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窗园林词辨证二题
2013-11-14孙龙飞
孙 虹 孙龙飞
(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鄞县(宋属庆元府,本为明州,又称四明)人,宋代四大词家之一。拙文《吴梦窗年谱》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考索出了谱主大致的生平事迹。梦窗生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嘉定十三年(1220)十九岁时入临安府尹袁韶府中;理宗绍定四年(1231)三十岁时始居苏州;至迟在绍定五年(1232)三十一岁时入苏州仓幕;淳祐四年(1244)四十三岁时卸幕职寓越,入绍兴知府史宅之幕中,淳祐六年(1246)至淳祐九年(1249)随史氏再入杭京幕中。淳祐九年(1249)至开庆元年(1259)寓客苏州。开庆年间可能已入嗣荣王赵与芮府邸为客。宋亡前后归客苏州。
一 “小蓬莱”与“杨公小蓬莱”
有论者认为宋季梦窗与草窗的交游始于周密与父执辈在衢州的一次雅集。这种提法源自对梦窗《尉迟杯》词题“杨公小蓬莱”的笺证。先录《尉迟杯》如下:
垂杨径。洞钥启,时遣流莺迎。涓涓暗谷流红,应有缃桃千顷。临池笑靥,春色满、铜华弄妆影。记年时、试酒湖阴,褪花曾采新杏。 珠窗绣网玄经,才石砚开奁,雨润云凝。小小蓬莱香一掬,愁不到、朱娇翠靓。清尊伴、人闲永日,断琴和、棋声竹露冷。笑从前、醉卧红尘,不知仙在人境。
词题中的“杨公”为谁,“小蓬莱”所在何地,前贤屡有考索。一般认为,“杨公”是周密的岳父杨彦瞻,“小蓬莱”地处衢州(宋属两浙东路瑞安府)。朱孝臧《梦窗词集小笺》(简称朱笺)曰:
《云烟过眼录》:“杨彦瞻伯嵒,号泳斋。”《绝妙好词笺》:“彦瞻,杨和王诸孙,淳祐间除工部郎,出官衢州,钱塘薛尚功之外孙,弁阳周公谨之外舅也。有《六帖补》二十九卷、《经补韵》一卷行于世。”周密《蘋洲渔笛谱·长亭怨慢》题云: “岁丙午、丁未,先君子监州太末。时刺史杨泳斋员外、别驾牟存斋、西安令翁浩堂、郡博士洪恕斋,一时名流星聚,见为奇事。倅居据龟阜,下瞰万室,外环四山,先子作堂曰啸咏。撮登览要,蜿蜒入后圃。梅清竹癯,亏蔽风月,后俯官河,相望一水,则小蓬莱在焉。老柳高荷,吹凉竟日。诸公载酒论文,清弹豪吹,笔研琴尊之乐,盖无虚日也。”
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简称杨笺)笺周密词题中的地名“太末”曰:“《汉书·地理志》补注‘会稽郡西太末’下,王先谦注:‘谷水西出太末县,是越之鄙,姑蔑之地也。’姑蔑故城在今龙游县北。”据《宋史· 地理四》:“衢州,上。信安郡。军事。…… 县 五:西 安、礼 贤、龙 游、信 安、开化。”“监州”代指州通判,周密词题中啸咏堂所在之“倅居”,正指通判厅;故“太末”(龙游)实代指衢州。
金启华考证周密之父周晋(号啸斋)淳祐五年至六年间(1244—1245)通判衢州。吴熊和进一步推考此词作年曰:“杨彦瞻于淳祐四年至六年(1244—1246 )守衢州,词或作于此数年间。”以二位先生所考杨彦瞻、周晋守倅衢州的时间推按,此词写于淳祐五年至六年可成不易之确论;梦窗躬逢其事并成为“二窗”交游之始,似乎也能成立。
但是,夏承焘对上述观点间有疑问:“梦窗有《尉迟杯·赋杨公小蓬莱》,朱笺谓即指杨伯嵒,梦窗集中别无衢州行迹,疑未尝躬与其会。此时周密未成年,梦窗则将五十,以年辈论,是丈人行也。”时彦张如安则驳斥了朱夏二氏以“杨公”为衢州知州杨彦瞻,以及夏氏谓梦窗“未尝躬与其会”诸说。认为此“杨公小蓬莱”,所有权属于杨姓某人,系名士雅集之私家园林;而非朱笺所谓衢州郡治后圃隔官河相望的公共设施。张氏并据词“记年时、试酒湖阴,褪花曾采新杏”,证说梦窗曾不止一次“躬与其会”。张氏引《光绪乌程县志》卷三十《金石·端平棋枰刻字》(此误引“端石”为“端平”,端石产于广东省高要县端溪,为上等石材),考出此词中的“小蓬莱”应归属云溪隐者杨氏。由于此棋枰刻石在苕霅间的乌程县被人发现,张氏推论此词定于梦窗绍定五年(1232)入苏州仓幕前,与苕霅溪畔姜石帚定交时。
