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

2013-11-16王华斌

江淮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本升级转型

王华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 230022)

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

王华斌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合肥 230022)

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民本”意识理念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政治体现,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策。当代“民本”价值的内涵是“一切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为民”,是民众信仰、信念和民众对社会、政治生活价值尺度的追求。其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问题。全面促进“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需要坚定“民本”价值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促进优化经济结构运行升级转型;需要“五位一体”运行环境升级;需要促进道德标的建设的升级转型。

“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五位一体”

社会结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体。社会形态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结构相互融合而构成的一种势态,新的结构形态必然与新的意识形态相适应。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由发展型向发达型,由专制型向民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公共服务型升级转型。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2013年4月19日,中央决定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全过程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它为“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根本性的认识与实践上的指导。以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来深刻发掘“民本”内涵,使“民本”价值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具体绽放,在深化改革发展中升级,使之呈现出高度法治化、繁荣、美丽、积极、和谐的经济社会形态。

一、“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溯源

“民本”是政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执政者的思维理念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执政意识。“民本”意识实践的形式是“取信于民,为民服务。”封建社会形态里,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民众受教育的层次低,束缚于封建思想观念,“官本”之上的政治统治,使得民众利益诉求的渠道缺失,产生出“宗法社会”、“统制社会”两种结构交叉并行的等级体制形态。在政治结构的治理上,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者本位。在实践中,以古贤倡导的以“民本”为基点的“德治”遭遇了深层的断裂——“民”与“官”的对立,构成“官本”政制与“民贱”劣制的社会形态等级制。进入民主时代,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法律上也内固了公民是社会主体。但在经济基础的层面上,传统的社会结构并未改变,政治制度与经济结构的结合,构成了“统制社会”的社会组织形态。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体制高度集权化,保持了社会政制的高度稳定;经济基础是单一的计划经济,单一的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的统合,必然构成较为封闭的社会组织形态,社会个体紧密依存于社会政治组织(单位),这种以政治目标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成了社会结构形态的主题。社会转型,民主政治和多元思想社会化,以及对多元化权益的诉求,客观上要求重新追溯“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主体,重新建构当代“民本”结构的社会形态。对执政者来说,国民生活的质量,广泛参与民主政治的形式以及对社会治理的程度,大众对公共物质、公共基础文化的需求等等,已成为当代“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主体。他们的高度融合、和谐共荣,才是“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的价值涵括。

二、“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的障碍分析

当代“民本”诉求已成为社会价值实践的政治主体。如何让全体民众进入社会更高层次的生活,进入以追求公正效率优先的“民本”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阶段,那就得使民众生产、生活和社会需求进入更高层次。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原想让先富起来的人带领未富起来的大部分人走向共同富裕,可我国却成了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初期贫富差距比为4.5∶1,现在扩大到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与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9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 1990年就已达到0.445,已接近国际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2012年政府全年的所得有20多万亿元人民币,GDP总额40%被政府拿走,而干部腐败又吞噬了GDP总额10%以上,真正落到老百姓头上的收入只占GDP的1/3。如果按人均GDP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852元,已超过6000美元,而实际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美元。美国和日本 2011年人均 GDP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48,147美元和45,774美元,分列世界第10位和第23位,而中国GDP总量排名全球第二,人均收入仅列世界的第94位。按国际贫困线划分一年为365美元计算,我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若世界银行现行标准(1.25美元=8.5元人民币365=年收入低于3100元)划分,我国仍有2.54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富分化与分配不公直接削弱“民本”价值的内涵,更是制约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根源,严重束缚了“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

(一)利益、权力的影响。我国历代统治者提出了很多“民本”的现实思想,如西周的“敬德保民”、唐代“国以民为本”、清末“民惟邦本”等。这些思想在政治上并非是儒学“民本”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民本”政治价值深层次的发掘,有力推进中国由封建社会专制向民主制度的转型。社会制度的变革变迁与分层,产生出的利益层级群体,文化素质、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利益资源占有程度,形成社会的上层、下层两相分异的层级。上层控制着利益资源并拥有一定的公权力,在社会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下,掌握权力者就可以喻化为财富。而社会的下层群体,常成为游离于制度之外的无业人员,社会不和谐形态的主因凸现出来。有些地方政策本身存在着偏位、利益扭曲、缺乏内在逻辑、违背规律,特别是在财富分配上,严重偏离民本价值尺度,直接拉大了层级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就社会养老保险而论,农民、企业职工养老金只是公务员的1/2~1/3。说明“民本”意识思维的价值理念在社会形态结构的构织中,出现了明显的逆隙、倒置,极大地制约了民众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严重阻碍了社会形态整体结构的升级转型。

(二)经济结构失衡的抑制。“民本”在认识上具有普遍价值的政治思维,是实现其精神文化价值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生为民之本、民为国之本”,突出表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的行为活动中,所呈现出的应是美丽的、和谐的、积极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中的“民生”和谐,是社会政治架构的主体,又直接体现经济结构。如果二者不能有效归并,脱离社会实践,“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就不能真正体现。比如,公共物品的短缺、公共文化建设的不完善、行业领域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都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瓶颈。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是抑制消费、削弱内需,造成社会建设不够丰厚,民众就不能对应于物质文化精神诉求,就会引发社会危机。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利益和坚持可持续发展,造成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民生”和谐。“民生”不和谐是经济结构失衡的主因,将直接抑制“民本”结构社会形态的升级转型。

