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味闲话(三题)

2013-11-15任旻弼

雨花 2013年6期
关键词:吴侬画屏浮生六记

● 任旻弼

沈三白:风花雪月之外

一个“标准”的苏州男人,应该什么样?

像清朝的苏州男人沈三白那个样子呗。——以温良恭俭让为本性,外加些情调而可。

不妨把话说到底,每一个“标准”的中国男人也同样地概莫能外:温良恭俭让,再加些情调。只要是被归类堆齐在咱老百姓这一拨子的,但凡都如此。

沈三白,究属何方人氏?200年前,贫困潦倒,起于头发尖讫至脚后跟,穷得叮当咣响,却矢志不移、不管不顾,以淡泊从容、我行我素,写下过清朝版“苏州情书”《浮生六记》的古代那一个苏州好男人。

沈三白,用当今眼光审核,除却不是“高帅富”——

他,是个谢世200年后却仍然被无数男女们在艳羡赞许不已——全方位跨地界多情调好良心——的男人;

他,算得上是身后100多年在中国风行一时的现代“鸳鸯蝴蝶派文学”的苏州创始人;

他,弄得隔朝的苏州小老乡大文人俞平伯在为他耗费了大量考据实证的学理功夫后,终于确认——“《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托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哇,差不多快有冰清玉洁、世间独此的品格了;

便就难怪乎,他,进而惹得崇尚“性灵”的福建人林语堂在英译“出口”了《浮生六记》后,竟然好奇地把东坡居士和他放得一样高来夸赞他和发妻也就是清朝的苏州好女人芸娘之间卿卿我我的“情调”生活,且最后促使他了不起地享受到了因“出口转内销”而赚得的威猛盛名。

沈三白的“情调”,足可资证在他写的那本自传体“情书”——《浮生六记》里。而他“温良恭俭让”好男人的本性,也是通过其“情调”故事一一表现出来的。

沈三白的温良,集中写在了《闺房记乐》与《坎坷记愁》。他的温,温和、温软、温顺,几乎温到了温吞水烧不开的程度,温者必良,自古而然。沈三白对父母双亲温顺地尽孝,是社会的伦理、良苦的用心所为,对老婆大人温软地多情,是夫妻的相亲、良善的心地所然,而对爱情的快意和家庭的压抑,则一古脑儿都被他温和地写进了“闺房”、“坎坷”二记,是人生的因果总结、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致。

沈三白的恭俭,也是必然的。翻开沈三白的传略,他当过啃老的闲人,教书的先生,无名的画家,饭水无着的流浪汉和官府的幕僚,等等,不一而足。虽然少年时他跟着父亲迎接过乾隆皇帝的圣驾,但那毕竟只是混在人堆里未经世事瞎胡调的小屁孩的朦胧记忆。由于未考功名,仕进不取,沈三白为人的恭、生活的俭、文字的淡,在写作时就显得未加作秀毫不掩饰透明以极,因而他《浮生六记》清晰明快、平淡实如的文风,既让日后博得了大师、文豪地位的闻人如俞平伯、林语堂者明明都摆出甘拜下风的样儿,又为后世多少苏州男人做出了滋润丰味的“好”榜样,更给追慕平静真实生活的今人奉上一种来自清朝半白话文清新可近的“情调”文本,为“标准”苏州男人广泛的实践提供了一份值得对照的参考答卷。

沈三白温良恭俭之后的让,被《闲情记趣》、《浪游记快》所立体地展现。其实,沈三白《浮生六记》遗存在世的只剩《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卷。后人穿凿的《养生记道》一卷,文调卑下、情趣全非,明眼一看便知是拙劣到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之陈词滥调笔客的伪作。至于另一卷《中山记历》,不管其为真品还是假托,因为在“情调”方面的价值微乎其微则完全可以将其忽略不计。

沈三白的让,说起来,并不全是宋明中庸理学那套谦让、忍让、退让的意思,反倒可以理解为沈三白是以不得已地被动出让了功名利禄而无意间地主动换取得他一己的情调生涯,这,本然决定于他个人非仕途经济的社会存在角色。故此可以说,清朝那个“标准”的苏州好男人——沈三白,把情“让”给了自己一生痴爱的芸娘知音,把趣“让”给了自身一生专注的物玩乐游,如花草鱼虫的闲情,如放逐快己的浪游,如人生清脱的潇洒,把心“让”给了自我浮生无为的逸态静格。