这里不妨先略作笺释,以见“杨公小蓬莱”的景观及建制,以便抉择此园林的归属。词作开头三句,比拟杨公小蓬莱如洞天仙境。“涓涓”二句,用《幽明录》中东汉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沿桃溪攀缘而上邂逅俪仙以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入桃花林溪典故。其中“流红”二字,字面出自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但其中所寓水流红叶之意,已被北宋词人周邦彦从红叶翻用为落花。庞元英《谈薮》曰:“本朝词人罕用此事,惟周清真乐府两用之。《扫花游》云:‘随流去,想一叶怨题,今到何处。’《六丑》‘咏落花’:‘飘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上有相思字,何由见得。’脱胎换骨之妙极矣。”周邦彦之后,用“流红”喻花瓣飘流的文人渐多。梦窗词往往与桃溪、武陵源二典合用之。“临池”三句,从皮日休《桃花赋》、苏轼《送别》诗中取意,谓园中池边照影桃花如美人临妆。下三句中的“年时”二字不可轻忽,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年时,犹云当年或那时也。”薛瑞生师指出:“其实‘年时’即‘去年’,陕西方言至今仍作‘去年’解。《汇释》所举各例均解作‘去年’更确切。如卢挚《清平乐》词:‘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时’显然即‘去年’。”所见极是。这一时间定位说明梦窗最近两年都曾光顾此园并曾参与上年青杏煮酒之雅集。“珠窗”三句:语本苏轼《刘乙新作射亭》:“寂寂小窗珠网遍,阴阴垂柳雁行斜。”形容园林中的亭轩。玄经,本指汉扬雄解释儒家经典的专著《太玄经》。《汉书·扬雄传》:“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自雄之没,至今四十余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终不显,然篇籍具存。”扬,姓氏通“杨”字,切小蓬莱主人姓氏,同时写出主人珍视手所撰写、不为流俗所认同的解经著作。石砚雨云,形容古朴石砚自然形成的云雨图案,语出杜甫《石砚》、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化用苏轼《书轩》诗意:“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隐写笔砚古朴,插架万轴的书房陈设。才,《诗词曲语词汇释》:“犹一也;……祖咏《泊扬子津》:‘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才入,犹云一入也,言一入扬郡,离乡从此远也。”此“才”字,意缀“珠窗”句之首,三句皆写乍入书房所闻所见。“小小”三句中“朱娇”“靓妆”,喻小蓬莱园林中红花绿叶。因在清水环绕之中,不染尘埃,所以花叶显得格外娇嫩美艳。“清尊”二句:化用李远《残句》诗意:“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断琴”二句,用钟子期、余伯牙知音熟典,还暗用白居易《题杨颖士西亭》诗意:“竹露泠烦襟,杉风清病容。”以白诗标题再切“杨”姓,并写亭轩环境幽雅。结处三句,略反用以下诗意。白居易《题杨颖士西亭》:“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与开篇颂美此园恍若仙境遥相呼应。
梦窗笔下的杨公小蓬莱,水色环绕,景色窈窕;花光滟滟,落英缤纷;亭阁台榭,棋琴消昼,似与周密《长亭怨慢》词题所述相仿佛,然细究之,则不相关涉。周密词题中描述的后圃梅竹、官河柳荷,与《尉迟杯》青杏藏豆、暗谷流红、缃桃燃火的景色大异其趣;所写笔研琴尊之乐,也是衢州郡守、通判、属县守令以及州郡博士们的官场雅集,外人不与焉。进而论之,周密词题中与龟阜峰巅通判厅隔官河相望的公共设施“小蓬莱”,也不可能因郡守姓杨而冠以“杨公”。而小蓬莱园中主人雅致书房,更是确定此为杨氏私家园林的显证。据知张考比前贤所论更接近事实,但张氏推论尚有可以补苴之处。
