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戏剧研究再思考

2013-11-14祁和晖

郭沫若学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郭老郑成功剧作

祁和晖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郭老生平写作、整理、改编了多少部剧作?

郭沫若平生写作了多少部剧?这个问题,三十多年来,一直有人留意,但也一直未取得“共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篇注意这个问题的文章,当数转发在《人民大学复印参考资料·郭沫若研究》专刊1979年12期杨芝明的《郭老一生写了多少个剧本?》。此后又不断有学者就此题发文,如:

1.《郭沫若一生写了多少剧本》,立和《新剧作》1981年4期

2.《〈郭沫若一生写了多少个剧本〉一文中的讹误》,鉴非《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5年2期

3.《郭沫若早期写了那些历史剧?有何社会意义?》,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室编《中国现代文学自学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4.《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及其他历史剧》,陈白尘等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一般将郭老平生剧作分作三个时期,为:早期(“五四”之后,抗战以前);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三个时期,郭老各写了哪些剧作?至今看法不一。比如“早期剧作”,有学者不计入《孤竹君之二子》与《广寒宫》;又有人将《黎明》也计入郭老童话剧。抗战时期剧作,照理不当有分歧,可是《筑》与《高渐离》算成一种剧作,还是两种剧作,亦各有所见。比如1983年,傅明谛在《美育》当年第6期发文《郭沫若写〈筑〉》。中国戏剧史上确有同一母题,同样剧中主角,却前后写出了两种剧作的情况,如明代汤显祖的《紫箫记》与《紫叙记》。建国以后的郭剧,有人不计入郭老初试笔电影文学的《郑成功》,而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郭沫若全集·文学卷》第八卷乃郭老在新中国所作剧作专卷,卷中同时收入《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

文化巨人郭沫若诞生120周年了,对这位巨人生平剧作数量理应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才是。本人不自量力,以1982年人民学出版社出版之《郭沫若全集》为文献依据,参考三十多年来学者们的讨论,疏理出郭沫若平生剧作目录21种,其中20种为郭沫若创作,1种为郭老带改编性的译作,兹列目如下:

1.《女神之再生》(见《郭沫若全集·文学·第1卷》。以下简称“全集·文学·某卷”)。此剧作于1921年2月,初刊上海《民铎》杂志第二卷第5号。剧中人物有女神之一、之二、之三与共工、颛顼。故事地点为不周山、蒲昌海。剧前引诗为歌德《浮世德》结尾诗。

2.《湘累》(见《全集·文学·第1卷》)。此剧1920年12月27日完稿;1921年刊上海《学艺》杂志第二卷第10号。剧中人物有屈原、女须、老翁。剧前引诗为《离骚》中“女须之婵媛”至“判独立而不服”段。

3.《棠棣之花》(见《全集·文学·第1卷》)。此剧1920年10月10日刊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增刊》。剧中人物为聂荌、聂政姐弟。

4.郭老改编标点之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此剧主角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形象与故事,吻合“五四”后青年追求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的反封建潮流。郭老标点改编后的《王西厢》,作为名曲从刊的第1种,于1921年9月泰东书局初版发行。改编本附载郭沫若于该年5月2日所写序文《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者之性格》。

5.《孤竹君之二子》(见《全集·文学·第1卷》)。此剧为独幕剧。1922年11月23日完稿,1923年2月刊于上海《创造季刊》一卷第4期。剧中人物有:女子、渔父、伯夷、叔齐,野人甲、乙。郭老自述要“借伯夷、叔齐的史影来暗射当世。”

6.《广寒宫》(见《全集·文学·第1卷》)。此剧1922年4月2日作。为童话剧。剧中人物有众嫦娥,八仙之一张果老。剧情写众嫦娥随张果老读书,再引出牛郎、织女。

7.《月光》(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初刊1922年10月1日上海《学艺》第四卷第4号。剧中人物有:博士先生(38岁);其夫人(30岁)、护士女子。郭老自注“此稿献于陈慎侯先生之灵”。陈氏为福建侯闽县人,曾任报刊编辑,致力于整理国故和社会改革,参与发起创办《孤军》杂志。该杂志出版前不幸病逝。