实在也说不出理由来,我就是对大师、文豪最笃爱稀奇的那一卷浓极了风花雪月的《闺房记乐》总打不起一点精神和什么兴致,却更欢喜一再以美文而被编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闲情记趣》里的那些好玩事儿,或许只有那些个最真实的童趣故事才是能够穿越千年百代而永世为镜的宝鉴。

张建珍的淡雅及其他

路过观前街有人排队在买糖年糕,从黄天源对面采芝斋听见放过来软侬清淡的弦歌。排队买糖年糕时,也能得到婉转绕心的乡音雅乐来这样伴奏,苏州人真是有解脱湮气的法宝啊。

《寿堂唱曲》、《宫怨》都是朱慧珍所传俞调弹词开篇,很熟悉,张建珍唱的。

5年多前,评弹演员张建珍曾经获得过“评弹金榜”的女班状元。之后,张建珍被她的“珍珠粉”推崇为当今苏州评弹界的头牌花旦,大概是她宗朱慧珍的唱腔比较真传因而特别地受到抬举和追捧。

张建珍,声音交关清,腔调交关纯,关键是交关文气,她的演唱在落得静功妙得典雅似得佳韵之外,特别地淡。

比如:秦香莲。她贫困潦倒,但心劲刚烈,她遇人不淑,却贞渝既往,她无奈唱曲,实忠言相劝,百般纠结、复杂难解的怨恨情仇,一言难尽、极难简单地艺术表现,而苏州评弹自有它惯常的一种手法。

张建珍在演绎朱慧珍的《寿堂唱曲》时,设身的是秦香莲PK陈世美当下的凄惨境遇,唱吁的是清净婉丽、雅致撼人的俞调声腔并融合官正醇厚的蒋调与悲越刚劲的张调,追慕的是朱慧珍淡和大气的那种风骨,进而“多面复合”地处理秦香莲的内心矛盾和感情冲突,体现了秦香莲——对本该诰命皇封却将临怨妇厄运的深刻伤怀,对本该安享人生却将坠不幸之渊的极度痛恨,对本该功德圆满却将遭家庭破碎的无声抗议。

种种的悲情,似乎没有哀恸欲绝的嚎哭,种种的怨恨,亦似乎没有声嘶力竭的亢怒,种种的无言,又似乎没有捶胸顿足的激愤,但,评弹美学的规则往往却是——于不情处诉衷曲,于极淡处看浓烈,于无声处听惊雷,而这些唯美条文应该表达在了张建珍淡雅文气的演唱中。

比如:杨贵妃。她悲苦地自怨自艾,而情郎恰恰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一朝天子,她自私地追求爱情,而君王则多情又别有宠幸,她醉心于七夕盟誓,而终于亲身验证了“伴驾如同伴虎狼”的凶险。

即便悲剧将爱情撕裂成一地碎块让人不堪忍受到哪怕惟有半个滴答的时刻,苏州的评弹,评弹的俞调,俞调的朱慧珍,朱慧珍的《宫怨》,仍旧能屈愤懑于平静、息肝火于未然、罢雷霆于无钧,须知晓,这并非寡情绝义,这不叫冷血残酷,这更否自认无奈,试想,若不是浸沉了人生三昧的本真原蕴,何堪在艺术上具备雅和之淡、绕指之柔、化外之境?

朱慧珍的淡,是俞调艺术登临止界的唱,是人生智慧彻悟收获的境,是生命状态洞达了无的透。

张建珍《宫怨》也唱得极淡且平和,所以做到了深藏不露于悲情、情动于中为艺术、吴侬软语唱静腔,让听客在曲罢后背转身去,依然情不自禁按捺不住回眸探寻——那耳边的天籁,为什么如此遥远而亲近?

