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2013-11-18易红娣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负性偏瘫情绪

易红娣

脑卒中后偏瘫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治疗通常以康复疗法为主。患者在疾病的康复期,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异常会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造成不利影响[1]。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免疫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免疫功能[2]。本实验通过对9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焦虑、抑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治疗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94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6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2.8岁。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经过专科医师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临床随访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它器质性疾病;②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依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和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心理诊断阶段,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寻找患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制定干预目标;第二阶段为领悟阶段,帮助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以及对疾病的危害;第三阶段为修通阶段,应用辩证为主的方法转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第四阶段为再教育阶段,帮助患者学习并逐渐掌握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并在后续治疗中自我强化。2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见表1。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可以引起整个脑神经出现症状并产生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威胁生命[3]。脑卒中后患者进入康复期,常遗留偏瘫,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认知也绝不是单纯、理性的认识活动。负性情绪患者的错误观念或不正确的认知过程常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进而使患者的思维改变[4]。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当个体遭遇某种紧张事件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引起脏器功能改变,造成生理紊乱,如果个体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5]。因此,我们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和患者接受能力,制定健康教育内容,以满足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知识的心理需求,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负性情绪。表1显示,入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而接受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接受普通护理的患者下降更明显。可见,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负性情绪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临床中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 王桂碧,金燕,李燕玲,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13-115.

[2] 周玉珍,宋玉成,郝玉荣.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9-51.

[3] 夏娟芬,何瑞英,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与康复,2009,8(2):135-136.

[4] 庞久玲,刘爱东,张静涛,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29-1131.

[5] 陶芸.认知行为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9):65-67.

猜你喜欢

负性偏瘫情绪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情绪认同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