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曲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第十二届中国散曲及相关文体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3-11-14郑海涛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散曲创作研究

郑海涛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12年11月23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举办,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具体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散曲及相关文体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散曲研究专家与民间创作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大会对中国散曲研究会领导机构进行了改选,赵义山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当选为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李昌集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栋教授(河北师范大学)、许建中教授(扬州大学)、杜桂萍教授(黑龙江大学)当选为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丁淑梅(四川大学)、王红霞(四川师范大学)等19位学者当选为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与会学者就散曲流派、作家群体及作家个案研究、散曲体式流变研究、散曲创作理论研究、词曲比较研究、散曲与戏曲、曲艺之关系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会议组委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8篇,从数量上而言,较之前数届研讨会有明显增长;从质量上而言,则彰显出当前散曲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动向与新成果。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散曲自身文体特征研究。自20世纪初散曲学科正式创建以来,散曲的体质特征、美学风格、形成因素、曲牌体式等均是研究散曲者多加关注的话题,本次会议亦有诸多论文涉及该方面的研究。路应昆《小曲、曲牌辨异》从音乐与文词方面对小曲与南北曲曲牌进行了明确区分;翁敏华《散曲:中国本土的笑谑性文学》论述了散曲从“咏”到“嘲”的笑谑性特征;薄克礼《乐解“务头”》在归纳各家对“务头”说法的基础上,从音乐角度对“务头”进行阐述;时俊静《元明带过曲观念及其变迁》认为带过曲本质是小令的联唱,主张将带过曲归入小令;林进赐《浅谈散曲的改革》和南广勋《事到头来不自由——散曲现状及体式流变方向揣探》则从写手的角度对当代散曲的流变体式进行了探讨。以上诸作,均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对散曲文体特征的认识。

二、元明清散曲研究在前几次会议基础上继续得到可喜发展和深入。元散曲研究历来是散曲研究的重头戏,本次会议涉及元散曲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数量亦堪称喜人,且研究角度丰富多样,体现出当下散曲研究者们力主创新的研究态度和宏阔的研究视野。云峰《略论民族文化交融对元散曲创作之影响》探讨了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元散曲的音乐体制、语言词汇、风格流派、叙事成分等方面的关键性影响;杜肇昆《元散曲主题作家群结构的统计分析》将《全元散曲》中的213位作家分为六大群体进行统计分析;田同旭《金莲川幕府文臣散曲的雅俗演变》认为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曲家群体,对散曲的形成与发展有开创之功;张海《简论元散曲中的李白》和张文利《论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塑造》探讨了元散曲中的李白与苏轼形象,张文认为元代文士对苏轼形象的塑造,与苏轼本人的人格魅力、元散曲的抒情特质以及元代文士的精神指向均有密切联系;其他如李献芳《滑稽戏谑 开散曲新风——杜仁杰散曲说略》认为杜仁杰散曲体现了元初散曲向中期过渡的迹象;童晓峰、陆晓春《元代作家乔吉的散曲创作理论研究》则从乔吉的散曲作品入手,分析了乔吉散曲的章法特色,并总结了其六言曲论的特点;方平《试论薛昂夫的咏史散曲》从“批判讽刺”与“豪放豁达”两方面剖析了薛昂夫咏史散曲的艺术特色;明清散曲研究方面,黄峨散曲研究是本次会议论文的一大亮点,专论黄峨散曲的论文有9篇之多,涉及黄峨散曲的精神世界、俗美特质、艺术结构、用典技巧等方面。谢真元、赵政深《名媛闺阁断肠之曲》结合黄峨生平事迹,对黄峨散曲作品进行了深入解读;赵兴勤《黄峨散曲的精神世界》从“对真挚爱情的回味与留恋”、“离别的惆怅与悲苦”和“杂情留给人生的怨恨与苦痛”三个方面论述了黄峨散曲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世界;成镜深《女散曲家黄峨的人格美》认为黄峨人格体现出道德与人情的完美结合;罗莹《浅议黄峨散曲的俗美特质》提出黄峨散曲深得元散曲“以俗为美”的审美特质,对曲体的遵护有重要贡献;舒红霞《论黄峨散曲的艺术结构》认为黄峨散曲在艺术结构上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回环往复式结构;马素英、崔英则对黄峨散曲中的用典情况作了细致考察,认为其“用典自然的方式值得认可”;方新蓉《试论易安与曲中易安女性情怀抒写的差异》从内容表达和形式表达上对易安词与黄峨曲中的女性情怀进行了差异性比较;王金星、刘琼英《双峰屹立大音希声——黄峨、萧自熙先生比较研究》从人生态度、艺术范式、艺术境界等方面对黄峨与萧自熙的散曲创作进行了深入比较。除黄峨研究外,明清散曲作家的个案研究在本次会议论文上得到强化和丰富。陈胤《浅谈康海南曲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对康海的早期南曲创作和南游行迹进行了细致考辨,澄清了康海散曲创作的一些问题;邹自振《论沈仕的二首套曲》以沈仕《托雁传情》和《月夜游湖》两首套曲的分析,论述了沈仕散曲“冶艳”的艺术特色;康青莲《徜徉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以梁辰鱼四首记游散曲为例,分析了其记游曲的文学美感;夏咸淳《晚明散曲家施绍莘》则以其四首散曲为例,剖析了施绍莘散曲中所折射的情感世界;苏利海《简析朱彝尊散曲的“雅化”——兼议雅化对清代散曲的影响》分析了朱彝尊散曲雅化的特质,并以此为考察维度观照雅化对散曲文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元明清散曲研究仍是本次会议提交论文的重点,不少论文新见迭出,论证充实,彰显了近年来元明清散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三、近现代散曲研究的成果明显增加。赵义山《笔含幽愤存骚雅——论羊春秋先生的散曲创作》指出羊春秋先生的散曲创作于当下散曲创作复苏的重要意义;丁淑梅《以曲论曲 以曲赏生——萧自熙先生散曲创作与研究论》由对四川大学著名散曲家萧自熙先生散曲创作的解读审视当代散曲创作与研究的多元格局;郭梅《半生没一句是寻常话——论陈翠娜的题画散曲》论述了陈翠娜题画散曲中所呈现出的心忧国事、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自由坦荡、宁静致远的胸襟;李瑞利《浅述近代曲学大师姚华》则钩沉了贵州曲家姚华的诸多生平事迹;以上数作,直接以近现代曲家为研究对象,对近现代散曲发展史的勾勒具有重要价值。其他如李占鹏《任中敏:散曲学与唐剧学的拓荒者》、何贵初《卢前校订编著曲学书目综录》等作,或从散曲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前辈学者,或对民国时期散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细致爬梳,均体现出当代散曲研究者求实务真、扎扎实实、勤于拓荒的可贵勇气和学术情怀。