8.《卓文君》(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23年2月28日晚脱稿,1924年2月刊上海《创造季刊》第二卷第2期。剧中人物约10人,为卓文君(24岁),卓王孙,侍婢红箫,程郑(文君夫40岁),县令王吉,司马相如(30岁),文君弟、妹,苍头周大、家僮秦二等。剧中时间、地点为汉武帝初年蜀郡临邛县城郊。

9.《王昭君》(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23年7月12日完稿。剧中主要人物有画师毛延寿、毛之弟子龚宽、汉元帝、毛淑姬(延寿之女)、王昭君、王母、侍卫、太医等人。

10.《聂嫈》(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25年6月11日改作完毕,剧中出场人物30余人。主角有酒家母、其女、游人、聂嫈、盲叟、幼女、聂政尸、卫士长、卫士多人、居民多人。

《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后合刊为《三个叛逆的女性》。

11.《甘愿做炮灰》(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37年11月12日完稿于淞泸抗战,上海成为暂时孤岛期中。剧中主要人物有高志修、田华青小姐、季邦珍小姐、章育仁(化学家)、章妻碧荪夫人,徐新芷(电影导演),戏场主周老板,“武装同志”华振威、权共达等。显然,剧中人名体现了郭沫若的愿景和肯定。

12.《棠棣之花》(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为五幕剧,据《聂嫈》母题创作而成,1941年11月完稿,12月整理完毕,1942年7月《作家书屋》出版。剧中主要人物约15人,在《聂嫈》人物基础上,增加了酒家女春姑,食客韩山坚,严仲子,韩相侠累,韩哀侯,秦使,玉儿等。

13.《屈原》(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42年11月11日夜完稿。剧中人物20人以上,主要角色有:屈原、宋玉、婵娟,上官大夫,公子子兰,楚怀玉、楚怀王妃郑袖,政客张仪,令尹子椒,招魂老人,河伯,渔父,屈原侍从阿汪,阿黄,老妪,更夫,女官、女史等。

14.《虎符》(见《全集·文学·第6卷》)。此剧1942年2月8日至11日写成。剧中主角10余人:信陵君、魏太妃、魏王、如姬、平原君夫人、唐睢、侠客侯嬴、将军朱亥、侯女、朱女。本人“感觉”此剧受到过明代祁彪佳《远山堂曲品》所记明代无名氏所作《四豪记》(属祁氏《曲品》中之“能品”)的影响。《四豪记》专“记”战国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四公子故事。

15.《高渐离》(见《全集·文学·第7卷》)。郭老自言,此剧初名《筑》,经改作定名《高渐离》。1942年6月17日脱稿。剧中人物约13人:秦始皇、胡亥、赵高、李斯、蒙毅、夏无且、徐福、琴师高渐离、宋意、怀清夫人、怀贞夫人、阿季、黄媪等。笔者以为此剧创作受过明代王元寿传奇剧《击筑》影响而“推陈出新”。王氏《击筑》主题为“高渐离不死,而秦始皇卒以荆卿死,快极!快极!传之者,激烈中转为悠扬之韵,觉满纸萧瑟,令人泣下”(明·祁彪佳语)。郭老将《筑》丰润为《高渐离》显然强调了祁彪佳所称道的主题。绝非简单的剧名改变。若有《筑》的手稿存在,将为我们研究二剧的优化过程,提供一个活的创作思维跃动实例。郭老本人既然将《筑》与《高渐离》视为“初名”与“定名”关系,二者自当视为一剧。

16.《孔雀胆》(见《全集·文学·第7卷》)。此剧初刊于1943年桂林《文学创作》第一卷第6期。故事依据《明史》、《新三史》等史料提炼而成。剧中人物有:大理国总管段功、梁王、王妃、阿盖公主、王子穆哥、大理员外、段宝、羌奴、宫女、番将、卫士等。成剧前,郭老发表《孔雀胆的故事》。剧本写成后,又发表《孔雀胆后记》。

17.《南冠草》(见《全集·文学·第7卷》)。此剧五幕加尾声,1944年4月重庆群益出版社出单行本。剧中人物约21人。主角有明末烈士夏完淳、夏之嫡母、生母、妻氏、友人及进士、举人若干人。

