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高歌唱到今——读《姚文仓独字引言诗歌书法集》

2013-11-16王福成

飞天 2013年7期
关键词:诗人

王福成

在《姚文仓独字引言诗歌书法集》出版之前,文仓同志把该集的书稿和他近几年的新作《姚文仓诗抄》打印稿拿给我看,且嘱我予以评点。老同学盛情难却,不便当面婉拒,只好在心里说“先看看再说”。回家后我立即摊开以前已有的《姚文仓诗集》和今所得的新稿,细细品读,真是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姚文仓独字引言诗歌书法集》的特点,是用自己的书法写自己的诗作。于一首诗中选出最能体现该诗主旨的一字(亦有二字三字者,如“南梁”“青土湖”),以大幅书之,继以小字书全诗于同幅之中,使诗书整体展示,龙飞凤舞,主题突出,赏心悦目。至其诗,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豪放。其中秀章佳句,纷至沓来,使人目不暇接,兴奋不已。

位高赤子心 美刺自清真

中国诗的传统,自汉儒说《诗》起,一直强调美刺的原则。即诗人对美好的人和事,要热情地予以颂扬;对丑恶的人和事,要无情地予以鞭笞。这是诗人应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文仓同志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姚文仓出生于原陕甘宁边区宁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直沐浴着共产党的雨露、新中国的阳光长大成人。他凭着自己的才智、勤奋、质朴、热情,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官高位显,银灯耀眼。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子弟,始终不愿掸去身上带有的来自家乡泥土的清香味,始终保持着一颗平民百姓的赤子之心。他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古今圣贤、爱名山大川。他胸怀太多的挚爱,心存太多的感慨,触事奔涌喷发,赞歌一路飘洒。他赞颂“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劈山凿洞,引大入秦”的水利工程,可与“江堰郑渠,美比列同”。在《咏市场》中,他深情讴歌那些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初期,敢于下海称雄的“弄潮儿郎”。下海闯市场,在当时是要有胆识和勇气的。而歌颂“弄潮儿郎”的诗人,更是需要慧眼和勇气!“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懈追寻的理想世界,而今天,我们国家已把它变成了现实。对此,诗人岂能不颂。在《游桃林喜闻政府取消农业税》中,诗人巧用历史典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吟道:“陶令知农苦,王税尽免煞。闻说桃源人,迁出武陵家。”满怀深情地宣告了一个漫长的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灿烂的新时期的来临。其他如《咏镍都》、《咏刘家峡》、《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咏放蜂人》等等,都是兴感而发,随口吟出,不用刻意雕饰,无需谀词媚语,一片赤子之心,清淳质朴感人。

有颂亦当有刺,美刺兼用。然而由于诗所颂对象不同,诗人所处境域有异,或颂多而刺少,或颂少而刺多,各有不同。姚文仓的诗属于颂多刺少的一类。这是由于他胸怀大爱,心存感激,又恰逢明时盛世,不歌不足以畅其怀。其实颂刺不在多少,而在是否恰当。如果所颂是应该颂的、值得颂的,且颂得贴切,不虚美,无谀词,这种颂多些无妨;如果所颂是不该颂的、不值得颂的,且颂得不当,有拍马之嫌,则一首也多。

姚文仓的诗颂多但也不缺刺。如果按我的意思将明警示、含箴谏的诗也纳入刺的范围,姚的刺诗也是不少的。姚文仓同志的刺,首先是刺向人民深恶痛绝的贪官污吏的。《跑宫》一诗,对当前一些“前门选才俊,后窗鼠啮金”的官场黑幕予以大胆的揭露和申斥。而在《选美》一诗中,又借汉元帝时宫廷画工毛延寿以贿金多少决定笔下人物容颜美丑的历史故事,指斥时下一些在选人、评职、评奖活动中暗箱操作、颠倒是非的社会丑恶现象。在贪腐未绝、暗流涌动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想起清廉爱民的包公,“浊气熏人日,并肩谒包公”。“脏滥贪佞辈,到此可赧颜?”(《谒包公祠二首》)在《观钓》一诗中提醒人们:“鱼儿莫贪食,谨防上饵钩。”

现实生活中,有贪宫,也有“昏官”。这些人缺乏科学知识,往往违背自然规律,恣意妄为,破坏生态环境,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这种人和事,也应予以警示。《探老龙潭有感》一诗,诗人借积泉成潭、溢流千里的泾河源头老龙潭,被人为炸开石崖、致泉断潭枯的事实,慨叹“人自断其源”、“天旱反怨龙”的尴尬,警示人们“天人应和谐,万万勿背天”。违背自然规律,不按科学办事,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欲彰显“政绩”而相互攀比,终将好事做过头,以致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也应予以规箴。《观兰州春灯有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敏锐的诗人在灯火通明、爆竹连天的欢乐中随即想到“可怜山村灯火黑,天寒地冻难生活”的贫寒民众,发出“贫富相去天壤地,城乡差别奈若何”的慨叹。他规箴一些人,节日庆贺要适度,不可太糜费,不要忘记还有贫寒的民众,要用心于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和谐社会。“忧劳兴国李世民,逸豫败亡唐明皇”(《游西安大唐芙蓉园》),历史的教训应当永远记取。