四、散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于任何学科而言,文献的整理研究都是最基础的工作,散曲学亦不例外。本次会议论文涉及该方面的成果虽然不多,但仅有的几篇相关论文学术含量均很厚重,值得散曲研究者注意。前任会长谢伯阳《〈全明散曲〉修订漫录》由《沜东乐府后录》、《风月锦囊笺校》等新见文献对《全明散曲》进行了重新辑校;许建中《论元无名氏散套〈情〉中的北曲增补》则通过对元无名氏《情》散套在明清文献中的记载进行整理,讨论了该套散曲中北曲的增补问题;丁淑梅《〈新镌出像点板怡春锦曲·新词清赏书集〉收录散曲研究》则通过对《新镌出像点板怡春锦曲》第五集《新词清赏书集》中25首明人散曲套数的整理与分析,认为散套作为清曲唱本成为家班堂会、宴饮歌场传唱的流行时调。这些成果对元明清散曲的文献整理均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五、关于散曲与其他相关文体的研究。李昌集《关于“词曲递变”研究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曲递变”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蒋玉斌、赵义山《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与古代小说文体的民族特色》从寄生词曲的角度探讨了古代小说文体的民族特色;《寄生词曲与明代章回小说的文体变迁》则通过明代章回小说中寄生词曲羼入的情况探讨了小说文体由讲唱型文学向书面型文学过渡的轨迹;朱崇志《明清咏剧小曲研究》认为明清咏剧小曲既体现了明清代际轮换中民间戏剧好尚之转移,又充分说明了戏剧与民间小曲的双向共生关系;张大新《中原文化与民族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则考察了中原地区于民族戏曲的促进作用;高莹《汉魏六朝“招商戏”及其戏剧史意义》首次专题探究了“招商戏”的由来、流变,揭示了其沉没的原因和戏剧史意义;杜海军《论〈元曲选目〉的知见录性质和意义》论述了臧懋循《元曲选》剧目移动的规则与规则发现的意义;谭坤《明代戏曲本色观念的衍变》认为明人对戏曲本色观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语言层面上升到戏曲本体层面的过程;田玉琪《明代新词调略论》将明代新调分为自度曲、以曲牌入词调和以诗体入词调三类考察;郑家治《李调元戏曲发展观初探》考察了李调元《雨村剧话》与《雨村曲话》中所体现出的戏曲发展观;杜桂萍《乾嘉时期戏曲家胡重生平与杂剧创作考述》考证了胡重的籍贯、字号、生卒年、家世、姻亲等生平事迹,并对胡重所作剧本作了详尽考述;胡颖《甘肃傩文化中的傀儡戏——以苦水、永靖等地为例》结合地方文献,提出两地傩仪中的木偶戏等正是古代的杖头傀儡和肉傀儡;何晓苇《论元文人与艺伎之关系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认为元文人与艺伎建立在传统文化艺术上的亲密关系因元杂剧的合作而进一步深化。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论文议题广泛、探讨深入,体现出论证充实、方法新颖的治学之风,许多成果无论是研究角度亦或是研究方法均能够做到不囿成说,有所新见,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当前中国散曲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从这一角度而言,第十二届中国散曲及相关文体学术研讨会既是近年以来散曲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促进了散曲界同仁的信息交流与学术联系。新当选的研究会领导机构成员具有学术声望高、年富力强、活动能力突出等优势,我们期待中国散曲研究会能够在他们的率领之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开创出21世纪散曲研究与创作的春天!

猜你喜欢

散曲创作研究
Jazz
从统计方面看散曲“雅”的特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散曲文化教育基地”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