18.《蔡文姬》(见《全集·文学·第8卷》)。此剧1959年2月9日脱稿于广州,5月1日定稿于北京。剧中人物14人,为蔡文姬、曹操、赵四娘(文姬姨母),左贤王、董祀、卞后、曹丕、胡儿、胡女等。剧中地点,一二幕在南匈奴;三幕在长安郊外;四五幕在魏都邺下。因写《蔡文姬》,郭老专题考辩《胡笳十八拍》确为蔡文姬所作。在学界掀起数年不衰的“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的讨论热,又波及明代高则诚名著传奇剧《琵琶记》的讨论。史学界形成为曹操翻案之风。再引发《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受到批判。

19.《武则天》(见《全集·文学·第8卷》)。此剧由“序”加“四幕七场”组成。创作时间为1960年1月10日初稿,1962年6月20日定稿。剧中主角11人:武则天、唐高宗、太子贤、上官婉儿、郑十三娘、骆宾王等。

20.《郑成功》(见《全集·文学·第8卷》)。此著在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郭沫若全集·文学卷·第八卷》中与《蔡文姬》《武则天》二剧并列。《郑成功》完成于1962年夏秋间。此剧分章不分幕,读之像长篇小说。但龚继民、方仁念二人所著《郭沫若年谱》下册第1208页(精装本),于1962年8月“二十二日”下记有这样的文字:“写信复陈明远说将‘慢慢看’他寄来的很多稿件,告诉他,目前正在写《郑成功》(电影剧本)”。龚、方编《年谱》特地注明这段材料来自《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4期周尊攘《郭沫若和青年陈明远》一文。1962年11月23日郭老曾为《郑成功》“再访夏门大学,与文史方面的教师座谈有关郑成功研究的问题”。郭老当场发表见解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族侵略的一个壮举。如果把它写成剧本,其情节之生动,气魄之大,当不亚于《甲午海战》”。龚、方《年谱》1962年12月28日载:郭老在本日参加全国剧协组织的新年联欢会上“还谈了电影文学剧本《郑成功》创作的经过”。郭老讲话全文载1963年《剧本》第1期。当初,笔者将《郑成功》当历史小说看,细想当属剧本。因为电影剧本有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编导执行脚本,后期制作脚本等等区别。郭老《郑成功》当属电影文学剧本。

21.带改编性翻译剧:歌德《浮世德》。郭老翻译此剧在语言上与一些情节处理上不亚于再创作,故理应计入郭氏戏剧创作劳动之中。

目前,本人认识到的郭沫若平生剧作有以上21种,是否妥当,敬祈有识者指教。

郭剧与中国戏剧传统文脉之关系有待挖掘

郭沫若剧作基因,到底是西方戏剧传统为主,还是中国戏剧传统美学特征使然?这个问题有待深入讨论。有识学者早已意识到郭剧与中国戏剧自身传统的文脉关系,甚至也尝试粗略地作了一点比对,但因为从事中国戏剧史及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学者缺位“失职”,故问题未能深入下去。

早在1982年,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王锦厚兄已经在《论郭老历史剧的文学渊源》一文中卓见明然地提出:“郭沫若是在熟悉了祖国许多民间戏曲,特别是水浒戏,元杂剧之后去日本留学的”;“元代的杂剧对郭沫若历史剧的巨大影响更不可忽视”。其实,何止是元杂剧对郭剧的影响不可忽视,应该说隋唐弹唱、宋金话本、院本、南戏、元杂剧、明南杂剧、明传奇剧、清代雅部昆曲、清中后叶花部戏、现代地方戏曲,尤其是川戏对郭沫若剧作的影响都很大。可惜迄今尚无人去“开矿掘进”。

1959年10月28日郭沫若曾《题为成都川剧学院》诗,此诗今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4卷》。诗曰:

渝舞巴讴素擅场,锦江春色与天长。

文宗自古传西蜀,诗圣至今剩草堂。

高屋建瓴天下望,名山有主域中光。

百花竞秀推陈出,我欲西归问海棠。

此诗是郭老对川剧未来的愿景,更是一代文宗郭沫若对巴蜀文化重放汉唐宋般光彩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郭老郑成功剧作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关于哈罗德·品特剧作中沉默手法的研究与分析
吴城垡惊悚漫画世界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