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合伙的最后结局
2013-11-16黄佟佟
文/黄佟佟
作为一个做人物采访的记者,我还是很乐于见到像陈可辛这样的人,有才华,又真诚,是那种典型的努力到尽的香港人。他比想象中要瘦小得多,旧旧的白T恤,军绿裤子,配一双草绿的高帮跑鞋,为这部《中国合伙人》的上映,他几乎操碎了心。
由一个香港人来拍内地题材本来就很不容易,而陈可辛更难处理的是这部传记片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剧本原是由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所写,三个北大男人办英语学校的故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新东方”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强创业的故事。和电影里成东青不肯上市的“土鳖”与洋派之间温馨冲突不一样的是,真实生活里俞敏洪与徐王的冲突更大,2002年一位叫卢跃刚的中青报记者写了一本畅销书,叫《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用449页巨幅的内容详细解剖了新东方徐小平、王强与俞洪敏的矛盾,三人的矛盾更多的是对新东方未来的控制权的矛盾。俞敏洪在“新东方”实行的是家族模式,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曾在新东方的创立和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新东方的发展,这引起了小股东们的腹诽,徐小平甚至激烈地提出要俞离开“新东方”去美国进修改造自己变成“新人”。而在2001年的股权危机中,争执不下的三人纷纷号称要离开“新东方”,但最终俞洪敏凭着自己的沉着与多年苦心经营的影响力终于在股东会议上用选票将徐小平选出了新东方。之后徐小平几进几出,最终还是在2010年离开了新东方,他和王强共同成立的“真格”天使投资,到目前为止这位天使投资人最成功的案例是“世纪佳缘”,最让人不解的是其实俞敏洪也是“真格”股东之一,也就是说,在客客气气请二位兄弟离开“新东方”之后,俞敏洪还是扶上马送上一程,给他们开辟了新的战场——和徐王各种场合对俞的高级黑不同的是,俞对二位心高气傲的兄弟可算是仁至义尽。
不知为什么,俞敏洪的过份隐忍老是让我想起刘备,刘备是一个看起来有点窝囊的“仁义”之人,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难容,这就是中国人从几千年来总结出的领导哲学,与其说这是一种“成功学”,不如说是一种独属中国农民智慧深处的蜿然走向成功的策略,类似于“自残术”:你要赢是吧,给你赢我还自砍一刀,你过意不去了吧?那你最后还是得跟我低头认错。俞敏洪复读了三年才考上大学,母亲的精明和父亲的老实深深浸入他的内心,他大学四年替同学打了四年水,扫了四年课室,用无懈可击的“好”赢得精英们的信任。“老俞吃饭绝不会让我们喝粥”,在这部电影的上映过程里,满腹委屈的俞敏洪用各种方法展示了他的不满不愿意,但又同时展现了他的大度,所以在最后公映的片子里,他没有受到《社交网络》里Mark Zuckerberg的待遇,《中国合伙人》对成东青非但没有任何过分的讽刺,而且塑造了一个更为美好的形象,他视爱情为宗教从一而终,“用演讲代替了性生活”。
像所有好项目一样,《中国合伙人》实现了多赢,票房大好,口碑上佳,新东方暑期班360元的广告又布满了广州的大街小巷,甚至为三个好哥们立了一座越不过去的丰碑。传说陈可辛甚至想把这部片子拍成投名状,但徐小平拍了桌子,说可不能因为一部电影影响我们哥们之间的友情。在接受柴静的采访中,徐小平和王强毫不掩饰他们对俞内心的崇敬,柴静写道,王强甚至说“我心目中他就是精神领袖”。但说到这儿,他手一挥,“他从来也不需要听这句话,剪掉。不然他觉得too good。”
事实上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农耕社会里,只有像俞敏洪这样披着憨厚努力外衣持着一颗坚忍精明内心善于忍耐善于等待能受胯下之辱的刘备才最终能成事,意气用事的书生的狂傲,只有在狡猾老农的羽翼下才有好乘凉的可能。电影里王强曾说,千万不要和你最好的哥们合作,确实,对于过于精明的中国人来说,和最好的哥们一起做事等于让友谊自寻死路,只是俞敏洪、王强、徐小平到底算是高智商人群之一,在惊涛骇浪里他们勾心斗争几乎也弄翻了这只友谊的小船,之所以最后没沉是因为智商告诉他们应该泊在哪个最近的码头,退位让贤,各成系统,这也许是中国式合伙最体面的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