(三)政府对市场行政干预的阻滞。市场经济运行,是尊重市场规律,遵照市场规则运行。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只是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干预。如果行政力的干预不当,行政资本就会压抑众多的劳动力资本,就会形成利益集团资本和垄断行业资本及其经营层及投机者,腐败和官僚作风就会滋生出来,容易脱离群众路线,导致行政权力既不能实现相互协调、相互制衡,又不便发扬民主、抑制腐败;不利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行政力干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更不利于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监督、宏观调控等诸多行业领域。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报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对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建立起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民本”政治价值的有力拓展,也是推进“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推进“民本”结构社会形态运行的升级转型

推进“民本”结构社会形态运行的升级转型,政府问政要直接面对当前复杂而又艰难的改革现实,如何引领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事业突出重围,就得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

(一)改革政治体制,坚定政治目标。改革政治体制,推进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是“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的政治举措。“民本”结构升级转型,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结构运行的综合反应。执政者唯有推行民生和谐,提升“民本”政治理念,才能真正提升民主政治生活生存,才能真正坚持群众路线的社会实践,进而创建出和谐社会政治民主。坚定政治目标,就是要把建设好“民生”和谐,把国民的生活质量真正提高,作为“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的政治目标。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结构形态已向高、深、远的目标升级转型。随着交通、信息、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运用,社会交往的渠道拓宽,随之面来的是利益诉求引发对权力的竞争,权力的拥有程度在缺乏严格的监督之下,就会滋生出对财富的索取和集中,财富的集中促使了收入分配、财富分配趋向两个极端分化。据世界银行早先的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的集中已经使我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银行、金融等资源性的垄断行业、一些项目的行政审批、征税权的随意性以及财政缺乏公开透明和监管下,权力极易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便演化为财富的持有者,“民本”结构运行的政治目标就会发生偏道。现代商业模式和现代资本市场,造成我国独特的收入差距与财富分配结构不对等,不适应于“民本”的政治目标,使之产生了两相分离的境局。如果“民本”的政治目标发生偏位现象,在财富分化的同时,社会公正被严重侵蚀。中国3000多个财富超过1亿的家庭中,2900多户有各种背景。这说明当财富的来源不再取决于自身努力,而是取决于出身、特权等因素时,就会引起民众普遍的仇富心结,这是对应于社会不公、机会不均的绝望、仇视,其危险性不言而喻。政府要做的是率先改革,“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权力,权力就不能轻易操控财富。改革就是要提升“民本”结构形态运行的价值目标。“民本”的价值目标,在于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素质要素,人力资本素质要素的价值高于一切。我国却恰恰是人力资本最为富足,人力资本的素质同先进国家相比却很滞后,滞后就会制约改善“民生”的目标。政府坚定改善“民生”目标,就得彻底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彻底理顺原本纠缠在一起的权益关系并规范权力运行,使政策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同时,不断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提升执行力,做到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员流程的相互融合。“政府执行力概括来讲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为实现政府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之内,有效地实施和执行国家或政府的公共政策、战略、决策、计划的一种能力。”

(二)优化经济结构升级转型。要使经济结构合理,就要不断地使之深入“市场交易”,通过市场自动调节经济结构。同时,科技进步为创新经济驱动提供了基础市场,使世界市场向一体化格局发展。“市场”是检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型、经济运行与政府权力融合的风标仪。“市场”与政府这两只经济调节之手孰轻孰重、如何运用的问题至关重要,作为执政者尤其要深刻认识“市场”的作用,保证“市场”的有序规范及引导,认清新型行业在创造经济价值时跟传统产业的分异,以便在政策层面上推进市场经济运行升级。如果不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不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往往就会把更多资源、更多管制权赋予了政府,等于让权力关系在主导市场,也就是政府在主导市场。现实生活实践中,就收入分配来说,国民收入分配与民众收入分配不同步,关键是没有真正把体现效率与公平合理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能有效遏止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少数富人的倾斜和集中,不能改变可供民众分配的最终财富较少以及民众消费的产品市场化的格局,不能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能有效化解系统性经济与金融风险,不能有效善治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破坏,则局部风险的扩散和累积或者说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演变成系统的经济与社会风险。我国已经具备相当的财力来提升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全方位改革的窗口也已打开,政府仅仅围绕经济战略升级转型这个核心命题,以收入分配为切入点,切实落实政府服务的自身升级转型,最紧要的是实现实质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民有化。以“市场”效力来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理顺行业领域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运行升级与资源资本资产整合升级。破除既得利益者对深层改革的阻碍,既得利益群体拥有着巨大的政治活动能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利用规则制定特权、分配权、监督管理权等权利合谋非法攫取社会财富,成为现有制度下的食得群体。收入分配改革必然要对这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进行切割,既得利益者怎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自身利益的损失,自然不惜一切手段来阻挠改革的深入,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空有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始终不见成效,众民期盼的分配制度改革承受的是更多的失望,失望的承受次数增多自会变成了绝望。由此,政府要把经济运行的切入点从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福利保障体系入手,遵循严格的市场规制法治、程序和配套措施,规范执法部门行政力和控制力,让公民自觉参与国家事务监督,建立起诚信政府服务市场经济的公共管理、治理结构。以经济主体在内的市场力量和广泛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促进政府服务于市场经济运行。当政府用规范的方式行使公权力时,经济主体自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主完成结构优化,而无须政府劳神费力。就此而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转型,关键取决于政府行政权力结构的变革进程。