其一,杨氏隐居及小蓬莱所在的“云溪”,在苕霅溪畔的乌程县。《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四):“(乌程县)苕溪,在县南五十步,大溪是也。西从浮玉山,东至兴国寺,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曰苕溪。……霅溪,在县东南一里,凡四水合为一溪,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铜岘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清县前北流至州南兴国寺前曰霅溪馆,东北流四十里合太湖。”前文引述《光绪乌程县志》卷三十《金石·端平(石)棋枰刻字》文字多有错讹,且过于简略,今录清代汪曰祯《南浔镇志》证成并推进张如安之说:“端石棋枰刻字。绍定四年石。藏西栅纪南枝家。高一尺九寸,据拓本载文。有‘宋绍定辛卯六月既望刻石’。此行正书,在背面,字径七八分。云溪隐□氏小蓬莱棋局。二行。行五字。正书。字径八九分。泐文似是“杨”字。明嘉靖癸亥纪泉石改制。二行。行五字。篆书。字径寸许。已上四行在正面。四围花边外。”《南浔镇志》并引纪官《重得石枰记》曰:“稼庵董子之庭有石,承檐溜久矣,傍忽露文曰:‘纪泉石’。董子偶诣余,语及。余惊喜曰:‘此余五世祖也。’余祖泉石公生成宏以后,海内晏安,士大夫敦尚恬退,或讲学名山,或园亭棋酒,而我公得交一时之望。至今出所藏笔墨,想见古人。董子曰:‘必先世所假也。异哉!当归子矣。’既以事未果。辛未春,余晚自苕来,此石已置斋中,烛而视其文,石背为宋绍定四年,而改制为嘉靖癸亥也,名曰‘小蓬莱棋局’,石质细润,刻画亦工。追忆我公训子余闲,构楼三楹,蓄琴书。北窥洞庭,西见溪塘,帆叶庭下,富卉木奇石。诸名士觞咏自适,铮然落子处也。余童子时尚睹遗址。未几,而沧桑不可复问。当时同游诸公云舒霞散,而片石岿然独存。感而为之记。”据知小蓬莱主人杨氏或是纪氏母系远祖,或者杨氏小蓬莱园林并石刻棋坪后归纪氏。纪氏文中楼藏琴书、湖溪池波、卉木森然、小亭落子,皆与梦窗词所述恍然相同。虽然文中所记已是明朝风流,由梦窗词则知俨然为宋时余绪。
其二,张氏认为《尉迟杯》写于绍定五年(1232)入苏州仓幕前、游苕霅与姜石帚定交时;依据是云溪隐杨氏的小蓬莱端石棋坪刻成时间为“绍定辛卯(1231)”。但按照常理,精美的棋枰应是杨氏作为点缀雅饰刻于建成小蓬莱之后;所以梦窗游杨公小蓬莱系于绍定五年(1232)之前太过宽泛。今结合梦窗游踪,知其屡游杨公小蓬莱的具体时间应在嘉定十七年(1224)至宝庆二年(1226)之间为宜。理由如下。
首先,史料及梦窗词作可证德清县是梦窗青少年时的惯游之地。《吴梦窗年谱》考证梦窗嘉定十三年(1221)至绍定四年(1231)十年间,在临安府尹袁韶门下为客。梦窗在此期间,曾屡游德清。集中赠德清县令赵善春之《贺新郎》就是显证。词曰:“重来趁得花时候。记留连、空山夜雨,短亭春酒。桃李新栽成蹊处,尽是行人去后。”据《(康熙)德清县志》(卷之五)“职官表”:“赵善春,嘉定十七年任。黄锺,绍定元年任。”知赵善春自嘉定十七年(1224)至绍定元年(1228)四年皆任德清。梦窗是赵令君任上重来之刘郎,并且初游时是秋,别时在春,再来又是初春,所以《贺新郎》最早也应写于宝庆二年(1226)。但词作同时表明,嘉定十七年(1224)或稍后,梦窗就曾为赵善春的座上宾。也就是说,在德清县令赵善春四年之任中,梦窗至少二游德清,前一次还是跨年度的游赏。
其次,乌程是德清的邻县,同样也是梦窗惯游之地。梦窗交游中姜石帚为乌程人,梦窗六首赠姜石帚的词作中有《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此词除了描写与姜石帚当下之别外,还回忆了此前较长时间聚首后的另一次分离:“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扬空碧。……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两次分离中一次是当下杨柳不堪攀折的深秋之别,一次则是回忆中的上年岁晚相聚至次年暮春的分携。“正岸柳”四句,主要写当下之别。“岁晚”六句,则写回忆中的相聚、同游与惜别。“省听风”四句,专写暮春的分离:当时虽然欲以别时大醉销解离愁,但舟中醒来,柳絮如雪似花,正如怀思飞扬,又若别泪点点。“叹沧波”三句,双结两次离别的情景。《解连环》自冬徂春之游踪与前述德清跨年初游参差相合,应也在嘉定十七年(1224)至宝庆二年(1226)这个时间段内。“杨公小蓬莱”地处乌程,所以《尉迟杯》应是春天再游德清、乌程时重访云溪隐者“杨公”的词作。
