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国民公共意识教育
2013-11-13彭磷基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0期
彭磷基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强、人民币升值、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跨出国门远洋留学、异国经商、周游列国的国人逐年递增,与之相伴的,是有关国人在外国的种种不雅和失礼行为亦开始频繁见诸报端。其实此失礼之行岂止在国外发生,在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种种行为背后归根到底还是公共意识教育缺失的缘故。
意识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国民公共意识的培养亦是如此。建议如下:
1.将公共意识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学前教育开始便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公共意识,并将公共意识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应着重“意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认识个人行为对公共群体产生的影响,而非硬性灌输行为准则。当然,同时亦应教育学生某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礼仪,使学生懂得区分不同场合的行为,不至于因无知而无礼。
2.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公共意识教育。学生的品行是老师、家长与社会共同作用下的成果。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想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首先老师必须先具备这样的意识,然后才能言传身教。
3.由于一些家长尚不具备公共意识,故不能期望家长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却可以让子女反向引导家长,如日常布置一些子女与家长共同完成的相关课业,或举行亲子活动时将相关内容引入。同时老师也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家长与子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加强社会公益宣传。现在的公益宣传大多数都是在灌输行为准则,告诫人们应该如何,但人们有时候并不理解自己行为对公众的影响,也不明白对公众影响会反作用影响自己的道理,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教育,效果有限。应从思想上引导人们,不仅应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还要让人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