(三)促进“五位一体”运行环境升级。良好的环境,是“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的基础,而“富民”的程度,则是社会运行环境升级的稳定器。“富民”看起来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构织体。从经济结构运行环境看,经济运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结构统筹升级和区域结构协调升级等结构性的优化升级。结构性的难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危害不可轻视,但解决起来却相当难。否则,也不会累积到现在。从政治运行环境看,政府多头行政、职能交叉,行政效率低。要切实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就要厘清政府职能和职责体系。“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社会运行环境看,提高公民伦理道德、诚信友善为基点,让民众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治理。当前,公众对公共卫生安全的焦虑不断上升,如食品安全、制假造假等。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监测,消除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加重执法力度,建构市场道德、倡导诚信守法,提升社会人的市场良知,依法打击,杜绝有害商品进入市场交易,坚决消除危害人民生活、生产生存的恐惧心态。从文化运行环境看,丰富人民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看,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唯有“五位一体”良好的运行环境作保障,“民本”结构社会形态自会升级转型。

(四)以道德标的建设催化升级。道德标的,是道德的底线标准及目标。强化思想道德标的建设,是催化“民本”结构形态升级转型的精神智力支撑。道德的底线标准是大众共同认同的伦理与精神文化诉求、荣辱美丑、公理正义的界线分立。道德标的是通过教育感化、感悟来提升人性的尊严、市场诚信、公平正义的方向目标。《管子·牧民》篇中记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提倡“九惠之教”,“得有六兴”的道德意识。民生天道是最根本的道德标的。当前,人们思想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渗透冲击,道德容易发生颓变,一些劣质的文化产品冲击社会公共文化市场,也将深深改变人们对物质、文化精神诉求,客观上须要真正建立起公众修养的社会主义道德标的与社会正义诚信。市场经济的建立及民主政治的进步,打破了旧有社会结构形态的宗法人伦秩序,现时个体主体意识的自觉与传统价值结构的融合,解构了宗法与政制相结合并高度统制社会生活的格局。公共文化是公众对文化的诉求,公众权益紧随社会教育的意识觉醒而逐渐扩容。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均需要公众受教育程度的支撑,理想信念是通过道德标的来教化感悟。公众的教育程度只有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治理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提升。正如鲁洁教授所说:“市场经济孕育了人与人的全新关系,它为独立人格的发展开拓出了全新的空间,这也是当代道德标的所面临的可能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以道德标的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形成这种人格内在的道德属性。如:自主、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品质,提出了供它选择的可能。”社会生活更直观地体现道德行为,其行为也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公共行为的道德标识,社会公共行为道德标的实践者是公众。公众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和文化创造的直接参与者、组织者,公众整体化的道德素质直接反应国家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进程。加强对公众的道德教化、提升社会全体成员的文化素养,是“民本”形态目标对应于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五位一体”战略新布局的运行实践,是要在全社会强化道德标识,合理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提高理性的道德素养,更是全民教育、教育机构的责任担当。追寻“民本”意识价值之起源,唯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标的建设,才是固本溯源于“民本”社会形态的“回归”升华,更是催化“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全面升级的软力量。道德作用十分巨大,它对国家的强盛乃至变革起着催化作用。

综上所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执政意识。一个 “民本”结构社会形态升级转型后的美丽中国,必将在世界立起一块坚实的丰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8.

[2]决策资讯活页资料[N].2013-3-9.

[3]李克强.1.5亿人收入低于国际贫困线以下[N].凤凰卫视欧洲台 (中国-西班牙企业家早餐会上讲话),2011-01-11.

[4]世界贫困人口报告[N].中国青年报,2009-4-9

[5]黎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传统民本思想之比较[N].理论导报,2011-08-16.

[6]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养老金发展报告[N].东方早报,2012-3-16.

[7]郑新立.大部制围绕三权分立进行[N].南方都市报,2008-3-11.

[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4.

[9]韩兆柱,何雷.政府执行力“渐进执行模式”探究[J].行政论坛,2013,(4).

[10]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11]李萍.公民教育:时代诉求和历史责任[N].学习时报,2008-3-25.

[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梦 玮)

C912

:A

:1001-862X(2013)06-0045-005

王华斌(1965—),安徽南陵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党建、文化。

猜你喜欢

民本升级转型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转型
回暖与升级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