咏山川之秀美 探人生之哲理

姚文仓同志的生活、工作经历是多姿多彩的。他先后在西北师大中文系和政教系读书四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十年。其间他即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章在《西北师大学报》发表,有的被《新华文摘》转载。他也曾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进修一年。调入党政部门工作后,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政治理论方面的文章,在《光明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汇成《跬步集》一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见青壮年时期,文仓同志在文学、哲学、史学、政治理论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厚的功底。这大概就是他的歌咏为什么多历史文化的底蕴,多人生哲理的探寻的原因。

姚文仓由于视察、调研、出访、游览,足迹遍及神州,兼及域外。他咏山吟水,吊古凭今,总要突出其中的人文资源。《咏庆阳三首》之二曰:“守边有道范仲淹,妙手文章李梦阳。”这就告诉人们,庆阳在历史上不仅是周秦发轫地、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而且是一处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宝地,“陇东自古多才郎”,以激励人们在新时期创造出新的业绩。宁夏银川之沙湖,地处塞外,却有江南水乡的秀美,唯一的遗憾是少了点历史人文的内涵。诗人在《题沙湖》诗中,心笼古今,思接千里,特从越地为我们请来浣纱美女西施,“浣纱西施忘越水,到此不用梳妆台”。以西施的安于沙湖而忘越水,烘托沙湖的妩媚,这就给沙湖增添了许多诱人的神秘色彩。《咏兰亭》曰:“美不自美因人彰,兰亭本是茅草房。雅士一集传千古,出名还借书圣王。”有了名人的参与,水光山色才会更有灵气。这正是姚文仓诗中多人文内涵的道理。

诗中富含哲理,是姚文仓诗的又一特点。诗可不可寓理,要不要理趣?这是自古以来就有争议的问题。我国东晋时期,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以老、庄明理之言入诗而韵之,使诗“淡乎寡味”,遭钟嵘等人批评,终被历史淘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黄庭坚,爱于诗中谈理,崇尚理趣。《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则提出“别趣说”予以反对。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诗中的“理”从何而来。像玄言诗人那样直接把老、庄明理之言入诗而韵之,自然不足取。但如果诗人能把情景中内含的理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以理统摄情与景,情景与理交融,理从状景抒情中出,这就会使诗富含理趣而有诗味。如姚诗《咏银杏树并序》,写在寂寞的深山中隐名数千载的银杏树,人们经科研得知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时,即“身价百倍增”。诗人从这件具体的事情中,悟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理:“非无千里驹,但待识马人。”选千里马需要伯乐,要脱贫致富捕捉商机,同样需要独具慧眼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可贵啊!这是事中的本然之理,诗明白地指出了这个理。韵味深长的诗,有的只将深含至理的事叙出,理不一定要说出来。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王维的“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均是如此。姚文仓的《登山海关》一诗也是如此:“筑城千夫泪,安危一将悬。清兵入关里,还赖陈圆圆。”事只点到此。而吴三桂为一红颜,自弃长城,开关纳敌,其中的历史教训意在言外,耐人玩味。《咏庐山三首》之三:“庐山风云关九州,几度春花几度秋。龙争虎斗空自了,青山隐隐水悠悠。”斗转星移,人去事远,争斗不了自了,喜迎和谐共生。最耐人品味的还有《游麦积山有感》、《游卧佛寺有感》等。“百问无答佛祖睡,万化尽在不言中。”(《游卧佛寺》)这是深深根植于中国哲学土壤中的思想。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智者不言”。孔子也说“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姚文仓还有一些表现他对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不懈追求的诗,这是他不懈追寻人生哲理的必然趋向。在《咏松竹梅兰——七十抒怀》中,诗人以松之“直”、竹之“节”、梅之“洁”、兰之“香”自励,立志要终生“正正堂堂”做人。在《咏煤》、《煤炭颂》中,诗人又以煤自喻,“我没有杨柳的风姿,也没有朝云的彩霞;可是我心里包着一团火,能为人间把光热发”,愿“献尽才智甘成灰”。他不仅如此说,而且切切实实地予以践行。在他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多次下基层考察,悉心听取群众意见,“闻言即谋策,建议快实行”(《全国人大代表访农》)。2006年他在民勤县调研青土湖干涸、沙化情况时,痛心地吟出了“昔日碧波今何在?湖干树倒鸟巢空。家园难守背井去,满目萧索沙尘中”的诗句,并在全国人代会上当面向温家宝总理反映了这一严重情况。温总理当年即视察了民勤,加大了对民勤沙化的治理。2010年给青土湖开始注水,从此又充满了无限生机。姚文仓同志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大漠雄关唱新声 直爽豪迈西北风

姚文仓同志用“新古体诗”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他倾汉风之沥液,漱唐韵之芬芳,向大漠而浩歌,登雄关而长啸,意象恢弘,风格豪放。“千古幽燕地,万里起雄关。云开碧海阔,潮来浪入天”,“天边红云飞似马,祁连山里风如涛”,“金戈铁马百万雄,横扫六合如卷蓬”,“黄沙万里风尘暗,高楼千尺接白云”,确有西北人的豪爽之风,读之令人精神振奋,热血奔涌。他善于化前人的名句、典故入诗而显雄风。《过阳关》反用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唱出了“客行阳关道,举杯叹古今。瀚海云天外,相逢多故人”的诗句,化索漠为豪迈。他还善于用口语入诗,不仅使诗富有地方色彩,而且显得率真烂漫。如“夜半即闻吆牛声”,“硬面锅盔细细掐”,“美酒须用大碗喝”等,读起来亲切流畅,且觉有一种豪气流荡其中。

猜你喜欢

诗人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诗人的书画
鼓励他活得像诗人和孩子
诗人的书画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