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3-11-17乔梦凯石利民王燕王璇雍玮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1期
关键词:幼托肠道病毒病原学

乔梦凯 石利民 王燕 王璇 雍玮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溃疡[1],少数重症者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甚至肺水肿或肺出血,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暴发及流行[2]。自1957年于新西兰首次报道后,手足口病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大规模的流行[3]。2008年我国安徽省阜阳地区暴发大规模手足口病疫情并出现死亡病例[4],此后我国许多地区均出现手足口流行的报道,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疫情已成为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为了解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现对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南京市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个案信息和全市以区县为单位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病例类型含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人口学资料来自南京市统计局《2011年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2011年常驻人口。

1.2 标本信息 患者的基本资料由送检医疗机构提供;标本采集依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采集患者发病3 d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1.3 实验室检测 应用台湾台塑公司的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咽拭子标本中的手足口致病病毒RNA;使用硕世公司手足口病原核酸检测系列试剂盒(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该反应在ABI 7500型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反应条件见硕世试剂盒说明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 694例(按发病日期统计),平均发病率193.54/10万;报告重症病例877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9%;死亡3例,重症病死率0.34%。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本市全年均有手足口病例报告,并且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月份发患者数开始升高,5~7月为发病高峰期,之后发病数明显回落,11~12月出现一小幅反弹。重症病例的发病高峰与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基本一致,4~7月的重症病例数为441例,占到全年重症病例的50.29%,9~10月重症疫情出现一个次高峰。见图1。

图1 南京市2011年不同月份手足口病发生病例数及重症病例数

2.2.2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市14个区县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主城区在病例分布中占明显的优势,其构成比约占总病例数的一半(47.65%);城郊的病例分布占总数的36.43%,其中江宁区的发患者数在全市各区县中居于首位;周边县的病例相对较少,占全市发患者口总数的15.92%。全市的手足口疫情呈现从主城向城郊及周边郊县分布递减的趋势。见图2。

图2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情况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性别分布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例中,男性9449例,女性6245例,男女性别比例1.51:1;报告病例以≤5岁患儿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3.58%,其中≤3岁患儿占总病例数的比例为70.93%,1~3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3例死亡病例均为2岁以下男童(表1)。

表1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如图3所示,各年龄组发病的时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均为4~7月,但10~12月期间,≤4岁组病例数出现又一明显增加,造成了该时期手足口病疫情的小幅反弹。

图3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各年龄组发病时间分布堆积面积图

2.2.3.2 职业分布 2011年所报告手足口病例中,幼托儿童7660例,散居儿童7358例,学生619例,其他57例;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8.81%、46.88%、3.94%、0.36%。病例职业构成主要以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与报告病例的年龄分布相一致。

2.3 病原学特征

2.3.1 病原学监测概况 2011年笔者所在市共实验室检测1757例手足口病例标本。经实时定量PCR检测,确诊阳性病例782例,阳性率为44.51%。分型鉴定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474例,占阳性结果60.6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159例,占阳性结果20.33%;其他肠道病毒149例,占阳性结果19.05%。在表2中可以看到,手足口普通病例是以EV71和Cox A16共同主导流行,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是最主要的病原体。

2.3.2 病原学监测与时间分布 三种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每月均有报告,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病例中各型病原体的检出水平明显不同。在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间,普通病例(图4)以EV71为优势流行株,高峰后(9~12月)的病原谱分布曲线呈现交叉现象,Cox A16成为优势株;重症病例(图5)在不同月份均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

表2 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原实验室检测分类情况

图4 南京市2011年不同月份手足口普通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

图5 南京市2011年不同月份手足口重症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情况呈现4~7月春夏交接季的流行高峰和11~12月秋冬交接季的次高峰,这种流行模式在中国南方城市多见[5-6],而在北方地区则多呈现单峰流行[7-8]。这种流行模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在肠道病毒循环和流行的过程中,气候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9]。南京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肠道病毒的生存、繁殖和传播,导致病毒的流行时间长,流行趋势易出现反弹。

通过对笔者所在市2011年手足口病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主城区手足口发患者数明显高于周边区县,这可能是由于城区居民密度大,人口集中,幼托及散居儿童相互接触较多,如本年度聚集性病例均出现在流行高峰期内的城区幼儿园,而郊县多相对地广人稀,儿童散居各地,彼此较少接触,病毒在人群间的传播速度和效率都相对降低。同时,主城区大型医院较为集中,有利于病例上报。

人群分布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发病的时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高峰均为4~7月,10~12月期间疫情有小幅反弹。男童发病多于女童,发患者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与其他地区报道相一致[10],表明笔者所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学龄前儿童。在这一群体中又以1~3岁组儿童发病数最高,且发生重症或死亡的概率显著增大,这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自身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体内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有关[11]。

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对病原学监测样本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的病原仍以EV71和Cox A16为主,部分病例为其他肠道病毒。目前报道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有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CoxA16、EV71和埃可病毒(ECHO viruses)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4],因此检测显示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阳性病例,其致病病原仍然不明,需要进一步的检测或测序方可定论。对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南京市的重症手足口病例绝大多数是由EV71感染所致,且重症病例多数并发脑干脑炎,这与EV71感染容易引发严重的脑膜脑炎或心肌炎而导致重症或死亡的特点是相一致的[12]。

综上所述,南京市手足口病病例发病广泛,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即可造成聚集性的暴发和较大范围的流行。然而,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发病规律,应重点在春夏交接和秋冬交接这两处节点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对主城区人口密集处加强监管和宣讲。对5岁以下的幼托和散居儿童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控,深入社区和家庭,对易感儿童家长及幼托机构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培训,减少感染机会。对已感染儿童及时隔离,尽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时实施合理救治,降低病死率。在科研方面,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手足口病及其致病病毒的致病机理,积极开展疫苗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和流行。

[1] Wong K T,Lum L C,Lam S K.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and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J].N Engl J Med,2000,342(13):356-358.

[2] 何家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3(7):22-24.

[3] 缪梓萍,吕华坤,秦淑文,等.2010-2011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7):530-534.

[4] 朱理业,丁振涛,万俊峰,等.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重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5):595-596.

[5] Ho M,Chen E R,Hsu K H,et al.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l infection in Taiwan[J].N Engl Jmed,1999,341(13):929-935.

[6] 石平,钱燕华,缪小兰,等.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39-1541.

[7] 梅玉发,王喜云,吴良乔.十堰市 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374-375.

[8] 张莉,李锡太,贾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359-4362.

[9] 周伯平,李成荣.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

[10] 王连森,毕振强,房玉英,等.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19):45-47.

[11] 郭学碱,祝双利,王东艳,等. 2005年中国3个县1~6岁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41-144.

[12] 纪永佳,张占卿,王冯滨,等.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91例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42(10):477-479.

猜你喜欢

幼托肠道病毒病原学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规范幼托服务的现实意义及法律建议
英国首次将免费幼托服务扩展至寄养家庭
长庆的幸福密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