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变电站岩溶地基勘察设计与处理措施

2013-11-16王述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22期
关键词:土洞块石基岩

王述祥

(内江电力勘察设计院,四川 内江 641000)

1 工况概述

某变电站拟建地质所在的区域,其原始地貌为3级阶地垄岗坡脚地形,总体比较平坦,起伏不大。在区域的北部是一篇鱼塘,而且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一些,现场地南部区域的中间位置略高一些,边缘地区为低洼水田。该区域基岩分布以三迭系下中统灰岩为主,岩层倾向北西方向,没有断层。从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埋藏情况来看,该区域地下水可包括两种,即上部上层滞水与下部岩溶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蕴含在填土层之中,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流补给之,通过蒸发、向低处逐渐渗透等方式进行排泄。该区域的地下水分布缺乏连续性,也没有较为一致的自由水位、水量非常小。通过勘察测试可知,上层滞水水位在地面下大约0.5至3米范围内,因此对基槽开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排水与支护施工作业,因该地层水量不大,所以比较容易采取明排疏干的方式进行作业;对于下部的岩溶裂隙水而言,其主要蕴含在灰岩之中,而且水量非常的大。据测量,岩层地下初见水位大约在7至14米范围之内,静止水位埋深大约在1.6至2.1米范围之内,由此可见,岩溶裂隙水承压性相对稳定。

表1

表2

2 变电站岩溶地基勘察设计

对于上述变电站进行初步设计时,通过勘测发现其站址处于三迭系灰岩区域,因此可能会出现岩溶塌陷现象。在利用地震影像、高密度电法对其进行深入物探勘察发现,场地上的基岩虽然有一定的起伏性,但却没有发现明显的岩溶洞穴,地基岩土层指标如以下两个图表所示。

在对其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很多个变电站站址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该变电站选址具有唯一性。为查清楚基岩表面所覆盖的土层性质、岩溶洞穴以及土洞实际位置、规模和埋深等信息,需要适当地调整钻探方案,尤其是综合配电楼位置应严格按照一柱一孔进行钻探勘察。

综合配电楼的南、北和西侧位置,溶洞发育比较完全。此次勘察过程中,在综合配电楼区域共布置了58个机钻孔,其中22个发现存在溶洞分布。站址位置地质岩溶情况如下:第一,表面溶沟溶槽分布在综合配电楼及其构架区域位置,而且基岩面的起伏性非常的大,岩芯相对比较破碎,存在着少量的半圆形岩芯横截面,岩芯的表面有一些较为明显的溶蚀性凹槽,配电楼北侧有一条发育较好、深度超过十米的溶槽;第二,浅层溶洞穴埋深在20米范围之内,分布在配电楼的西侧和西南侧位置,而且西侧溶洞中还充填着碎石粘性土,裂隙被方解石脉充填着,其岩芯非常的完整;第三,深层溶洞穴埋深超过20米,主要分布在配电楼的西南侧位置,在26至37米位置发育成较大的溶洞,洞内几乎没有充填物,底板6米之内的岩芯非常的破碎。

通过以上勘察研究,该变电站的综合配电楼应当以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宜,而且单根柱脚的轴力在3000千牛左右,利用钢筋混凝土筏板作为基础,筏板厚度40厘米,沿着横、纵轴线对肋梁进行布置,基础持力层2.3层为粉质粘土结构,第五层为软土,利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地基。勘察设计要求,处理后第五层承载能力应当在150千帕以上,而且压缩模量要超过7MPa。对于主变压器而言,其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筏板作为基础,每台变压器的重点大约在2400千牛;经计算设计,地基的承载能力应当满足要求,而且筏板基础沉降量不超过20毫米,最大值倾斜值为0.00058毫米,单独的基础沉降量最大不超过12. 8毫米。

3 变电站岩溶地基处理措施

实践中可以看到,岩溶主要是由石灰岩或者泥灰岩经长期受水溶蚀、及机械作用产生的,因岩溶地质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是溶洞、塌陷、土洞以及溶沟等。容颜地基处理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溶洞处理。对于单层溶洞而言,其处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地质资料进行处理,地基为单层溶洞,其顶板难以满足荷载承载要求,需要对溶洞加固处理。对于重叠溶洞而言,在相对比较复杂的岩溶区,为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之要求,应当进行如下操作:因建筑荷载非常的大,支承点也在重叠溶洞之上,所以应当与设计部门进行共同协商,对平面布置进行调整,对柱间距离进行重新设定,以便于避开重叠溶洞。结构上应当跨越溶洞,需注意重叠溶洞两端岩石的牢固性。当溶洞中存在着松软的土层和碎石块等填充物时, 由于其非常的松软、松散、下沉量大以及稳定性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方能作为变电站建筑地基。如果岩面溶蚀高差超过1米,或者岩溶洞平面尺寸超过1米,而且可溶岩层实际埋深超过8米。可根据变电站实际需要做支承桩,同时挖孔桩在基岩与桩身连接的侧面上要加打适量的嵌钉;若存在流塑状粘性土体,而且采用护壁仍仍难保持断面尺寸满足要求,则应当适当加大桩身的尺寸; 钻孔桩进入到基岩以后,其深度应当超过桩径的五倍;如果实际值比该要求小,则应当根据实际地质资料实施验算和加深操作。