二 “花园”与“袁园”
吴梦窗词集无宋元旧椠传世,作为祖本的词集版本都是明代刻本或钞本。四卷本祖本是毛晋崇祯三年(1630)刻本《梦窗词稿》(甲乙丙丁附《补遗》一卷);一卷本祖本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太原张廷璋钞本《梦窗词集》(简称毛本、明张本)。两种版本中《西河》词题略有差异,毛本及明代的另一选本——董斯张《吴兴艺文补》作“陪鹤林先生登花园”。明张本词题作“陪鹤林登袁园”,朱彊村、杨铁夫等重要校笺本从之。诸家词题不取毛本的原因,显然认为“花园”是泛泛之辞,不足凭据。但对照词作及相关资料,知词题确为“花园”而非“袁园”。先录词如下:
春乍霁。清涟画舫融洩。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 步危径、攀艳蕊。掬霞到手红碎。青蛇细折小回廊,去天半咫。画阑日暮起东风,棋声吹下人世。 海棠藉雨半绣地。正残寒、初御罗绮。除酒销春何计。向沙头更续,残阳一醉。双玉杯和流花洗。
梦窗此词亦多用“倒、揉、碎三法”,但所描述的园林特征仍然可以感知。“螺云万叠”、“危径”、“青蛇细折”、“去天半咫”形容山高径纡;“小回廊”、“画阑”、“棋声吹下人世”形容危亭幽深;“清涟画舫”、“溪边”、“沙头”、“双玉杯和流花洗”形容水清溪阔。
朱杨二氏皆笺“袁园”为四明(今浙江宁波)望族袁燮之私家园林即“袁氏园”。朱笺:“吴履斋有《水调歌头·小憩袁氏园》词。”杨笺:“《絜斋集》:袁正献公有‘是亦楼’,楼侧有水,有山,有花竹,与词中所言,恍惚略同,疑即此词之袁园。”袁园是当地有名的园林,《乾隆鄞县志》(卷二十四):“袁氏园。袁正献(燮)之父名文,字质甫。榜所居小斋曰卧雪,自号为逸叟。有园数亩,日涉成趣。(《絜斋集》)袁正献公宅与学宫为邻,有清亭、是亦楼,又作愿丰楼。楼之左右前后,有山、有水、有竹、有花,其地二亩有奇,名之曰‘是亦园’。又稍广之曰‘秀野园’。见《絜斋集》。”
袁燮《絜斋集》记载了袁园中的是亦楼、是亦园、秀野园的沿革建制。《是亦楼记》曰:
余筑小楼于敝庐之东,而以“是亦”名之,或疑焉,余告之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楼之深广寻有五尺,崇近广而微杀,材甚眇,体颇具,故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其前累石为山,高不过丈余,虽无怪奇伟特之观,是亦山尔。依山植丹桂六,楼之右复一桂架酴醿以相接,及杂花木数本,品虽不多,是亦花木尔。
《是亦园记》曰:
开禧间,余作小楼于旧庐之东,而以“是亦”名之。其说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嘉定中,余又作楼于新居之旁,既崇以宏。不可以言“是亦”矣。乃取杜子美“忧国愿年丰”之句,而名之曰“愿丰楼”。之左右前后有山,有水,有竹,有花,稍稍成趣,而其地才二亩有奇,强名曰“园”而仍以“是亦”名之,曰直不深阔尔,是亦园也。
《秀野园记》曰:
又思先君无恙时,空乏甚矣,而舍旁犹有三亩之园,植花及竹,日与其子若孙周旋其间。考德问业,忘其为贫。后以为予舍,兹事遂废。此吾家不可阙者,与其增膏腴数十亩而传之后裔,孰若复三亩之园,而不坠其素风乎? 于是乎决意为之。曰怡颜、曰蒙养、曰观妙、曰含清,皆所以为进德之地也。平生酷好泉石,为山而水环之,虽秀而野,不事华饰,达于西塾。厥广倍之而圃不复加辟矣。
