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2013-11-18欧阳国华罗黎霞陈进良李淑春罗文轩刘靖馨刘铁桥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3期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欧阳国华 罗黎霞 陈进良 刘 军 李淑春 罗文轩 刘靖馨 刘铁桥

重性精神疾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此类患者多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征,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社会对该类疾病患者有回避和歧视等负性态度,往往给家属造成严重心理负担[1]。众多因素影响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其社会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内有关文献报道提示,精神分裂症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之间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差异[2],也存在行为问题[3]。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国内鲜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组入组标准:①2011 年4 月~2013 年4 月在湖南省湘潭市五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3)的诊断标准,病程大于3 年的患者子女;②年龄16~45 岁;③与患者生活时间2 年以上;④排除重大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⑤自愿参与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子女共128 例,其中男性63 例(49.22%),平均年龄(31.21 ±7.34)岁,女性65例(50.78%),平均年龄(34.60 ±3.46)岁。对照组入组标准:①来源于湘潭市的正常健康家庭(两系三代均无精神疾病)子女;②年龄16~45 岁;③排除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④自愿签定知情同意书。共入组130 例,其中男性65 例,平均年龄(32.72 ± 5.19)岁,女性65 例,平均年龄(33.10 ±4.24)岁。共发放问卷328 份,回收258份,问卷回收率79%。

1.2 调查工具 ①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精神疾病亲属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4],共有90 个项目,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 个症状因子,根据严重程度按1~5 级评分,之后将得分归纳为9个因子分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该量表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

1.3 调查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过的精神科主治以上医师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和健康家庭子女进行统一调查,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按照问卷中内容如实填写。问卷质量控制:①答题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同时不能短于15 分钟,②对于即使有一项未答或是有涂抹三处以上的均做无效卷处理,③测试时对于不能理解的条目,医师可以适当解释,但不能带有引导性暗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 软件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和健康家庭子女两组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进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组的受教育程度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与健康家庭子女相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除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5),其余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或0.01)。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分,±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 各因子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受教育程度比较 两组受教育程度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文盲构成比高达8.59%,而大专文化以上构成比又相对较低,只有3.91%。两组初中文化程度构成比基本接近分别为39.06%,39.23%。见表2。

表2 两组受教育程度比较(%)

3 讨 论

家庭环境是精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6],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密感,矛盾较多,造成患者流浪[7],甚至患者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父母的苛刻教育,缺乏温情,过多的受到干涉,缺乏私人空间,导致患者将自己受到的教育方式转嫁到自己的子女身上[8-9]。有研究表明父母的遗传特征、性格、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及家庭环境与子女的心理发育密切相关,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高风险人群,具有和常人不同的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1]。本研究结果显示,重性精神疾病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家庭子女,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的心理状况(P <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3];本研究还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低于健康者子女(P<0.05),与健康家庭子女相比,患者子女的文盲较多,达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少,而初中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一方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等因素给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和结构的稳定,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从而使患者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便辍学;另一方面社会歧视、社会支持不良也可能是影响患者子女辍学的社会因素。

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女,是一个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重视。建议落实精神卫生法并制定针对重性精神疾病家庭的干预措施,以使患者家庭的子女获得较好的心理社会支持,减少罹患精神疾病的机率。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使研究结果更能够准确的反映现实情况,同时也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人格特点等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子女的社会心理状况。

1 孙凤环,李玉鸿.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8~20.

2 张彩珍,江长旺.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6):5669~5670.

3 李尚兰.住院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养生B,2009,25(7):5~6.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5 陈树林,李凌江.SCL-90 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23~327.

6 Schlosser DA,Pearson R,Perez VB,et al.Environment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emergence of psychosis[J].Adolesc Psychiatry (Hilversum),2012,2(2):163~171.

7 陈进良,宋红丽,朱薇薇,等.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519~521.

8 吕锋,梁家国,刘金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4):231~233.

9 Amaresha AC,Venkatasubramanian G.Expressed emotion in schizophrenia:an overview[J].Indian J Psychol Med,2012,34(1):12~20.

10 杨勇超.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心理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40~241.

11 沈涛,周荣山,孙燕.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49~51.

12 范卫星,张载福,杨致蓉,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控制感、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294~296.

13 余吉玉,曾丽,贾景兵.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9):861.

猜你喜欢

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