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非遗保护实践与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

2013-11-16张美芳

艺术评论 2013年2期
关键词:苏绣针法苏州市

张美芳

张美芳: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主任 、艺术总监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参加此次授牌仪式,并代表获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四家单位发言,内心十分激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我们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是对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给予的肯定和信任,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为我们今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增添前行的动力。

我所在的“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亲自倡导、并亲临指导建立的。李政道先生十分重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对刺绣艺术真诚投入,让人为之动容。

苏州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艺术赖以产生和繁荣的江南水乡,历来文人墨客辈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滋养了苏绣艺术,使苏绣在文化内涵、工艺特色、色彩取向上形成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实践、钻研苏绣技艺数十年的专业人员,如何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如何在刺绣文化领域里跟上时代的节奏,将有关保护与发展、研究与创新的思考与探索,化作思维、实践的元素,并融合到每一针、每一线中去,将刺绣事业推向新的时代高峰,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业。

近年来,在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出台了多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意见,对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整体框架中,积极引导、指导基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体现了国家级专业工作机构的敏锐眼光和责任意识。作为来自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切身感受到: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全新的思维定位,举办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展演,以及论坛和学术研讨会。这些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一直有我们传承人的参与,我们在展示技艺的同时,也参与了学术研讨交流。这对我们而言,既开阔了视野,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挥出一个国家级专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这次活动,令我们更加受到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首次在全国命名并授牌建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我们“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很荣幸名列其中。我们作为保护研究基地,可以更为直接地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指导,促使我们传承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保护研究更好地结合。我们相信,在今后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取得更大的成果。

今后,“苏州市苏绣艺术创新中心”将着手系统梳理苏绣的技艺要素。我们的的刺绣语言是通过技法、针法来表达的。传统的传承方式都是口授身教,这往往会在传承过程中造成技艺的缺失或偏差。我们准备组织专业人员系统地归纳整理,综合梳理各种针法,形成刺绣实样范本,并针对各种针法的演绎过程,加以文字阐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保护和研究落到实处。

本人从事刺绣技艺几十年,自感还算比较敬业,常常会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感。然而因为知识匮乏,前行路上往往力不从心,有时会不知所措。相信通过认真向各位专家学习,将会弥补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为苏绣的保护与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苏绣针法苏州市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苏绣,“秀”出奇迹
释放海归“光”与“热”——苏州市欧美同学会工作掠影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