水平,而≥35岁年龄组平均发病率略高于1995年至2004年(图1)。此外,麻疹病例年龄构成比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图2所示,<1岁组病例构成比逐年显著升高,由1995年的4%上升至2011年的63%,≥15岁组病例构成比也有小幅升高,从1995年的9%升高至2011年的14%,而1~14岁组病例构成比则显著降低,由1995年的87%下降至2011年的23%。
图1 1995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平均发病率
图2 1995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病例年龄构成比
2.4.2 职业分布 河南省麻疹病例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近年来,散居儿童发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50%上升至2011年的80%。
2.4.3 免疫史 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40 183例麻疹病例,其中有MCV免疫史和无MCV免疫史的病例分别占23.08%(9 273例)和47.61%(19 133例),免疫史不详者占29.31%(11 777例)。从表1各年份免疫史分布情况看,无免疫史病例所占比例大幅增加,0~4岁组无免疫史病例比例增加明显。2005年至2009年全省估算的MCV接种率均低于报告接种率,见表2。
表1 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病例MCV免疫史分布 例(%)
表2 2005年至2011年河南省MCV估算接种率 %
2.5暴发疫情2004年至2009年全省每年麻疹暴发疫情多在70起左右,累计病例数多在500人以上,尤其是2005年共报告144起麻疹暴发疫情,累计病例1 052人。自2010年起,暴发疫情数明显降低,暴发规模显著减小,2010年全年共报告12起麻疹暴发疫情,累计病例33人;2011年全年仅报告2起麻疹暴发,累计病例4人。2004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暴发疫情见表3。
表3 2004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暴发疫情
3 讨论
麻疹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城市每隔1~2 a、农村每隔1 a到数 a流行1次[4]。随着疫苗使用和计划免疫实施,以往麻疹流行规律被打破[4,6]。1992年至2011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全省的麻疹发病率从计划免疫前的平均608.87/10万下降至2011年的0.18/10万; 1992年至1994年出现发病高峰后,间隔10 a,于2005年至2009年再次出现发病高峰。
全省各市麻疹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且随时间推移交替高发。三门峡、安阳、洛阳、南阳和郑州发病率相对较高。前4个地市多为山区,免疫规划工作相对薄弱,局部地区MCV覆盖率达不到95%,免疫屏障不牢固;郑州市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且流动频繁,流动儿童底数难以掌握,且流动儿童多为免疫空白或低抗体人群,给当地免疫屏障造成冲击,因此麻疹在这些局部地区相对高发。因此需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重点地区的MCV覆盖率。对流动儿童需按现居住地管理原则,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采取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此外,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及时发现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并予以补种。
20 a来,随着全省病例数大幅减少,病例年龄构成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岁组和≥15岁组病例构成比均有升高,其中<1岁组病例构成比上升了近60个百分点,显著增加了散居儿童和无免疫史病例所占比例;而1~14岁组病例构成比显著降低则表明我省免疫预防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常规接种和补充免疫的实施提高了8月龄~14岁儿童MCV覆盖率和免疫水平,降低了此年龄段儿童发病率。2010年至2011年≥35岁成人平均发病率略高于1995年至2004年,可能与报告敏感性提高有关。以往麻疹病例多,报告重点多集中在15岁以下高发年龄段,对成人病例的关注相对较少;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麻疹病例近年来显著减少,对病例的监测重点扩展至全人群,报告敏感性指标被列入《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各地加强了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和报告,成人病例相对增加,发病率较以往有所升高。此外,由于麻疹病毒的感染性强,儿童感染发病后极易造成其监护人的继发感染,因其监护人多为计划免疫前或免疫初期人群,有效接种率低,且随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消减达不到保护水平[7],家庭内麻疹暴发较多见。因此,控制我省小年龄组儿童发病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麻疹病例,同时传染源减少,更有利于控制麻疹在大年龄组人群中的传播与流行,有效预防成人麻疹。
近年来,MCV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而估算接种率却不足90%,未达到免疫保护的要求。因此,严格按规程实施规范化接种,提高接种率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采取措施,消除易感人群。
随着近年来各项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河南省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小年龄组尤其是<1岁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实施规范化接种、努力提高2剂次MCV接种率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工作。
[1]郭万申,冯子健,刁琳琪,等. 河南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2000,6(1):14
[2]马雅婷,张肖肖,路明霞,等. 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消除麻疹工作进展[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77
[3]Orenstein W,Bernier RH, Dondero TJ, et al. Filed evaluation of vaccine efficacy[J]. Bul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 1985, 63(6):1055
[4]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5]仲四清,江建平,李黎.麻疹减毒活疫苗效力的Meta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 13(5):422
[6]冷佃颉,王桂爱,王秀德,等. 现代麻疹流行特点及流行规律的变化[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6,2(1):15
[7]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等. 上海地区215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