有一位苏州文士,举凡对外地文友访苏要听正宗评弹的都会推荐去点唱张建珍,兴许也是因为张建珍淡雅的弹词唱腔,正合了苏州文士包括苏州文艺在内的苏州文气的淡吧。

绵绵悠悠那《吴侬软语》

四幅条屏联整起来的画屏,似乎能以分隔现实与过往。

这四四方方的古画屏,成为当代苏州版画精品《吴侬软语》的中景,摄取遥远时代曾经有过的风俗画面:反向的马车和跑马,回首的相公和女子,牵手的郎君和少妇。

摩登少女化身了的船妹背影,把橹出现在《吴侬软语》画屏的顶下角。

船儿欲行又止,船妹立于尾梢,以形式赋得了内容的是她迷茫的背影——

这迷茫的背影,正伫足凝视画屏里相牵说笑的那一双古代情侣,正侧耳聆听近旁边弦索叮咚的这一档说书先生;

这迷茫的背影,眼神中留连不开画屏里心切切意浓浓情笃笃的才子佳人,耳廓上放松不了近旁边风花雪月历朝历代时尚新潮的评弹故事;

这迷茫的背影,心里呼唤过往沉入古老岁月的旧时情节,端首以仰望之势的作别;转身迎向现实流活姑苏大地的幽深水巷,似然以不舍而行的趋进;

……

灰蒙中景的画屏,隔开静朗的背景,推出豁亮的近影。

“又近又远,一幅巨版的苏州邮票”——画中男女的背后,清晰着,橹摇船倾、小桥流水,朦胧着,塔影入云、城门岸立,亲切着,粉墙黛瓦、市井生机。

试问画中的男女,是水乡苏州的钟灵毓秀,从远方把流荡空间的云霞邮票飘来递送给现实,还是苏州评弹的说书先生,在此处把存留时间的天穹画景弹去拨还给过往?

“亦重亦轻,一张放大的版画名片”——苏州以园林、刺绣、评弹、昆曲著称于世,彰显了其吴文化重镇深厚古雅的一种神韵,那《吴侬软语》不正是用现代版画的进行式,印制了新一张重能够代表文化分量、轻可以反映世俗场景的苏州名片吗?

它,所体现了的苏州元素中的别一种气息,有穿过了桥洞的水巷,有依傍了古塔的城墙,有映衬了瓦舍的粉黛,同时,亦更有一种苏州历经沧桑而又平淡出奇的精、气、神。

“且雅且俗,一段清新的精致散文”——《吴侬软语》画着精美,写着雅致,读着世俗。

这2500年的白发苏州,是一块恬适的世态景地,版画中人物情节中心的亲切笑容,足见一斑;这生气蓬勃的当代苏州,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家园,版画中人文景观特色的有机凸显,足可表示;这活力焕发的美景苏州,是一方精致的文化现场,版画中人们同心向往的艺术图像,足以为证。

“情中景中,一首温情的静雅诗行”——摩登船妹在《吴侬软语》的出现,寓藏了画家笔走偏锋的独到匠心。由船妹的注视直达画屏下部的古代镜像,而升至画屏上部疑似虚化般的写意场景又恰是重叠于背景实态化的当下存在中。它看似点缀却圆静态之完整,有意趣地打开了世事里现实和过往的通道;它形似多余却达动态之平衡,不经意地连接着审美中精雅和通俗的画界;它貌似“补白”却为点睛之妙设,形象化地表现出姑苏城物态和人文的诗意。

小船划醒时光的河,水中的倒影,散碎波纹的涟漪……

“浓了淡了,一帧身边的市井风俗图”——蓝蓝的冷色调,看着微浓微浓,灰灰的老旧味,闻着极淡极淡,清静素雅的色彩,揭走往日曾经的浓烈,烘托淡淡远远悠悠长长的生气。

那是一种天长地久的平庸气场,那是一股日常市井的烟火气味,那是一抹浓淡辉映的人文气息。

在苏州桃花坞少壮派版画家顾志军倾心创作的《吴侬软语》——这篇流露着姑苏乡俗所特具的美学语境的意象文本中,画家显然无心去专司设造“大弦嘈嘈如急雨”的宏阔气势,又显然是在刻意地营造“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微妙氛围,每当凝视着由人物、场面、情节、背景相生构成的“画境文心”,尤其检审独出机杼那方古画屏,油然而蕴藉“夜半无人私语时”,你是不是显然也听到了拌和着画家脉搏心跳而唧唧喁喁且绵绵悠悠着的窃窃心语呢!

猜你喜欢

吴侬画屏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夜读》
好歌与知音共赏
浮生六记
游漓江
到皖南
观海有感
吴侬软语何处觅
忆江南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很想走进这样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