第二,土洞处理。在变电站岩溶区域,土洞对变电站所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溶洞的影响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土洞中的埋藏比较浅,而且分布也比较密实、发育较快,加之顶板强度非常的低,因此其危害性也非常的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予以防范:

填垫法:该方法又可以分成充填、换填以及挖填和垫褥等几类具体的方法。其中,充填法主要适合于裸露岩溶土洞附加荷载相对较小的情况。在其最底部位置,块石和片石作为填料,其中部位置用的是碎石,而且上层用土、或者混凝土对其进行填塞,这样可以确保地下水的流通性,从而形成反滤层。对于已经被充填好了的岩溶土洞而言,如果充填物自身的力学性质较差,则可采用换填法对其进行处理。首先要将洞中的所有充填物全部清除,用块石、砂、片石和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对其进行换填操作。对于浅埋岩溶土洞而言,应当将其挖开,若洞中存在着塌陷松软土层,则将其彻底的挖除干净,再用块石、砂和片石等, 填入其中,然后在其上面覆盖上适量的粘性土,夯实之,此作业方式称为挖填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轻型的建筑结构,而且要对地下水的具体情况进行估计。 实践中,为有效提高堵体整体性及其强度,块石与片石等材料填入过程中,应当适当地注入一些水泥浆液;而对其基础下、较近溶洞和土洞内,不仅要将洞中的软土除尽,而且还要将钢筋、废钢等打入到洞体裂隙位置,然后以混凝土填之。

加固法:所谓加固法,实际上有可以分为灌浆、顶柱、挤密、强夯以及浆砌等多种方法。对于埋深相对较大的一些岩溶土洞而言,建议选型密钻灌浆法对其进行加固。实践中,应当根据岩溶洞隙自身的含水程度、处理目的等,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和确定。在填塞过程中,应当利用砂石、粘土以及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施工作业;防渗过程中,可利用水泥浆、沥青等材料做成帷幕,其灌浆顺序自外而内,先对地下水进行上游处理然后在对下游进行处理;充填加固过程中,可利用快干材料、或者砂石等材料,将洞隙填塞,初时压力要小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浆料流出。岩溶塌陷灌浆操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灌浆塌陷处理过程中的顶部预留空间,一般以10至20厘米为宜。

第三,塌陷处理。当变电站岩溶地基出现塌陷现象时,可采取如下治理方法。换填法:先将塌陷位置的松土彻底的清除掉,以块石、砂石以及碎石等填之,并做成反滤层;在其上面覆上粘土并夯实之。跨越法:主要应用在塌陷坑、土涧较深处,开挖回填过程中若存在着困难,则可采用该种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它是以梁板跨越为基础,两端支承在岩石和土体之上。强夯法:该方法是利用10至20吨重的夯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而产生强烈冲击力,以此将土体夯实。灌注法:该方法是将灌注材料经钻孔注浆,强化土层强度,对岩溶洞隙进行填充,并且将地下水流的通道隔断。在此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灌注材料有水泥 、 砂石、矿渣以及水玻璃等,其灌浆方式以低压间歇定量式为宜。

结语

本文所研究的变电站地基处理工程,在勘察中采用了钻探方式,前期设计时以了解该区域地基覆盖层、岩溶发育状况为重。变电站选址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避开岩溶发育区,若确实没法避开,则应当根据变电站内建筑结构的位置、场地内的岩溶发育状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以确保变电站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1]王平.变电站岩溶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1(14).

[2]陈洁 孙景海. 我国岩溶塌陷预测研究现状[J].中国水运,2009(09).

猜你喜欢

土洞块石基岩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沉管隧道DCM区地基块石抛填振密施工技术
地基土中基床块石沉降变形研究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采样的土石混合体数值模型构建方法
下伏土洞加筋地基条形荷载下应力扩散计算
基于Schwarz交替法的岩溶区双孔土洞地基稳定性分析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洞稳定性分析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