对照词作内容与袁燮记文,其中不能无疑焉:梦窗是四明人,其词集存词较少涉及家乡,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引周岸登曰:“惟《木兰花慢》饯韩似斋有‘鄮山苍’三字而已。”《方舆胜览》卷七:“(鄮山)在鄞县东。《四蕃志》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故名。”《木兰花慢》是梦窗在扬州饯别韩似斋前往四明的词作,其中“霁月清风,凝望久、鄮山苍”数语,凝聚了梦窗魂系故园的款款深情。而且,梦窗与四明袁氏甚有渊源,张如安《吴梦窗生平考证二题》考得梦窗青年时曾有十年时间在临安府尹袁韶门下为客。而袁韶曾从学于袁燮。袁韶曾孙袁桷《延祐四明志》(卷五)载曰:“袁韶,字彦淳。幼从正献公燮学于城南。”又据袁桷《清容居士集》,袁韶、袁燮二家实为血脉之亲:“先高叔祖少傅正献公燮,当嘉定间,以礼部侍郎秘书监专修宋史,具有成书。曾祖太师枢密越公韶为秘书著作郎迁秘书丞,同预史事。”据知袁燮是袁韶的叔叔。此词若陪游家山袁氏园林,不可能略无故人归来之喜悦,此可疑者一。袁氏园“累石为山,高不过丈余”,其中亭观皆在平地,与词中“青蛇细折小回廊,去天半咫”相去不啻天壤,且袁氏园中显为假山。此可疑者二。“二亩有奇”而稍广之成“三亩之园”的秀野园中虽然“为山而水环之”,但却无法容纳“清涟画舫”、水边多丽之游览。此可疑者三。由此可知,袁园景观与《西河》词意扞格相违,词题应作“陪鹤林先生登花园”为是。
那么“花园”所在何方?所属何人?今以梦窗行迹考之,“花园”应在会稽,陈著《赵节使稽山门外花园》可以对参:“前贤眼力到,占得此名区。荒径百年树,虚堂三面湖。檐阴来钓艇,花外起晴凫。借问园中叟,主人曾到无。”此“花园”依稽山傍镜湖的建制与词中描述最相仿佛;而梦窗晚年曾入其幕中的嗣荣王赵与芮正是这所著名园林的主人。
稽山,即会稽山。《会稽志》(卷九):“会稽山在县东南一十二里。”稽山门,是会稽外城的东南城门,见《会稽续志》(卷一)。节使,节度使的简称。花园主人赵节使,即赵与芮。许应龙《东涧集》(卷一):“皇弟武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与芮辞免。特授武康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进封天水郡开国子,加食邑食实封。”赵与芮特授武康军节度使,时在嘉熙初年(1237 年或稍后),柯维骐《宋史新编》卷六十一:“次子与芮,嘉熙初授武康军节度使、万寿观使,仍奉朝请,封开国子。”嗣荣王占籍山阴县,与会稽县皆属绍兴府,并同城而治。词中“去天半咫”不仅写危亭高耸,还有临近杭京之深意。梦窗《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以“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即指杭京畿县盐官;许应龙《刘震孙改知安吉州制》则用以指安吉州(即湖州)邻近临安的地理位置:“霅川去天尺五,湖山清秀。人物阜蕃,为浙右佳郡。”地理特征更为南宋朝野所公认:“言其形势,则晋元帝以为今之关中。言其丰腴,则江左诸公比之鄠杜之间,是拟之长安矣。……中兴以来,地拱行都,去天尺五,非但为扶风冯翊而已。”四明则地偏海隅,不能以“去天尺五”称之。若此,则词中“溪边”应为若耶溪。溪湖相连,波面开阔,画舫钓艇,犹夷延伫。若耶溪亦在会稽县东南一带。《方舆胜览》(卷六):“若耶溪在会稽县东南,北流二十五里,与照湖合。此为西子采莲之地。”照湖是镜湖的一部分。《会稽志》(卷十八):“蘸碧轩在镜湖上,今亡其处。齐祖之诗云:‘飞栋新成蘸碧轩,会稽山脚照湖边。”因为镜湖、若耶溪与西子的关系最为直接,故词中又有“漫将西子比西湖”之说,谓湖畔溪边多丽人也。
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可籍“鹤林”加以考索。朱笺:“《宋诗纪事》:吴泳,字叔永,号鹤林,潼川人,嘉定元年进士。理宗朝仕至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终宝章阁学士,知泉州,有《鹤林集》。”王兆鹏《两宋词人丛考》考得吴泳生于1181 年,卒于1252 年之后,享年七十二岁以上。参比引词与陈著诗意,知嗣荣王赵与芮是“花园”的主人。梦窗陪游嗣荣王私家园林,应与主人有交往、甚或已客荣邸。鉴于吴泳卒年的限定,梦窗或者宝祐年间(1252—1258)就已客荣邸为幕僚矣。
[1]朱孝臧.梦窗词集小笺[M].彊村丛书(第5 册)[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杨铁夫笺释.陈邦炎等校点.吴梦窗词笺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3]脱脱.宋史(第3 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吴熊和.唐宋词汇评(第4 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5]夏承焘.吴梦窗系年[M].夏承焘集(第一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6]张如安.吴梦窗生平考证二题[J].中国韵文学刊,2000(2).
[7]庞元英.谈薮[M].北京:中华书局,1991.
[8]薛瑞生. 周邦彦生平事迹新证[A]. 周邦彦别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9]班固撰 颜师古注.前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0]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第四册)[M]. 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汪曰祯.南浔镇志[M]. 北京: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方志,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
[12]侯元棐等修 王振孙等纂.德清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第491号)[Z].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13]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M]. 夏承焘集(第6 册)[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4]鄞县志[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清·乾隆53 年刻本.
[15]袁燮.絜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祝穆编.祝洙补订.宋本方舆胜览(第3 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袁桷.延祐四明志[M]. 中国方志丛书(第578 号)[Z]. 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18]袁桷.清容居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9]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 册)[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施宿.嘉泰会稽志[M]. 中国方志丛书(第549 号)[Z]. 台湾:成文出版社,1983.
[21]许应龙.东涧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1176 册)[Z].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22]柯维骐.宋史新编[M].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74.
[23]张淏.宝庆续会稽志[M].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据清嘉庆13 年(1808)采鞠轩藏版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